也难怪,这时候报名几乎结束了,大家都在准备下乡了,只有知青办的主任还在那儿值班。
见两人进来忙问,“报名下乡的?”
安志宏笑了笑,“是,这不是孩子前几天不舒服,就来晚了一些,现在不晚吧?”
“还算赶趟,再不来我们就该挨家挨户找上门了。”
然后姜灵在一边坐着,安志宏拿了原来姜灵在医院开的证明,再把刘强表妹的单子拿过来,跟着知青办的李主任一阵嘀嘀咕咕。
按照姜灵这个角度看,安志宏是拿了几块钱塞给李主任了的。
李主任为难,回头问姜灵,“这事儿你自愿的?”
姜灵点头,“对,下乡我自愿的。”
李主任虽然不理解,却也没为难,这样的事儿这几年并不少见,只要双方达成协议,他也就给办了手续。
知青下乡也得填写表格,姜灵坐在一边填,安志宏突然捂着肚子说,“我去上个茅房,你先填着。”
说完人就急匆匆出去了。
姜灵觉得老天爷都在帮她报仇,忙站起来对李主任鞠了一躬,“主任您好,报名表能再给我一张吗?”
李主任以为她填错了,又给拿了一张,姜灵甜甜的道了声谢,拿过来翻开户口本对着安楠的资料飞速的给填报上了。
填报完,再压到自己那一张下头一起递给李主任,“李主任,我们家还有个姐姐,今天没过来,我也一并给报上了。”
李主任一听,翻看安家的户口本,皱眉,“到了年龄没结婚也没工作不去下乡?”
姜灵忙不迭的点头,朝外看了眼,叹气说,“还有下乡的补贴,您能直接给我吗?说句实话,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
说这话的时候姜灵眼圈都红了,李主任想起自己下乡的闺女一时间感慨万千,“我懂,我懂。”
到了76年了,愿意下乡的知青越来越少了。不少人没理由找理由就是不肯下乡,所以每年下乡的名额总是不够。
李主任虽然知道姜灵一次性填两人的有猫腻,但看户口本上的确是三个孩子,也的确够年龄了,而且也没有拿工作证明过来登记,直接一起给办了。
反正早晚的事儿,知青办每年都会核查辖区内没结婚没工作的青年,抓到一样得去下乡。他这也算提前做好人好事了。
见他这么上道,姜灵也不让人白忙活,直接掏出十块钱塞了过去,“待会儿您帮我瞒着点我爸,我爸心里头啊,早没我这个亲闺女了。”
十块钱呢,李主任想了想还是收了,“成,我帮你。”
两张下乡的凭条递给姜灵,“虽然你们是亲姐妹,但是按照政策不能分一块。”
说着还小声道,“我跟你讲,东北虽然远了点儿,但是那边生活条件好,你去那儿准没错。”
一听这话,姜灵登时就高兴了,“李主任,您真是个好人。”
东北好啊,离着苏城十万八千里,等她走了之后让安家人找都找不到她。
再看给安楠安排的地方,嘿,在西南,以后俩人正好在个对角线上,希望八辈子也没往来了。
第6章 恶心亲爹
李主任做事麻利,拿着戳子卡卡盖章,事情就定性了。
下乡的补偿金一百三十五块钱,两姐妹的也都给了姜灵,但李主任嘱咐说,“这钱你以后可得给你姐,可是打了凭条的。”
姜灵脸一虎,“您放心,我可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不可能做那样的事儿。”
这时候安志宏揉着肚子进来,问道,“办好了吗?”
姜灵点头,安志宏松了口气过去打算跟李主任拿下乡补贴的钱,李主任似笑非笑,“这钱我已经给你闺女了,没的说下乡补贴还得给爹妈的,这是国家补贴给孩子的,你说是吧?”
安志宏虽然不快,但想到一千块都给了,也不差这一百多块,等出去再要过来就是了。便讪笑附和,“您说的没错,那多谢您了。”
爷俩出来,安志宏拉下脸来,“姜灵,家里才给你一千块,这钱你再拿着不合适吧?你弟弟要上学,你姐也得准备结婚的事儿,方方面面的要用钱。”
“要钱?”
已经到了外头,路上也有行人了,姜灵捂着胸口脸色惨白,声音凄厉,“爸,我都答应您替您领导老婆的娘家侄女下乡了,您竟然连一百多块钱的补贴都想要?拿着卖亲闺女的钱养儿子,养继女,您就不亏心吗?”
过往的人很兴奋,看见有八卦,忙站住凑过来了。
看安志宏的眼神也不太好了。
有人不满道,“这位同志,你这么做就不对了。孩子下乡的补贴你怎么好意思要呢。”
“就是,看着人模狗样的,也不像差这点钱的人,怎么这么对待孩子。”
安志宏的脸青一阵白一阵的,瞪着姜灵气急败坏道,“你还有脸说,家里不是刚给你一千块,家里都没钱了,我就问了一句这一百多,你就这么不孝顺吗?”
姜灵目瞪口呆,张嘴便来,“一千块?”
她才不承认呢。
眼泪哗哗往下掉,看着周围的人道,“各位叔叔阿姨大娘大婶儿听听,一千块,谁家舍得给闺女一千块去下乡的?而且我家里有后妈继姐继弟的,我连未婚夫都被继姐抢去了,我是那能要来一千块的人吗?”
此话一出,别说看热闹的人惊呆了,就是安志宏也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