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楠和唐桦拿出了他们先生写的举荐信,“先生说到了京城若是没有更好的地方,就去南渡学院。”
南渡学院挨着南渡寺,在唐纲眼中并不是好学院,要是以前他肯定是不管的,懒得费心神。
但现在不同,看过举荐信后便道:“也不急,等年后我为你们走一趟前门书院,前门书院虽不如国子监,也是极好的书院,你们婶母的娘家外甥就在那里,学院过半的先生都是有名的大家,若能进去对你们大有裨益。”
兄弟俩脸上一喜,连忙道谢,唐楚、唐栩、唐棋三个就急了,“我们也能去吗?”
唐纲并未满口答应,毕竟一下子要送五个进书院有些难度,“带着你们一起,即便最终不行也会另外为你们择选好书院。”
“府中也会为你们延请名师,方便你们在府中做学问。”
唐豫都没想到唐纲这么好说话,还想的这么周全,怀疑自己以前是不是误会他了,“此事就要麻烦你了。”
说着就让赵氏将年礼送进来,他们带来的车有一辆满满的都是年礼,可以说比往年贵重许多,其中还有两万两的银票,“这是几个孩子父亲的心意,往后这些孩子在府中多有打扰,又要劳烦你们照拂,几家都过意不去便凑了这些银钱,也算是个心安。”
这话说的清楚,不是来侯府白吃白住,唐纲和王氏先客气推脱了一阵,但人家既然拿出来了怎么可能收回去,最终王氏收下了这笔钱。
收下后朝张氏挑了眉,让她看看懂礼的人家是怎么做的。
唐纲也扫了一眼张氏,两相对比顿觉卫家实在不行,心想着这样的外家实在是有些拖唐荣的后腿,竟忽然觉得唐荣有些可怜,毕竟陶家现在也指望不上了。
装银票的匣子一打开张氏就觉得要不好,暗恨唐家这些人多事,不过是多几张嘴,侯府还能缺了这点银钱,给就给,还要当着她的面拿出来,这不就是打她的脸?
又见来了三个姑娘,一个个穿红着绿,头上的簪子一个比看起来贵,妖精一样,酸唧唧的开口,“要不说是实在亲戚,实在是阔气,我看这三位姑娘穿着打扮真是无一不精,想来是也花费不菲,不像我家老爷,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来一趟侯府都拿不出像样的年礼。”
这话一出满屋都是酸臭味,赵氏笑道:“这年礼多少还不是看个人心意,心意到了无论轻重都是用心安排,心意不到马马虎虎的糊弄,哪能按照轻重来看待。”
“这几个丫头第一次出远门,还是来京城侯府的叔伯家,小心谨慎,生怕哪里出了岔子丢脸,又遇到年节上自然是要做两身新衣裳,体体面面的不能落了侯府的颜面不是?”
“至于头上戴的那些首饰还是她们二嫂嫂刚送给她们的,一个个稀罕的什么似的,都留不到过年非得现在就戴上。”
“听说卫家的姑娘也来了?”
“卫家家风好,卫夫人处处周全妥当,礼数也是分毫不差,想来卫家姑娘定然深得真传,比这三个丫头稳重节俭,回头还要请卫家姑娘多多提点她们。”
张氏被堵的一口气在胸口出不来下不去,王氏见赵氏嘴巴厉害唇边的笑意都多了两分。
唐纲面无表情,觉得这张氏当真是不知所谓,侯府的族中人若是来一次还搞的和破落户一般,那才是打他的脸。
眼下这般体面再好不过,再看家中三个姑娘模样娇俏,一身打扮贵气,看着就是大户人家教养的姑娘,很是满意。
第317章 陶怡然就不是大方的人
唐纲在心里再次对唐家优秀血脉进行了自我赞赏,又想着若是这三个丫头听了张氏的话将自己打扮寡淡,那可就不美了。
“节俭虽是好事但也无需太过,我唐家的姑娘吃穿用度自然是要好的,回头让老二媳妇领着三个丫头再去选些好料子做衣裳,年节上也好跟着去赴宴。”
虽然嘴上从未说过但心里也认可辛安的穿衣打扮,得体大方华贵,一看就晓得是富贵人家的女眷,赴宴也不张扬。
又想着卫家两个丫头出门赴宴和老大媳妇一般吹拉弹唱就觉得上不得台面,一副着急出手的急切样儿。
在他眼中,养在闺中的姑娘就是要金贵矜持,如此才值钱。
就如同做买卖一样,脂粉首饰不过是投入的本钱,本钱少自然卖不出高价,本钱多了让人一看就晓得贵,比喻虽说不恰当,但绝大多数的高门大户都是这样做的。
赵氏道:“已经够麻烦她们二嫂嫂了,她们自己也带了衣料来,若是不够我领着她们出去一趟就是。”
“不麻烦,府中库房里还有些料子,都是前段时间布庄送来的,回头我挑几样色泽鲜亮的好料子送到凝香院,老二媳妇那里有些时兴的花样和衣裳的样子,比照着做出来也是极好看的。”
赵氏领着三个丫头道谢,满脸笑意,还给了的张氏一个得意的眼神,同样是亲戚那是有亲疏远近的,他们才是一家人。
张氏差点又咬碎了自己的一口黄牙,也坐不住了,借口还有事转身就走。
王氏依旧笑着,看三个乖巧的姑娘越看越欢喜,对这五个儿郎三个姑娘道:“你们大嫂嫂有孕,荣堂哥身子也有些不爽利,一会儿我领着你们去一趟春华园,见过你们荣堂哥和堂嫂。”
唐纲很满意王氏的安排,唐荣怎么说也是侯府世子,不应该被忽视。
唐豫点头,对赵氏道:“我有些话还要和侯爷说,你带着孩子们走一趟,顺便将给两个侄子的年礼送过去。”
一听人家还专门给唐荣唐陌准备了年礼,唐纲都觉得他们太客气了,“该是两个小辈孝敬你,哪有你处处惦记他们的。”
话是这么说,心里还是挺高兴,觉得族中的人是给他长脸了。
一番客套,唐豫留下和唐纲说话,他是长辈,自然应该唐荣来见他;
趙氏去看唐荣又体现长辈的关怀,可以说这夫妻俩也的确会做人。
“京中不比老家,冬日要冷些,屋子里的炭火要是不够只管派人来同我说,衣裳也要穿够了,可不能贪美遭了凉......”
她一路叮嘱着,让几个小辈觉得她是宽厚之人,赵氏也是亲亲热热的和她说话,不一会儿就到了春华院,还没进门就听到里头蔡姑姑骂人的声音,平秋快步进门,很快院中就安静了下来,王氏这才带着人进了门。
唐荣已经从屋子里出来,迎上前朝着赵氏拱手作揖,“侄儿见过大伯母,大伯母千里而来,侄儿未曾远迎还望恕罪。”
“快别多礼,都是一家人哪里需要这般客气,听说你受了伤,可好些了?”
唐荣说好的差不多了,“多谢大伯母挂念,大伯母和堂弟堂妹们里面请。”
唐楠带着弟弟妹妹们上前给唐荣见礼,陶怡然也出来了,寒暄了两句众人进屋落座。
唐荣自然又拿出了他侯府世子的气度体面,说的话也好听,礼数也算周到。
赵氏让人将给唐荣带来的礼物交给了他,“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欢,都是按照你以往的喜好的准备的。”
书本玉器,另外还有二千两的银票,唐荣和陶怡然起身道谢,而后唐荣便示意陶怡然该给几个弟弟妹妹见面礼。
得知族中人已经在路上后唐纲就告诉了唐荣,让他有所准备,唐荣回来后交代过陶怡然,陶怡然又吩咐给了刘姑姑。
唐荣没给钱,陶怡然不愿贴补,便从库房里凑了些出来,儿郎是笔墨砚台,姑娘们是素净的衣料和两支样式简单的簪子,端出来的时候唐荣的脸色有一瞬间的难看,随即立刻找补,道:
“没有预估准伯父伯母来的日子,给妹妹们打的头面尚未送来,回头首饰铺子送来了再给三位妹妹送过去。”
赵氏依旧笑吟吟的为他找补,“你们夫妻一个养胎一个养伤,本来好好修养,劳累你们还要惦记我们,让我们心里过意不去。”
“听说添了一个小子,可在院中?”
陶怡然说还没抱回来,“我这就差人去抱。”
“别。”
赵氏拦住了她,“天冷风大,抱来抱去的别冻着了,等明日我自己去看。”
她不知道有孩子,也就没准备见里面,见了没礼多尴尬。
又说了几句话王氏就起了身,说前院今日设了接风宴,让两人晚上都过去热闹热闹。
唐荣将一行人送到了院门口,看着他们进入了秋实院的门才转身,吩咐蔡姑姑立刻从侧门出府去首饰铺子订头面,自然也埋怨了陶怡然,陶怡然说手中不宽裕,问唐荣能不能动用唐荣生母的嫁妆?
“年底花销大,也没贴补,接下来夫君不是说还要去见朋友吗,总不能空手去。”
这次一出将要出门的蔡姑姑吓的够呛,原本她就想拿一两样箱子里的物件儿,哪晓得收不住手,已经拿了七八样,只要箱子一开就能看出来,忙上前劝说,“夫人留给世子的那点东西得要好好保存,若非万不得已动不得,少夫人的那十几口箱子我看还没开过,夫妻一体,拿出几件来为世子张罗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