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安垂首笑了起来,“可惜是去年的事,往后都看不着了。”
“二皇子妃说起了这个,倒是让我想起我们淮江荣家的荣老爷子,明明是做买卖的奇才,却认定自己是驱魔抓鬼的高手,为了证明自己总半夜提着白灯笼去游坟堆,在家中摆阵法,还自己炼药丸,呼朋唤友去享用。”
“还有这样的事?”
二皇子妃被勾起了兴趣,“他可是拜了高人为师,还是自学成才,他炼的药丸如何?”
“说是外出经商的途中认识了一个高人,而后回来就钻研上了,至于那药丸谁也不敢享用,他儿子后来想了一个法子,如今的荣老爷子已经不敢在家作法了,也不再去坟堆。”
“是何法子?”
“就是满足他的愿望。”
辛安笑道:“给他吃安神的药,而后趁他睡着将他抬到空坟堆上,还给他留纸条,说他作法招来的鬼要请他下去吃酒,差点没吓病,后来再也不去了。”
二皇子妃觉得颇为有趣,辛安察言观色,又说了两件趣事,见二皇子妃兴趣不减就晓得她怕是喜欢听这些,再一想她并非长在京城,听说还带兵打过仗,可见喜好和寻常贵女不同。
好在她多活了几十年,听过奇闻异事不少,说起来极为顺畅,原本只是想通过她得知陶怡然处境的二皇子妃对她多了两分兴趣。
“你知道的趣事倒是多,说起来又生动,倒符合你盐商女的身份。”
二皇子妃这话并非小瞧,只是实话实说,“听闻你出嫁之前还帮着料理买卖?
“兴趣使然,再加上父亲宠着,学了些日子。”
二皇子妃笑道:“这倒是和我有些相同。”
她也是对舞刀弄枪颇有兴趣,再加上父亲宠着,这才有她带兵上场的事,“你父亲母亲都对你很好?“
辛安点头,笑眯眯的开口,“我是家中长女,生来爹娘就疼爱,后来有了弟弟对我疼爱也不减,还让我弟弟什么都要听我的。”
“这不,才回去没两月又差人给我送了好些淮江土仪来,就是怕我不喜欢京城的吃喝。”
二皇子妃满意点头,她不喜欢那种家中兄弟姐妹一大堆还互相争斗算计的人,说不了三句话就开始讨好她想从她这里谋取好处,或者是想要借她的手去达成自己的目的。
“你我也算说得来,上次你送我茶叶我很喜欢,还没给你回礼,你可有什么想要的?”
辛安摇头,“今日进了二皇子府的大门,便已经得到了许多,该是我多谢您才是。”
“如何说?”
辛安道:“京中各家都晓得我不仅出自商户,成婚当日新郎官还从侯府世子换成了二公子,不知道多少人因此小看我,等着看我笑话。”
“今日我能进二皇子府的大门,便已经借到了您的光,外头的人猜不准内情便会对我客气两分。”
二皇子妃笑了起来,“既是如此我更要送你些什么才好,多借些光给你。”
辛安起身道谢,见差不多了便提出了告辞,二皇子妃也没挽留她,只让她偶尔也可递了拜帖来,只要她得空就会见她。
至于这个‘偶尔’辛安心领神会,定是有不利于陶怡然消息的时候。
可见陶怡然勾搭二皇子这事,将二皇子妃得罪的够深。
第134章 难得一见好婆母
辛安前往二皇子府,从她出门开始王氏就在担忧,生怕哪里说的不好就开罪了皇子妃,得知辛安回府便急忙让人去请了她过来。
二皇子妃给辛安拿了好些东西,光是果酒就是两小坛,还有几样宫里出来的小玩意,王氏看到这些很是惊讶,扭头看向她,“聊的都好?”
辛安吃了口茶,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都好,就是...”
“二皇子妃好像对大嫂很感兴趣?”
她是故意这么说的,王氏眼中的高兴迅速褪去,挥退了下人,“怎么回事?”
辛安放下茶盏,“水华宴上我第一次被二皇子妃召见,她多次提及大嫂,我当时还以为她感兴趣的是府中换亲一事。”
“今日再见她依旧感兴趣,还追问我母亲是如何责罚大嫂,得知只是禁足仿佛很是不满,还说母亲太宽和,说这话的时候带着点嘲讽。”
“母亲,二皇子妃和大嫂是不是有过节?”
她这么一说王氏顿时心如明镜,可她此刻还以为辛安什么都不知道,一时间竟不知道要如何回答,只能再一次确认,“你可是看清楚了,是嘲讽?”
“不会错的。”
辛安给了她肯定的回答,“回来的路上我仔细回想,水华宴上大嫂抚琴,不少人出言讥笑,那个时候二皇子妃就很高兴的样子。“
“这两次见我也都是追问大嫂在府中过的如何,不像是关心,更像是等着看笑话。”
王氏叹息一声,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辛安也不是外人,不说清楚又怕她以后再见二皇子妃没法应答,只能如实将陶怡然惦记过二皇子的事说了。
辛安作势恍然大悟,“难怪,二皇子妃这是记仇。”
“就是她往后只怕是还要见我,到时候我要如何回答?”
她需要一个态度,二皇子妃说话直,问问题追的又紧,不给些让她高兴的消息只怕要坏事,当然,她也绝对不会愿意维护陶怡然的名声。
王氏明白她的意思,只是略微考虑便告诉她,“难得二皇子妃喜欢和你说话,这是你的运道,自然要尽力让二皇子妃满意。”
“若是侯府的名声和你大嫂的名声无法兼顾,要以侯府为重。”
辛安起身,欠身福礼,“儿媳知道了,只是儿媳到底年轻多有不周到的地方,若是哪里出了岔子还请母亲多提点周全。”
“你我母女无需这般。”
王氏很高兴自己这个儿媳妇能得到皇子妃的邀请,再回想她这两个月的表现,觉得在外结交这方面是要比她这个当婆母的更强,这是好事。
“母亲也上了年纪,外头的事也有些力不从心,以后人情往来还得多辛苦你。”
“你放心出门,府中的事你不必忧心,另外我给你收拾出来一处待客用的地方,回头让你的人去看看哪里不合适,自己看着改就靠可以。”
不得不说,王氏这个婆母思虑的比较周全,一会儿是京都城难得一见的好婆婆。
“多谢母亲。”
回秋实院的路上辛安一身轻松,有唐陌和她婆母在,如今的日子可比她上辈子轻松太多。
进了秋实院的门,春绿几个迎了上来,殷切的很,还没进门茶水都已经准备好了,坐在梳妆镜前由着春绿帮她卸下钗环,重新添了几朵轻且漂亮的绒花,又给她换了一身家常的衣裳,这才舒舒服服的歪在美人榻上,又有方晓晓上前替她捏腿,学过医的自然知道穴位,捏起来十分舒服,日子可以说过的极为享受了。
“晓晓可习惯了?”
方晓晓笑眯眯的点头,“见到王姑姑的时候心里就踏实了,这院中大多都是熟识的人,就和还在淮江一样。”
辛安看着她,“既然是习惯就安心在这里,外头的事暂时不要去管,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什么时候都讲究一个徐徐图之,知道吗?”
京城的方家在侯府的眼中不算大户,但在寻常人眼中也算颇有资产,当年方达一家被赶走的时候方晓晓都开始记事了,此番方达回来,除了帮她只怕还想报仇。
仇当然应该报,但她希望这父女俩要有成算,不要着急。
方晓晓给她捏腿的手顿了顿,随即点了头,辛安闭上眼睛小憩,屋子里也安静了下来。
这日傍晚,唐陌身后的二山是一瘸一拐回来的,夏儿抹着泪上前去搀扶,还以为他被打了,唐陌笑道:“这小子和我一起去武馆,跟着瞎比划两下还有模有样,我瞧着还不错就让他以后留在武馆练功。”
二山已经过了练基本功的年纪,骨头都硬了,今儿被指点了两下感觉命都去了半条,但精神头十足,傻笑着给辛安磕了头,“少夫人,二公子让小人明日就去武馆学功夫,小人...小人...”
话都没说完就哭了,半大的小子抹着泪,瞧着挺可怜,“小人一定好好学,学成回来保护二公子和少夫人。”
要知道学功夫所需的花费比念书还多,公子出钱送他去学本事,学到了可是一辈子的事,“公子和少夫人的大恩大德,小人...小人...呜呜呜...”
一旁的夏儿也开始抹泪,他们堂兄妹都是吃了好多的苦才有今天,在侯府不仅住的好吃的好,穿的也体面,每一天都过的比以前过年都好,院子里的几个姐姐还教她识字,现在堂哥还有这样好的机会...
兄妹两个一个比一个哭的欢,辛安笑着上前,“别哭了,去学功夫可是要吃苦的,你的年纪大了点,得要吃更大的苦,快把眼泪省省,留着后面哭。”
捏着袖子胡乱抹了眼泪,二山有些尴尬,他本来没想过哭的,就是没忍住,“二少夫人,小的不怕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