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宋楚楚眼皮子一抬,一根扒了皮的烤红薯就递到她跟前。
宋楚楚龇着个大牙,乐呵呵啃着红薯。
这叫什么?
这就叫默契!
“楚楚~”大口吃烤鱼的宋星阑用胳膊碰碰宋楚楚,宋楚楚就看见一捆大团结出现在面前。
“好好的给我钱干嘛?”宋楚楚没去接。
“拿着。”宋星阑不管那么多,硬是往她手里一塞,还拍拍裤兜,意思是二哥不差钱。
其实是宋星阑知道她上回给家里留了五十块钱修屋子,宋星阑干脆凑个整,直接补到100块钱给她。
“你这牛肉又是从哪弄的?”
宋楚楚看二哥态度坚决,唇角上扬,只能“勉强”把钱收下。
现在猪肉都难搞的到,牛肉普通人就更排不上号。
宋星阑啃一口红薯。
“上回我去海市给刘书遥他们百货大楼送海鸭蛋,我俩正在国营饭店吃饭呢,就碰到了个牛肉加工厂的一个推销员。
一打听,你说巧不巧,那人就是咱隔壁县城的。”
后面就是宋星阑了解情况以后,把那个推销员介绍给了百货大楼的主任。
虽然没有谈成订单,但是那人觉得宋星阑仗义,这不特意送了新鲜的牛肉来感谢他,要交他这个朋友。
宋楚楚很快抓住了重点,扬眉,假装不经意问:“二哥,你每次去海市,都跟刘书遥见面么?”
宋星阑点头,波澜不惊:“对,她现在转成了采购员。
我经常去送货,免不了要打交道。”
宋楚楚若有所思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
这两个人......
看二哥刚刚的态度,八成就是自己想多了。
几个人吃了饭把烤炉撤掉以后又在院里玩了一会牌。
霍北山今年又回不了安市,兄妹几个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决定这个年全都回大队过。
临走前,胡蓉把单位发的茶叶、点心都拿出来让兄妹俩个带回去。
“嫂子,你留着在家给大哥慢慢喝呗。”宋楚楚看着大包小包,确实就还挺多的。
“是啊大嫂,马上就过年了,留一点让大哥去孝敬老丈人多好。”宋星阑随口一提。
不说还好,一提这个胡蓉就生气:
“老二,那边不用管,他不配。”
说着,把东西硬往宋楚楚手里塞:“他现在心里哪里还有我这个女儿哦。”
“带回去,孝敬爸还有奶奶他们。”
妻子怀孕到现在,老丈人几乎没问过。
宋星龙怕胡蓉说多了影响心情,就在旁边给兄妹两个使眼色。
宋楚楚秒懂,她怕把嫂子给气到,赶紧把东西给收了。
虽然人回不了,该邮的年礼还是要准备的。
和去年一样,海市,安市,各邮了一份。
宋楚楚打电话回海市,听刘书遥说大哥今年过年不能回家,于是又立马打包了一份儋城特产给大哥邮了过去。
计划赶不上变化,离过年还有两个星期的时间,穆教授提前从外地回岛上。
回来的第一件事,穆青直接去找的宋楚楚。
“小宋。”穆教授罕见的局促,“那个,年前院里要去美国参加个研究交流会。
这次交流会去的都是世界顶级的科研人员,咱们去的话能学到不少东西,对院里接下来的实验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穆教授只说了前半段,宋楚楚就已经猜到了后半段。
怪不得穆教授这个小老头差点都给局促成了“周扒皮”,大过年的还要把人拉去国外“加班”,还是个非核心成员,确实不大合适。
但是宋楚楚还是当场应了下来,毕竟过年,哪一年都能过。
可能让穆教授他们愿意放弃一年中好不容易的休息时间都要去的交流会,肯定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
她去“加个班”,也算是在间接为华国的农业世界做贡献。
宋楚楚回家和霍北山说了这个事,霍北山也很支持。
很快,院里帮宋楚楚办好了护照。
就这样,在国内腊月二十四当天,宋楚楚跟着穆教授一行5个人,先坐车到京市。
目前这个节骨眼上,也就只有京市的机场还有直达米国的飞机。
第259章
华国街
辗转差不多有十几个小时,宋楚楚他们终于抵达了米国。
来不及倒时差,大家必须马上投入到工作的状态中去,宋楚楚这次仍然是作为同行的翻译人员参加的交流会。
每场交流会里,她都需要全神贯注的倾听每个发言者的话,然后在把那些普通人哪怕只是听普通话都觉得陌生的专业术语和一些概念认真准确记录下来。
刚来的前几天,除了有留学经历的穆教授和邱阳适应良好,宋楚楚和另外两个人,每天不仅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还要克服时差这个磨人的事实。
毕竟一下从东八飞西八,中间毕竟相差了十几个小时。
这种感觉就像是上了一辈子白班的你,马上都要退休了临时被领导喊去上夜班,压根没法一下适应的过来。
直接对抗的办法就是三个人白天猛猛的喝咖啡续命,到了晚上,身体里的咖啡因和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双重作祟下,人是越睡越精神......
宋楚楚每晚都差不多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才能把自己哄睡着,每天深度睡眠的时间差不多也就只有四五个小时。
睡不好本来就很痛苦,更要命的还在后头。
因为,对于实打实的华国胃来说,每天吃饭的时候,那简直又是新一番折磨。
真的,可能暂时在种田这块华国还不敢说第一,可是在做饭这块,华国人要说第二,就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就连宋楚楚这种经历过末世的人,那么珍稀食物的一个人啊,都看不上这里的饭。
这个时候,她带的黄灯笼辣椒酱就派上了“大用场”。
不得不说,外国人卷起来的时候也是真的卷。
交流会一直持续好几天,大家也就连轴转了那么多天。
按照华国时间,后天就是国内的大年三十。
酒店餐厅里,宋楚楚几个人跟被妖精吸光了精气一样,看着面前马上都快要结冰碴子的晚饭,哀声叹气。
更“令人心塞”是,宋楚楚假装从行李箱,实则是从空间掏出来的辣椒酱,也就只剩下今天这最后一顿。
有个男同事更是稀罕到连最后一丁点都不放过,拿过面前的叉子在撕下一块面包在那抹瓶底。
“教授,要不等明天忙完,咱们一块去街上转转?”邱阳手里的那两块硬邦邦的面包拿了放,放了拿,他也实在是撑不住了,于是提议。
他没记错的话,在酒店附近就有一个很大的华国街,那里面有个华国餐厅,之前经常去吃饭,应该还在。
穆教授看着面前几个人一个个“面色苍白,毫无生气”,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同情之情。
想着大过年还把这些年轻人拉出来“加班”,心里就更“愧疚”。
所以他答应的很干脆,不过该提醒的还是要提醒:“你们吃了饭就赶紧回酒店,这里不是国内,治安可没有那么好。”
几个人,尤其是拿叉子抹瓶底的那个立刻欣喜的欢呼出来,眼底更是闪着期待的光。
于是第二天傍晚,会议一结束,除了穆教授本人,邱阳就领着宋楚楚几个一路往华国街溜达。
虽然今天不下雪了,但是街道两边的积雪堆得能到大腿那么深,人踩上去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去年从京市百货大楼里买的那一件羊毛大衣,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宋楚楚跟着小猫似的,整个人紧紧蜷缩在那件羊毛大衣里。
大衣的领口高高竖起,将她的下巴完全遮住,只露出一双灵动的眼睛。
原本送霍北山的那条围巾,这会也出现在她的脖子上。
为了保暖,今天她特意没有绑辫子。
长发如瀑布般垂落在双肩,围巾缠在脖子上,正好能把耳朵挡住。
别说,她这一副打扮要不是一头的黑发,还真像是个“本地人”。
来的路上,人不是很多,小汽车也没有几辆。
但是一来到华国街,宋楚楚她们看到的就又是另外一副热闹场景。
这里的街道熙熙攘攘很多华国面孔,各种中式餐馆、小吃摊琳琅满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临街的摊贩很多都挂上了大红灯笼,大红对联,甚至连大红包也有。
看着面前这么多亲切的面孔,几个人瞬间有种回到了国内的错觉。
宋楚楚心里感慨,你看你看,华国人不管什么时候,去到什么地方都不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