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果然很漂亮!”看到房子里的布置,易安更加喜欢了。
“程姑娘,老朽终于知道你为何敢开学堂了!”就冲这个品味,她完全不像是个乡下姑娘,要说她是都城来的,他都信。
“林老板,您客气了”,程央央去给他们端来茶水,放在他们面前,“不好意思啊,家里没有茶叶,只有清水”。
“无妨”,三人是真的渴了,端起茶杯就大口喝了起来,“不错!这乡下的泉水就是比城里的清冽干净!”
“呵呵”,程央央陪着笑,这哪是什么泉水。
“林老板,今日是否住下,明日我们还得开一个开学会议,希望您能在场”,程央央邀请林堂之住下。
“也好,老朽就叨扰了!”
来之前,林堂之并不想在乡下多待,可看到程央央家住得并不差,就答应住一晚了。
林堂之可以住程央央家里,但另外两个就得收拾行李,住宿舍了,反正他们以后都得住宿舍的。
程央央叫了李元安和程青青,帮她一起抱了几床新的被子下山,帮着两位先生铺床去了。
“两位先生,条件简陋了点,别介意啊!”宿舍里,床铺好了,书桌书架都有,他们收拾完自己的包袱之后,看起来才勉强像那么回事儿。
“程姑娘,我和申秋都没教人读书认字过,只是在书坊里注解译文,你就不要老是叫我们先生了”,易安很不好意思听到她叫他先生。
“能够在书坊里注解译文,那已经比教书先生厉害了,易先生就不要妄自菲薄了。”
“这倒是!”申秋冷不丁的来了一句。
那些写文章的人写完就丢过来要书坊印出来卖,根本不管语句是否通顺有理,也不管百姓是否看得懂某些生僻专业的词汇,所以书坊里负责注解译文的,才是最厉害的!
傍晚,天还没黑,程央央已经亲自下厨做了一大桌子菜,算是给三位客人接风洗尘了。
“哟,程姑娘,你们乡下吃的可比城里的酒馆好多了啊”,申秋见了美食便迫不及待的坐下。
“都是家常菜,菜是家里种的,鱼和鸭子也都是自家养的,不值什么钱”,为了给他们接风,程央央特意捞了一条鱼。
“程姑娘谦虚了,城里谁不知道程姑娘家的东西千金难买啊!”
“哪有什么千金难买啊,申先生言重了。”
“我说的可都是实话”,申秋并没有在恭维程央央。
“程姑娘就是太低调了,以程姑娘家这样的生意,应该在城里多露面才是,不然大家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你以后想闯进城里那个圈子,就更难了。”
他说完,便伸了筷子,不客气的给自己夹菜,“嗯,妙啊!”对他们城里人来说,程央央确实太低调了,尽管生意已经做到了城里的每个角落,但她却从不在那些有钱人面前露脸,让她即使生意做得很大,但在城里的存在感依然不高。
可程央央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和那些有钱人混在一起,她更喜欢脚踏实地的做事。
林堂之和易安也动了筷子,“申秋就是这样,喜欢吃食儿,程姑娘别介意”。
“不介意,吃乃人生大事,申先生这般心境让人羡慕”,程央央反倒喜欢这样的。
她随口的一句话,让申秋对她的好感加倍,他举起面前的水杯,作势要敬她,“知我者,程姑娘也!”
“申先生客气了!”程央央也爽快的举起自己面前的水杯,和他碰了一下,两人相见恨晚的样子。
“三位别客气,以后大家都是同事了,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她倒是豪爽。
林堂之看不下去,无奈的说了她一句,“姑娘家家的,说话不要像个男儿一样!”
☆、第一三零章:开学会议
“两位先生早啊!”
程央央一早就抱着一叠资料,和林堂之一起下山,他们刚进学堂大院就看到申秋和易安两人抱着脸盆洗漱回来,她热情的和他们打了声招呼。
“怎么样?睡得还习惯吗?”
“还不错,这里倒是没有晚归敲错们的醉汉!”易安随口应了一句,回房的脚步未停。
“我和林老板去一号教室等你们啊。”
他们今天要开会讨论一下明天开学的事情,也要融合一下大家对学堂教学的看法,今天这个会,估计会开得很精彩。
程央央进门,放下手里的东西转身把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就当是临时会议桌,凑合着用了。
她和林堂之坐在一边,两人刚坐下申秋和易安便进来了。
“来,给你们带的早饭!”程央央把用油纸包着的包子和自制的豆浆放到两人面前。
豆浆用竹筒装着,整节竹筒上只凿了个小指大小的口子,边上打了两个洞用来穿绳子,口子用木塞塞住,怎么拎都不会洒。
“多谢程姑娘”,没想到她还挺细心的。
在他们吃早饭的时候,程央央把准备好的资料发给他们每人一份,并简单向三人介绍她的想法。
“这是我做的资料,请两位先生和林老板过目。”
“我办这个学堂呢,只是给工人子女的一项便利措施,学堂不收束脩,也不主张以考取功名为目的,只是为了能让乡下的孩子们读书认字,不当睁眼瞎,就是这小的愿望。”
程央央轻描淡写的说,可对于听着的其他三人来说,无疑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玩笑一样的震惊。
“什么!你开学堂不收束脩?”林堂之不可置信的看着程央央,眼珠子都差点瞪出来了,“那你盘下书坊不是要做生意?”
林堂之关注的是钱的问题,可另外两人关注的却是她说的另外一个问题。
“程姑娘,你不让学生考功名,那你开这个学堂的意义何在?”易安放下手里吃到一半的包子,听了程央央的话,他估计已经吃不下了。
“学生不考功名,你没有功劳在身,你的学堂就没办法声名远扬了。”
“我没说过不让学生考取功名,我只是说不主张以考取功名为目的”,程央央看着三人解释道:“再说了,我也不想声名远扬。”
“你!”她一副把学堂当儿戏的样子气得林堂之说不出话,“那你告诉老朽,你不要学生考功名,也不要名声,那你开学堂来作甚!”
“我就不能是单纯的想让孩子们读书认字吗?”程央央一脸无辜的说。
“…”
这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个想法未免也太…太单纯了吧?他们就没见过这么傻的人!
“你再说说,没准我们就能理解了…”
三人沉默了好一会儿,都对程央央的想法无话可说,还是申秋先开了口,让她继续说。
“是这样的,我比较主张寓教于乐,读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功名,我们不应该把考功名的想法强加在孩子们身上,读书的人那么多,状元郎就一个,那考不上的怎么办呢?”
程央央向三人陈诉自己对读书的理解,“如果以考功名为读书的目的,那考不上的学生很有可能从此否定自己,自暴自弃,你们见过的落魄秀才还少吗?”
“是,我承认!我开学堂有一部分原因是想给自己培养人才,我身边现在满打满算识字的就两个人,一个在城里看管店铺,连个替换轮班的人都没有,一个才十岁,我舍得让这么小的孩子帮我干活吗?”
“现在,所有跟文字相关的事情我都得亲自处理,我分身乏术,我多希望大家都能够读书认字,可你看咱们小镇,识字的才几个人?”
程央央越说越无奈,她现在才知道身边的人都读过书是多重要的事情。
三人承认,她说的也不无道理,可读书考取功名本就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她可能没办法轻易改变。
“程姑娘,也许你说得对,但是否考取功名,还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吧”,易安淡淡的开口,他还是觉得读书考功名才是正道。“这是当然!我没说不让考,我只是不建议两位先生在以后的教学上频繁提及,给学生造成压力。”
也许是她刚才太过严肃,吓到他们了。
“是,在这里,考取功名对他们来说是难了些,光是进都城赶考就要花费无数,不考也罢!”
林堂之似乎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考功名那也是一项耗钱的事,这些孩子不考就不考了吧!
可他这话程央央却不认同了,她不主张考功名又不是因为钱的事儿,只是不想给孩子们压力,就这么简单,怎么在他们看来,想法就这么多呢?
“林老板,如果我的学生当中真有能力考进都城的,费用我会全包,不用他们担心。”
“那你一会儿说不让考,一会儿又鼓励他们考进都城,你到底啥意思?”林堂之觉得她的话互相矛盾了。
三人都让她搞糊涂了。
“我的意思是,不主张,但也不反对,不反对你们都非常同意,但不主张就很难了,所以我刚才的侧重点是在说不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