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桃花马上请长缨_六月【完结】(18)

  “我多留了两桌啊。”闵氏看向自己的丈夫战北卿,哭着道:“不信你问你大哥,你大哥说多留两桌便够了,因为这一次宴请的宾客非富则贵,婚宴菜肴都是极好的上品,其中有六道菜都是山珍海错……”

  说白了,就是手里的银钱有限。

  战北卿见妻子被二弟痛斥,也气恼了,“你不用凶你嫂子,这场婚礼办得已经足够体面,如果不是忽然来了那么多人,是断不可能出半点差错的。”

  战北望道:“但多留席位就算来这么些人也出不了差错,银钱不够你可以提前跟我说,我想办法便是。”

  老夫人捂住胸口,“都给我闭嘴!”

  她狠狠地瞪了闵氏一眼,“还有你,哭哭啼啼的像什么话?今日我们将军府是办喜事,不是办丧事,把你的眼泪吞回去。”

  闵氏转了脸去,把眼泪擦干,但心里实在委屈,本来就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她也不愿意干,如果不是婆母逼着她,她是不会沾手的。

  老夫人看了一眼外头忘形吃着的粗鲁兵士,心里头厌恶得很,但如今只剩下他们是宾客了,“你们都出去陪着喝点,不管如何,到场了便是宾客,别的事明日再说。”

  战北望只得转身出去,勉强地挤出笑容和士兵们一起喝酒。

  士兵们也见所有宾客都离开了,心里自然是有想法的,认为这些权贵大员嫌弃他们兵痞子,不愿意同他们一起饮宴。

  被人轻贱,他们心里也委屈,所以多灌了几杯酒之后,便都离开了。

  这场婚宴,最终闹得任何人都不开心。

  尤其战北望回到新房,看到被掀翻的桌子和满地菜肴,汤和酒撒了一地,菜肴和盘子碗的碎片到处都是,他气得眼睛发黑,“你有必要这样吗?”

  易昉坐在床上,转脸过去,“我受了这么大的委屈,怎么不至于啊?就没见过谁家这样办喜事的。”

  战北望从牙缝里迸出一句话来,“你不把他们叫来,不就没事了吗?”

  易昉站起来,怒气冲冲地道:“翻来覆去没完了?我叫他们有什么错?他们是我的兄弟,是你大嫂没多预留酒席,我明天肯定要找她算账的,她毁了我的婚礼。”

  战北望看着她,心里那种无力感越发浓重。

  在战场上的时候,他们也会像现在这样顶嘴吵架,但那时吵架是因为战术上的意见不合,她有她的道理,他有他的谋算,各自意见不同罢了,不会影响感情。

  可现在,他们吵架,他单纯觉得她就是无理取闹。

  第42章 杀降屠村

  他静默一会儿,转身出去命人进来打扫。

  这是他用战功求来的女人,今晚的婚礼确实也很失礼,不管是谁的错,但她的委屈是真的。

  他忍了。

  他不能让自己觉得哪怕一丝的后悔,他还要看宋惜惜后悔呢。

  呵,宋惜惜如果知道他和易昉的婚礼办得这样失礼,一定会偷着笑吧?

  镇国公府,今晚宋惜惜练武之后出了一身汗,泡了个热水澡,便叫宝珠送一壶桃花酒来,她一人独饮。

  这一个月,她几乎都是这样过的,白天看书,晚上练武,嫁到将军府一年,她没有练过一招一式,虽然不至于生疏,但有些招式使得不如以前好了。

  她要练回来。

  她并不知道今天是战北望和易昉大婚的日子,黄嬷嬷和梁嬷嬷管束下人十分严厉,但凡与将军府有关的事,府中一概不准议论。

  饮了三分醉,宝珠挑起帘子飞快闪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字条,“姑娘,您大师哥的信鸽来了。”

  宋惜惜放下酒杯和兵书立刻起身,接过她手中的字条展开看,看完之后脸色骤变。

  “姑娘,怎么了?”宝珠见状,连忙问道。

  宋惜惜坐回椅子上,怔怔许久,“宝珠,给我上一壶酒烧刀子。”

  宝珠吓住了,“姑娘,该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她跟在姑娘身边这么多年,从府里跟着到了师门,再从师门回到京城,学规矩后嫁入将军府直到如今,姑娘只喝过两次烧刀子。

  第一次,是从万宗门回来的时候得知侯爷和少将军们全部牺牲在南疆战场。

  第二次,是侯府惨遭灭门。

  一定是出了很大的事,姑娘才会喝烧刀子的。

  “去拿!”宋惜惜气息有些不稳,显然情绪也甚是焦虑。

  “是!”宝珠转身出去,派人出府去打烧刀子,府中是没有这样的烈酒,两位嬷嬷不允许有。

  宝珠出去之后,宋惜惜侧身,几个深呼吸之后把气息沉下来,她必须冷静,足够的冷静理智。

  起身把字条放在蜡烛上,火焰吞噬着字条上的那几个字,易昉杀降屠村。

  她猜测没有错,这场战事真有问题。

  西京与商国并非是谁要侵略谁,只因边线问题已经纷争多年,但有共识,即便开战也不杀平民,不杀俘虏。

  易昉屠村杀了平民,所以西京探子不惜倾巢而出,也要杀侯府的人泄愤。

  而成凌关一战,外祖父萧大将军是主帅,父亲当年也镇守成凌关,击退过西京人数次。

  所以这一次他们新仇旧恨,全部都报在侯府所有的老弱妇孺身上,加上,她是战北望的夫人。

  但她不解的是,易昉如果屠村,西京人只会更加愤怒,应该集合兵力攻入成凌关为无辜枉死的平民复仇,而不是选择投降与易昉签下和约,约定边线,互不再犯。

  和约是易昉做主签下的,所以兵部论功的时候,易昉功劳最大,战北望为次。

  这场战事,为什么会是易昉主导的?外祖父呢?

  宋惜惜不得其解,看来只有等大师兄从成凌关回来,才能得知这场战事的真实情况了。

  如今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自己满门遭西京探子屠杀,是因为易昉屠村杀降。

  但她不明白的是易昉屠村杀降,皇上为何不降罪反而还定她为首功?

  据她认识的皇上,绝非残暴好杀戮之辈,他登基之后也再三晓谕,两国交战,不伤平民。

  难道说,皇上压根不知道此事?

  还有外祖父对于易昉杀降屠村,是持什么态度?他镇守成凌关多年,从没杀过一个西京的平民,他怎么会赞成易昉这样做?

  第43章 两封飞鸽传书

  外祖父传回的塘报她没有机会看,塘报应该是先回兵部,兵部誉抄一份之后,把正本递呈皇上。

  所以,兵部应该有外祖父送来的塘报和捷报,她需要潜入兵部一趟。

  兵部晚上没什么人,但毕竟六部衙门在千步街两侧,与皇宫相邻,禁军不会巡视千步街,可巡防营的人会巡逻到那边去。

  只是她必须要看到这场战事塘报,还有外祖父上呈的战后奏本,可以确定一点,外祖父也是肯定了易昉的功劳,否则兵部不会这样论功。

  西京人是睚眦必报的,如果易昉杀降屠村,不管他们是因为什么缘故投降,都不会轻易善罢甘休,最大的可能,是他们会与沙国结盟,在南疆战场上出现。

  她找出舆图看了一下,西京人如果出现在南疆战场,不经过商国的话,需要先到沙国,再从沙国到南疆,要将近三个月。

  沙国现在对于南疆是志在必得,但是北冥王镇守,他们苦攻不下,战事在胶着状态。

  一旦有西京人加入,那么北冥王必败,这变数北冥王根本无从得知,没办法提前预防,就算可以提前知道,没援兵的话,他也一样会败。

  西京人是要拼尽全力去复仇的,这点从他们把在京所有探子倾巢而出屠杀侯府满门便可知道。

  南疆战事已经拖得太久了,兵马疲乏,粮草不继,北冥王的处境一定很难。

  如果猜测为真,朝廷必须马上派援军到南疆,而从京城或者淮州卫所带兵到南疆,起码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

  不能拖。

  但她没有证据证明西京人正在调兵前往沙国,唯有等大师兄的消息。

  现在首要的是拿到兵部关于这一场战役的情况。

  当宝珠拿着烧刀子进来的时候,姑娘却没在房中。

  她四处找了一下,练武房,书房,花园,都没有姑娘的踪迹。

  她急了,急忙叫了那四颗珠一起找,还禀报给了黄嬷嬷和梁嬷嬷。

  随即,发动所有人满府邸寻找,都没有看见。

  最后还是宝珠发现红鞭不见了,确定姑娘出门去了。

  大晚上的,带着红鞭出门,多半是要动手的,两位嬷嬷对视一眼,眉目蹙起。

  今日姑娘不知道是战北望和易昉大婚,但她们知道,只是没告诉姑娘。

  莫非姑娘也知道了?去找战家的麻烦?

  但她们马上否定这个猜测,姑娘不会这么做,姑娘做事素来利落干脆,既然入宫求了和离,就不会再与战家那边牵扯不清。

  黄嬷嬷下令,“不必再找,全部回去睡觉,宝珠你回玲珑阁等着,姑娘很快就会回来,她只是喝了酒,出去走走,醒醒酒罢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