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不可再拖下去。”苏兰石微微气急,"你们想要一个交代是吧?他既然是商国行刺,那就按照商国的律法处置,休得在这里拖延。"
冷玉长公主忽然发怒,“你给我闭嘴!”
她一晚没睡,头痛欲裂,今日是服了药才出门的,出门之前,对他们千叮万嘱,今日北冥王定必会说起行刺一事,记住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一定要保持歉意。
他们的态度,也决定了商国的态度,他们态度如果骄横质疑,谈判的时候商国也会以这种态度应对。
想不到一来,苏兰石又出幺蛾子了。
苏兰石不满地看了长公主一眼,他再如何也是她的小舅,怎可如此不给面子?
但见她面容冰冷,自有一股震慑人的威力,张开的嘴便又闭上,没有再说。
长公主站起来,对着谢如墨躬身,“郑永寿是我西京官员,他胆敢行刺贵国王妃,实是罪大恶极,本宫以西京长公主的身份,表示歉意,如何处置他,由贵国决定。”
郑永寿行刺王妃,那么郑永寿由商国处置。
易昉在鹿奔儿城屠村,也应该由西京处置。
谢如墨也起身,拱手道:“好,一切但凭长公主决断,此事就此揭过。”
长公主眉心跳了一下,她知道郑永寿行刺王妃的事,会使得他们的谈判进入被动状态,但已经是无可避免了。
现在北冥王没有追着行刺的事穷追猛打,这样的包容态度,基本是为今日的谈判两方的态度做了定调。
她看了苏兰石一眼,看,真正的将帅是筹谋周全的,你?
第957章 尊重已经发生的事情
苏兰石一肚子的窝囊气,今日谈判,本来他要先声夺人,问罪追讨,开出他们不能接受的条件,然后宣布谈判崩了,回国后宣战。
如今不仅不能这样做,谈判还陷入了被动,更被自己的外甥女公主瞧不起,他心里头别提多窝囊了。
穆丞相是坐在一旁的,看到这样的开局,他的心便定了下来。
能和平谈判就好,鹿奔儿城的事,是商国之过,商国愿意道歉赔偿弥补,但需要一个和平谈判的机会。
西京给他们分发了鹿奔儿城事件的案宗,案宗里有很多口述记录,是当初跟随西京太子一同被俘虏的士兵,有捡回一条命的,把当时的真实情况还原出来。
屠村也并非全部人都惨死,也有躲过一劫的,那些躲过去的也窥见了部分的残酷。
在案宗里,那位小将被称作优容,没有点名他就是西京先太子。
但谢如墨和李德槐都知道,优容是西京先太子的字,他本名叫景域。
这份案宗,看得谢如墨等人心里十分难受。
纵然易昉和易天明等人被反复审问,要求他们吐出全部的细节,但他们还是有所隐瞒了,如何挟持百姓虐待百姓来威逼优容出来,用了多么残忍的手段。
包括如何对付优容。
长公主是认得穆丞相的,叫向屏给一份他过目。
在谢如墨的示意下,鸿胪寺的官员也在分发宋家的灭门惨案卷宗,宋家灭门之祸与成凌关息息相关,所以也必定要被摆在了谈判桌上的。
现场死一般的沉寂,只有翻页的声音窸窸窣窣地响起。
长公主协理朝政多年,她并非心慈仁善之辈,但宋家的灭门惨案她看下来,泪水就在眼底了。
让她觉得惨的最大原因,是宋家儿郎全部为国捐躯,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与孤寡,还有满门的奴仆下人。
死状很惨,都是被砍得面目全非,连孩子都是这样的死状。
苏兰石粗粗浏览了一下,看到一百零八刀这里,他抬起头冷冷地用西京话道:“为什么砍一百零八刀你们心里也有数,优容将军身上的伤加起来也是一百零八,虽并非要害,但每一道伤口都意味着一次折辱。”
译官把话翻译过去,但其实不翻译,谢如墨与鸿胪寺卿也听得懂。
谢如墨回以同样冰冷的话,“苏大人这话真叫人心寒啊,我们从不包庇易昉,你们是要包庇灭了宋家一门的探子吗?非要这样类比,那么就该是用这一百零八刀还回给作恶之人,而不是施加在无辜妇孺身上,苏大人这样说话真让人怀疑,你是不是真心想为无辜被害的人讨回公道。”
苏兰石被怼了一句,心里不服,“宋家并非普通百姓,纵是满门孤寡,却是侯爵之家。”
“所以呢?侯爵之家的命不是命吗?苏大人有官身,你的命也不是命?要比百姓低贱?”
苏兰石忿忿地道:“我并非这个意思,北冥王急什么?”
谢如墨不理会他,只继续看案宗,长公主与其他使臣都在认真地看,对苏兰石也显然是懒得理会的。
等大家都看完了,双方都表示很遗憾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态度都是真挚的。
屠村与灭门,都是惨案,两国既然坐下来谈判,那么就要尊重已发生的事实,因此不会就已知的事实进行反驳和质疑。
第958章 人命不可互相抵消
长公主先说话,她认为是商国没有遵守两国不伤平民不杀俘虏的协定在先,在战时屠戮百姓,虐杀战俘,是人神共愤的事情。
而西京探子屠戮宋家满门,也同样犯下了弥天大错。
“我们要和平谈判,双方必须要认同这样的事实,基于这样的事实前提,我们才能开展两国和平的协商。”
译官翻译之后,谢如墨和商国这边负责谈判的官员一致认同。
那么谈判就正式开始了。
西京提出五个的条件,第一,商国正式向西京被杀的百姓道歉。
第二,赔偿黄金万两。
第三,赔偿粮食三十万石,由商国派人送往西京。
第四,鹿奔儿城签订的和约无效,也就是说,边线依旧要按照和约之前制定。
第五,战北望、易昉和萧承必须交给西京处置。
饶是已经做好了准备,但西京这些条件还是让商国人无法接受。
谢如墨道:“第一第二条件我们都可接受,但赔偿三十万石粮食以及边线前移,我们不能同意,我们是有错在先,这点我们认,但宋家灭门也与成凌关一事相干,因此是两方都有过错,第五条,易昉可交给西京处置,但萧承并不承担主责,那时他重伤,罪在没有约束麾下,因此他该由我国处置。”
西京大学士高功道:“宋家灭门,乃是你们先违反协定引发的祸事,西京有错,但你们也要为此负上责任。”
“高大人这样说就是不尊重我们方才大家都认可的事实了。”李德槐指出,“方才长公主也说了,双方是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进行和平的协商,宋家灭门是西京探子所为,不管西京探子出于什么原因,都不可拿满门老弱孤寡下狠手。”
长公主道:“我们尊重这个事实,因此在宋家灭门惨祸上,我们也愿意遵循第一条第二条,对宋家遗孤道歉以及赔偿黄金万两,如此第一第二个条件相抵,本宫请商国不要忽视最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你们杀降屠村,违反协定在先,所以你们承担主责,赔偿也因应增加。”
相抵,意味着不可再提起宋家灭门之事。
但谢如墨肯定是不同意的,谢如墨是要把萧大将军从这第一第二条摘出来,宋家的事摆在谈判桌上,最大的目的是要萧大将军从此事里脱身,“既然说到尊重事实,那么请西京也要尊重萧承在鹿奔儿城发生的事情上,他只是承担了无法约束麾下的罪责,他没有下令且没有参与杀降屠村。”
萧承不是西京此行目的之一,把他牵连进来,自然是为了更好地谈条件,所以西京也不会轻易松口。
不仅不松口,他们还把战北望牵了进去,认为要说监督不力管束无方,战北望作为鹿奔儿城的行动将军,他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出于谈判战略,战北望自然也是要护下的,第一天的谈判就妥协了交出战北望,等同是开了一个缺口。
因此,西京要的三个人,商国只同意交出易昉。
就这样,第一天的谈判你来我往,只有第一第二个条件算是达成共识,那就是互相道歉赔偿。
长公主在第一天的谈判结束之前说了一句话,“你们如果打算用宋家灭门之事便全然抵消鹿奔儿城的事,是绝对不可能的。”
谢如墨也道:“都是人命,不可能是互相抵消的,这是对惨死的人的极度不尊重。”
因而今天的谈判可以说是没什么进展。
第959章 易昉有什么底牌
西京使臣离开鸿胪寺回会同馆之后,商国负责谈判的人还没离去,留在鸿胪寺继续商议下一场谈判。
穆丞相也参与了讨论,“粮食要赔偿的话,也不可能赔偿这么多,他们去年粮食失收,军饷不足,如果我们赔偿三十万石的粮食,等同是给了他们打仗的军饷,所以粮食这块死活得咬住,可以赔偿,但不能超过三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