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神医放心,他也要放心,所以又派了戚贵去。
他还下旨让整个太医院配合他,以他的命令为尊。
这权力很大,但其实肃清帝希望是用太医院进的药。
丹神医不在乎这个,只要吩咐下去的事情有人做就行了。
但从肃清帝派出张启文和戚贵便可看出,肃清帝对后宫的人也不放心。
现在他和丹神医一条命,丹神医死,他死,丹神医活,他起码能有三年活。
三年很短,但足够他做许多安排了。
安置好丹神医的起居事宜,便在寝殿里商讨治疗的方案。
太医院所有人都在,像个学生一样跟在了丹神医的身边,听他说。
丹神医道:“眼下首要便是止疼,不止疼,活着就是受罪。”
他没说,一直疼痛便无法上朝理政,这样不是活着,是苟延残喘。
止痛这话,说到肃清帝的心坎上,他已经快承受不住了。
“止疼,有两种方法,但以皇上目前的情况,需得双管齐下,一个是用药,一个是施针封穴麻痹痛感,这就是为何我得在宫里住下,因为封穴不能长久封,两个时辰便得缓一缓。”
他从药箱里取出一瓶药,递给吴院正看,“这味独活白芷麝香驱痛药估计太医院也有用的,我还添加了好几道止疼的药草炼制,叫舒适丹,你们查验查验。”
吴院正双手接过,倒出一粒,想要用水化开,但想着丹神医的药都是贵的,便只在鼻尖闻了闻。
丹神医却道:“吃一颗,这药对你的头风也有用。”
吴院正一怔,“您知道我有头风症?”
“我自进来,你用手指摁了几次头。”丹神医瞧了他一眼,“眉眼气色也能瞧出。”
吴院正不由得心生佩服,这望闻问切,丹神医只用望便可断症,实在厉害。
他吃了一颗,顺带试药。
头风痛丸太医院也是有的,可以止痛,但效果不算特别好。
不过,这药他服下一盏茶不到,便觉得头痛减轻,大为震惊,连忙表示药管用,有奇效。
丹神医说道:“疼痛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这药对你来说有奇效,但对皇上来说,只能起到作用,不能完全止痛,需要走针辅助才可真正止痛。”
说完,他从药箱里取出针包。
吴院正等人连忙别过头去,不看他施针。
杏林有行规,医术不轻易外传,飞针更甚,若不是亲传弟子,不得随便偷窥。
但丹神医却道:“在座诸位都是医术高明的,不妨也看着些,若有什么不对的,随时指点。”
吴院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丹大夫的意思,是我们可以看着您落针?”
“落针有什么不能看的?你们也都懂得的。”丹神医淡淡地道。
太医们都知道,懂得,和对应症状用针可不一样啊,施针便等同用药,并非是一概而论的。
施针是刺激穴位,还是封穴,都有大的讲究,就更不要说细致到刺哪个穴位,或者是同时施哪几个穴位了。
至于封穴来说,速度和技巧更是严谨,所谓封穴,不是真的封死,真封死了穴位是很危险的,但封多少,留多少,得看大夫对施针技术的炉火纯青。
第1475章 我们是兄弟
正当他们激动之际,却发现原来看与不看,根本都没有区别。
只见丹神医每一个指缝里夹着一根针,一眨眼的功夫,四根针全部落下,他们仿佛只看到了一只手的幻影,便已经尘埃落定。
四个穴位,虽然相隔不远,但首先需要找准穴位,谨慎落针,便是再快,那也得好一会儿功夫吧。
可他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四根针就已经稳稳落下。
施针之后,再给肃清帝服舒适丹止疼。
止痛效果是明显的,肃清帝脸色瞧着便好了些,不再显得那么青白。
丹神医拔针之后,开了方子,再从药箱里取出一瓶丹雪丸,道:“大家都以为这丹雪丸只是护心脉,但也可固本培元,助益五脏六腑,皇上以后用药会比较猛,需要以丹雪丸护着肝肾,本该是七天服用一颗的,但现在丹雪丸比较少,压箱底的我也掏出来了,先用着,回头寻到药了再慢慢炼制。”
大家都知晓丹雪丸金贵的,也知道药王堂如今是一药难求,想来这一瓶已经是丹神医的珍藏。
能止痛,肃清帝已经十分满意,张口说赏,还没说赏什么,丹神医便说谢皇上赏他歇息,他恰好累了。
肃清帝愣了愣,想着金银财帛未免俗气了。
用了丹雪丸之后,遂叫人把丹神医带下去安置,独留下谢如墨在殿中。
他还吩咐了吴大伴去取折子来,如今疼痛止住了不少,他也有精神处理些政务。
谢如墨搬来椅子,就坐在宋惜惜方才坐的位置。
肃清帝好好打量他,发现回京之后,他确实也没养回来些肉,想还是那样的瘦。
想来,宋惜惜所言为实,他确实在因担心而夜不能寐,食不下咽。
“要进些粥吗?”谢如墨瞧着他凹陷的脸颊,瘦得都没二钱肉了。
肃清帝说道:“不饿,同朕聊聊吧。”
他说着,慢慢地坐了起来,谢如墨伸手扶了一把,往他的后腰塞了个软枕。
他刚坐起来,便又说:“朕想去解手。”
“那臣弟叫人取夜壶……”
肃清帝一副嫌弃地摆手,“不,朕想走一走,朕已经好几日没下床走动了,你陪着朕去吧。”
双脚踏地的那一瞬间,他像是踩在了棉花上,身子几乎站不稳,双脚发麻,没有力气。
但在谢如墨的搀扶下走了几步之后,便渐渐觉得利索些,力气也稍有增加,他笑着道:“朕要谢谢你请了丹神医进宫来,今晚应是能睡个好觉了。”
“臣弟不敢居功。”
谢如墨扶着他慢慢地走向如意房,想陪着他进去,但肃清帝让他在外头候着,他要自己来。
谢如墨知道他要强的,虽有些担心他会摔倒,却也只能在外头候着。
里头窸窸窣窣了好一会儿,听得尿声断断续续地响起,谢如墨这才放心。
肃清帝慢慢地出来,也不要他搀扶了,脚步虚浮地走着回寝殿,半躺在贵妃榻上。
他抬起头,气息还有些微微地喘,唇角却噙了一抹苦笑,“你去请丹神医的时候,惜惜把朕骂了一顿。”
谢如墨给他递了杯热水,“皇兄莫跟她置气,她素来心直口快,但没有恶意。”
“她说得对。”肃清帝喝了一口水便摆手不要,望着谢如墨,“她说,朕应该是最了解你的人。”
谢如墨放下茶杯,神色不显,“我们是兄弟。”
肃清帝眸色微柔,喃喃道:“是啊,你是朕的弟弟啊。”
第1476章 淑妃娘娘教的吗
肃清帝怔怔了好一会儿,神色渐渐认真起来,“丹神医说朕还能活三年,原先,太医说朕能活一年,结果也就只有半年,朕想着,大夫们的话,到了朕身上总是要打个对折的,一年半,兴许还未必能有。”
“皇兄莫要悲观……”
肃清帝压压手,“你听朕说,朕现在很清醒,没犯糊涂,立储之事也是要抓紧的,但不敢立谁,离新帝亲政还有好多年,丞相老了,江山社稷交到谁的手里,朕都不放心,除了你。”
谢如墨没说话,因为他知道皇兄对他的信任与猜忌,都是毫无章法的间歇性。
“朕有三个儿子,本来有嫡长子,国本之事毫无悬念,但大皇子平庸,平庸也不要紧,可他懒惰骄纵自私,胸无大志,耳根子软,都七八岁了还像个没断奶的婴孩,他皇祖母与太傅用心教导,只能稍作约束,并不能改变他,一旦皇后在他跟前娇宠几句,他便故态复萌,甚至较之原先更甚。”
“二皇子聪慧伶俐,懂得孝顺,更显仁德,才五岁多,刚上学便出口成章,可见德妃没少教导他。”
“至于三皇子到底还太小,只有三岁,瞧不出品性来。”
谢如墨听着他分析三位皇子的品性与德行,显然他对大皇子是十分失望,只是没到绝望。
肃清帝继续说:“大皇子是嫡长子,若不立他,便要早早打发远些去当个闲散亲王,如何享乐富贵,都随他去,可这并不能万无一失,他的弟弟一旦亲政,皇嫡长子的身份便是最大的原罪。”
“二皇子如今显露出来的天赋……平心而论,他是最适合的,不管是能力还是品德,都让人无法挑剔,但是……”
他的话止住,眉心微微蹙起。
“皇兄,但是什么?”谢如墨问道。
肃清帝微微叹气,“天赋极高,品德俱佳,但总似乎带着一层假面具,一点孩儿的心性都没有,像是被人精心雕琢出来的,他的一言一行,都仿佛提前演练好,在朕和母后面前,他无比谦逊懂事,却故意在惜惜路过的地方,露出点孩儿心性来,而这一切都是有人盯着他的,这代表什么想来也不难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