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紫道:“就不为别的,来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确实,大家想想认为沈万紫说得有道理,他们常年生活在梅山,少出来走动,这世间万事的见过几件?
如今入了军中,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馒头问道:“现在是要等棍儿立了功对吗?可如今棍儿也只在训练,如何能立功,当个头头?”
宋惜惜道:“莫着急,如今两国已互相试探,小仗也打过了,过阵子肯定会再开战,棍儿所在的队伍,一定会上战场,以棍儿的能力,杀敌立功不成问题,只等他有了晋升,便可从我们新兵营里选拔一些人,我们便跟着他混。”
馒头嘀咕:“真稀奇,我们竟然要尊棍儿为头头,咱们这么多人里头,数他最不能打。”
沈万紫说:“瞧你眼红的样,棍儿武功虽是最低,却是最有拼劲,惜惜这样安排肯定有她的道理,别质疑太多。”
馒头道:“行,那就都听惜惜的吧。”
果然不出数日,两国军队在凹子岭打起来了。
凹子岭属于商国领地,能在这个地方打起来,证明西京严重犯边。
里头是因什么缘故,宋惜惜等人不知道,新兵营消息不灵通,大家讨论的不外乎是从零星消息里自己猜测出来的。
不过也正如原先所推测那样,棍儿等人被派往了战场。
这事要真打起来了。
因为记忆太遥远,宋惜惜没能想起两军真正开战,西京攻城是在什么日子。
模糊记得,应该就是这几个月的事。
她只能时刻警惕,也不知道外祖父是否已经探实西京屯了多少兵马。
她也更不知道,留给太后的信是否有用?朝廷会否提前派兵马前往成凌关。
凹子岭的战事,打了三天,成凌关大获全胜,把西京兵马赶了出去。
这一场胜利让成凌关的兵士与百姓无比兴奋,街头巷尾皆讨论着这一场战役,吸睛人是如何夹着尾巴逃跑的。
宋惜惜所在的新兵营,也在热烈讨论,他们更多是兴奋,激动,因为听闻有士兵立功,得了晋升和犒赏。
这使得他们认为立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但这是很危险的情况,成陵关与西京打了不少仗,按说这短暂的胜利不会引起如此激昂的讨论和骄傲,毕竟这不是一场很大的战役。
有人在刻意地鼓吹这场胜利,以换取军民上下的松懈和骄傲。
骄兵必败啊。
好在,过两日这种声音就都消失了,而且还揪出了几名故意散布这种言论的人,查实是细作。
宋惜惜觉得,外祖父到底是厉害的,镇守成凌关这么多年,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的眼睛。
第1644章 梦回出嫁前篇12
棍儿在凹子岭一战立功了,被提拔为百夫长,手底下也能带上百兵。
棍儿向卢将军请求去训练新兵,且他手底下的人,就从新兵里挑选。
卢将军本来不同意,觉得他勇猛异常,用作阵前锋带些精锐是最好的,但棍儿说他是武林中人,自然有自己的一套训练方式,用在新人身上是最好的,且保证能出精锐。
他还愿意立下军令状。
卢将军自然不会真的跟他立下军令状,难得有这样的好苗子,自然是要好好留着,好好培养,既然他想带新兵,那就带带,带不动了再回来。
棍儿高兴地去新兵营里挑选士兵。
宋惜惜,馒头,沈万紫,辰辰几个肯定在列,其余的也都选拔过,有些胆子大,有些心思细密的,有些身手不错的。
一百个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卫所,如果有战事,他们这批也得上战场。
在卫所里消息比较灵通,棍儿从卢将军口中得知,朝廷已经往成凌关增派援兵。
援兵的将领是朱老将军,带着麾下的战北望。
棍儿神秘兮兮地道:“听闻说此番还有一位女将军,这位女将军剿匪立下了不少功劳,连太后都夸赞过呢。”
沈万紫和辰辰来了兴致,追问这位女将军的事迹。
棍儿道:“我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她叫易昉,自小习武,她父亲原本还是宋怀安大将军的麾下,后来在战场上断了腿,便退了回去,得了一笔抚恤金,后来便举荐他的女儿易昉入伍,一开始还被人瞧不起呢,殊不知她骁勇善战,剿匪时直捣黄龙,亲自拿下了贼匪头子的脑袋,威风回京。”
听得是宋惜惜父亲麾下的女儿,大家便看向宋惜惜。
宋惜惜眸光沉沉,“她就是我梦中说的那个女将军。”
大家吃了一惊,“她就是那个屠村的女将军?是她?”
“不要嚷嚷,只是梦境,我们防着她点没错。”宋惜惜道。
宋惜惜跟他们说那场梦境,是没有说到自己的嫁给战北望的事情,也没说战北望和易昉在一起,负了自己。
她着重讲的还是成凌关那一战,易昉屠村和羞辱西京太子,引致宋家灭门,两国陷入僵局的国家大事。
“事关重大,防着点没错。”沈万紫也道。
大家便都点头。
这一个月里头,西京数次犯边,都是小规模的试探,这和往常是一样的,他们试图驻扎在边线附近,再企图前挪。
这样的情况,总归是见一次,打一次的,只是没有引发像上一次那样大点的战事。
宋惜惜知道,如今苏兰基兄弟已经开始起了分歧,派人犯边,应该就是苏兰石的主意,但这样小规模的试探,是在苏兰基可容忍的范围之内。
反复数次,苏兰基也会掉以轻心,到时候西京太子出现在边城,苏兰石就能钻空子了。
萧大将军也意识到这点,所以派出使者,想跟苏兰基坐下来谈话。
可使者吃了个钉子,没见到苏兰基不说,连营地都靠近不了,只差人来回了一句话,说没什么好谈。
萧大将军猜测到苏兰基可能已不在营中坐镇,许是出了什么事,那么苏兰石就有可能随时发起攻城之战。
苏兰石要出头,就必须要建立民望,攻入成凌关,逼着商国重新制定边线,他便立下头等大功。
萧大将军传令下去,随时做好应战的准备。
第1645章 梦回出嫁前篇13
备战的同时,也将成凌关靠近关口的百姓内迁,以免受战事波及。
在关外有数条村庄,也是商国百姓,祖祖辈辈生活在那个地方,以前萧大将军便动员过,让他们迁入关内,但他们都不同意。
他们认为,成凌关与西京摩擦已久,都不曾波及到他们,内迁就等同丢弃家园,他们死也不会离开这里。
萧大将军这一次亲自前往去动员,且承诺若在战事爆发的时候,村庄被毁,将士们会帮他们重建家园。
萧大将军是有威信的,深得民心,他老人家亲自前往去做思想工作,说了大半天,终于是把他们说通了。
将士们也去帮忙搬迁,宋惜惜所在队伍也被派往帮忙,短短数日,完成了所有内迁的活儿。
宋惜惜记得,两国大规模战争爆发的时候,虽说原先有不杀百姓不伤平民的约定,但战火一旦蔓延,势必会被抢掠驱赶,也就难免会引起伤亡。
因此,将村民内迁,是对他们人身安全最好的保障。
村子迁徙完毕,朱将军带领的援军抵达了。
宋惜惜记得,当初成凌关是先爆发了一轮攻城之战后,朝廷才派遣援兵去成凌关。
而现在援军到了,西京还没发起攻城,也就是说,援军抵达的时间要比原先早很多。
宋惜惜没能见到战北望和易昉,他们分属不同卫营。
而就在援军抵达之后的第二天,西京对成凌关发起了猛攻。
城墙上,架起了数架弓弩机,对准城墙外黑压压的兵马。
成凌关是瓮城制式,第一道城墙坚实厚重,城门也固若金汤,即便西京人攻入瓮城,也还有一道城门和高耸坚固的城墙阻挡他们。
要攻入成凌关,他们就要有比成凌关多两倍的兵力。
显然,他们有,而且士气如虹,有不破城誓不罢休的勇猛凶悍。
成凌关出动了大部分兵力守城,宋惜惜等人也在列,本来他们是新兵,是应该在后支援的,但因为棍儿原先的勇猛得到了卢将军的赏识,因此卢将军准许他们作为前锋队伍参与了战争。
朱将军所带来的援军,因为长途跋涉,一路行军紧密,还不曾歇回气便要上战场,看得出很多兵士都疲软无力。
强弱悬殊的兵力对抗,第一道城门终究是在第二天被攻破了。
攻破第一道城墙,进了瓮城,弓弩机全数齐发,但西京人架起云梯,前赴后继地要登上城墙,那黑漆漆的人头,如同急涌而至的蜂群,杀不尽,杀不退。
弓弩机基本已经全部用废了,修也修不过来。
弓箭手换了一批又一批,死的死,伤的伤,西京浑然没有半点退的意思,他们依旧勇猛得像虎豹群出,投石机不断地往城内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