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_星陨落【完结】(240)

  众人用蟹剪把帝王蟹身上的草绳剪开,没有了草绳束缚,帝王蟹的八爪占地更大,几乎每根爪子都有人的手指头粗细。

  等到蟹身和蟹爪分开以后,有食客选择先弄蟹爪,也有食客选择先弄蟹身。

  刚开始他们对蟹八件的使用还不习惯,像刘邦这样不太讲究的食客,甚至还想丢弃工具徒手打开帝王蟹,可惜帝王蟹比他们想象的还坚硬,得费许大的劲才能打开,直弄的手疼。

  所以刘邦等人又识趣的拿起蟹八件,开始对帝王蟹的蟹身敲敲打打,“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看来吃蟹同样心急不得啊。”

  毕竟帝王蟹身上到处都是坚硬的外壳,一不小心吃到了外壳碎片,苦的还是自己。

  “真麻烦,要换平时朕才不吃这玩意呢,毕竟里面根本没多少肉。”朱元璋开蟹开的有些不耐烦道,觉得帝王蟹的份量不值得他费这番心思。

  “确实,帝王蟹好吃是好吃,份量却不多。”赵匡胤赞同道。

  “不过咱们之前已经吃的差不多,最后一道主菜就别考虑那么多了吧。”反正他们也不是饿着肚子开的帝王蟹。

  就在他们嘀咕间,有速度快的已经把八根蟹爪里面的蟹肉都弄出来,尤其是蟹钳里面,蟹肉更是多多,呈现雪白的颜色,当即有人尝了一口,惊道:“蟹肉味道好鲜,且回味甘甜。”

  “还有淡淡的咸味,这咸味不是店主后来加进去的吧。”众人被帝王蟹浑然天成的口味惊到,因为那种咸香鲜甜和蟹肉本身融为一体,并不只停留在表面。

  “的确不是,帝王蟹本来就是海中生物,只是简单清蒸了一下,并没有特地加其他调味品。”史诗道,帝王蟹本身自带咸味,要是再特地加盐,味道就咸了。

  蟹爪和蟹钳的蟹肉精瘦,把它们从蟹爪和蟹钳里弄出来以后,蟹肉变的有些松散,仿佛丝丝缕缕般,不复它们还在蟹爪和蟹钳中的紧实。

  除了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鲜香甘甜的蟹肉外,还可以用蟹肉蘸汁水,有姜醋汁、蒜蓉辣汁等,又是一种别样不同的风味。

  同时也有人把蟹身用蟹锤成功一分为二,掀开了帝王蟹的盖身。

  帝王蟹盖身掀开以后,立马就能看到里面满满的明黄蟹膏,肉眼可见的肥美。

  到了这一步,还不能马上开吃,因为蟹膏部位也不是全都能吃的。

  像蟹腮,有很多杂质;肠道,帝王蟹的排泄物;蟹心,最寒的地方;蟹胃,有轻微毒性……它们的个头都不大,需要小心专心挑拣出来。

  等不能吃的部位都处理完了,才能正式享用帝王蟹的肥美。

  食客们用精致的小勺子尝了一口肥美的蟹膏,登时被帝王蟹的浓香肥美震惊到,不同于蟹肉咸香紧实,蟹膏质地细腻嫩滑,并不需要多加咀嚼,可是一个控制不住的把蟹膏咽下去,蟹膏的鲜美滋味依旧久久停留在食客们的舌尖没有散去。

  “难怪蟹肉不多,却那么多人都好这一口呢。”朱元璋嘀咕道,总算明白了蟹被人趋之若鹜的原因,因为它们的确好吃,让人吃了还想吃。

  就在大家一口接着一口,尽情的品味蟹膏的鲜美之际,突然有食客的小勺子碰到了蟹壳底部。

  “怎么这么快就没了?”食客惊道。

  有喜欢吃蟹的食客们回神,摇头道:“说实在的,山海阁的帝王蟹份量已经足够了,往常我们吃的蟹,一只蟹膏只有小小的一两口,根本吃不过瘾。”

  相比之下,山海阁的帝王蟹最少都有二十来口,比普通蟹吃起来过瘾多了。

  “店主,能不能再上一份帝王蟹?”有食客意犹未尽道。

  “蟹性寒,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史诗婉拒道。

  还想吃帝王蟹的食客们心里别提多可惜,他们用刮刀刮帝王蟹内壁的壳,把剩余的零碎蟹膏收集起来,又成功凑齐一小勺。

  至此,帝王蟹被食客们吃的一干二净。

  等帝王蟹吃完,史诗又给大家红糖姜枣茶,红糖姜枣茶和蟹是配套的,因为蟹本身性寒,红糖姜枣茶可以暖胃。

  捧着红糖姜枣茶,刘邦不禁打了一个嗝,心满意足道:“好饱。”

  “大家吃的好就行。”今天宴席的东道主赵匡胤笑容勉强道,无他,每举办一场宴席,他们宋朝都得大出血。

  其实一次宴席的花费还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可是架不住宋朝的昏君数量多,赵匡胤等人就是有钱,也经不起三番四次的花。

  不是谁都像赵恒一样能心安理得的给百姓加重赋税来肥自己的,跟赵恒比,赵匡胤等人多少多那么一丢丢良心。

  “等到宴席结束,以后我们再想吃饭,就得自己买了。”朱元璋吃饱喝足,神色不定的思索道。

  一方面,他已经被山海阁饭菜的美味征服,另一方面他又为昂贵的饭菜价格感到心痛不已。

  朱元璋身为帝王,十金对他来说其实并不算什么,可是架不住那些饭菜数量众多,顿顿吃,不止他一个人吃。

  首先朱标肯定是得吃的,朱元璋就算自己不吃,也会紧着大儿子来。

  还有马皇后,和他共患难,难道还配不上十金的饭菜?

  相比之下朱棣父子就没那么多顾忌了,朱高炽负责自己父皇朱棣的后勤,手中掌握着大明的财政大权,虽然十金的价格他也有些肉痛,不过想到山海阁饭菜的美味,朱高炽就觉得值。

  毕竟他的身材摆在那里,除了不爱出门动弹外,对美食的追求也是一大原因。

  朱棣一看朱高炽高兴,心里就不高兴了,“你也不看看自己的样子,都肥成什么样了,还想着吃。”

  “你给朕把这身肥肉减下去!”

  朱高炽大惊,头皮发麻道:“父皇,儿臣还需要协助您处理朝政,哪有多余的精力啊。”

  一句话,干活可以,减肥休想。

  朱棣气急,愤怒拍桌道:“父皇,你看看你孙子。”

  “怎么,你有意见?朕觉得朕孙子这样挺好的,多富态啊,以前朕做梦都想吃胖,还吃不胖呢。”谁知朱元璋站在了孙子那边。

  “爷爷。”朱高炽感动不已,更是把朱棣脑门气的突突疼。

  突然,想到什么,朱棣看儿子朱高炽的眸光凝住,未来,他真的把皇位传给了这个儿子吗?

  虽然朱高炽是太.子,是他的嫡长子,可是他最喜欢的却并不是大儿子,而是嫡次子朱高煦。

  未来他不会真废了长子吧?想到这个可能,朱棣再看朱高炽忍不住有点心虚,一时没了足够的底气。

  好在山海阁未来还会来人,他心中的疑问很快就可以知晓。

  “店主,能跟我们说说西方的事吗?”墨子和鲁班等人过来问史诗道。

  朱元璋听到他们的话,耳朵当即支楞起来。

  无他,之前史诗对他们明朝的嘲讽还历历在目,史诗说他们明朝闭关锁国期间,西方那边已经开始发展科技。

  其实朱元璋对于科技的力量认知还不是很多,不过他只要知道西方此时正在进步中就行了。

  本来嘛,东西方之间隔着茫茫海洋,可以说要不是史诗拿出了游艇,让朱元璋看到科技力量的冰山一角,哪怕知道西方此时在进步,朱元璋心里也会不以为然。

  现在有机会听到西方那边的发展,朱元璋难免上了心。

  “西方那些蛮夷怎么可能超越中原?难不成他们真能漂洋过海的来打我们?”朱棣眯眼道。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啊,朱棣想到了被自己派出去的郑和。

  “明朝时期,西方那边开辟了第二条丝绸之路,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从陆上丝绸之路的经济繁华,就可以推断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西方大兴贸易,促进经济活力,极大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史诗道。

  “海上丝绸之路嘛,的确称得上繁荣昌盛。”朱棣道,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有亲身的体会。

  朱元璋看向他,“未来你可是开了海禁?”

  “这倒没有……我只是派船出去宣扬了一番我大明国威而已。”朱棣忍不住心虚道,因为禁海令是朱元璋下的,可见朱元璋对大海的态度。

  “朱棣时期,郑和的确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可问题是你们都没有抓住机会,而是让机会在眼前白白的溜走,而你们错失的机会,被西方牢牢的抓住,所以自明朝时期起,西方一改之前的落后,对中原奋起直追,直至超越打败的一天。”

  “有这么严重吗?”朱元璋皱眉道,觉得史诗很是危言耸听。

  还西方超越打败他们中原,就凭那什么科技吗?

  “对啊,西方怎么追上的中原?要知道他们那边愚昧而落后,根本不是中原的对手。”朱棣也不信,因为他可是听郑和说过西方的愚昧和无知,可以说根本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

  因为想象不出来,所以就算史诗说了很多次,他们也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爽文 美食文 系统 星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