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混沌的局面中,这阮姑娘还提议什么,请武装豪强来进行维和,无异于天方夜谭。
不过话说回来,她这个异想天开的提议,还是给大家提供了不少新思路。使节们在孤岛上闭门开会,付出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成本,谁也不希望功败垂成,先前的辛苦工作都白干。
因此商议一番,还是很礼貌地通过翻译对阮晓露道谢:“姑娘的提议独具匠心,但其中利益牵涉太多,你并非官场中人,也许未能懂得。我们回去再想想别的办法。”
“我还没说完呐。”阮晓露笑道,“我捋捋,现在大家都认同‘第三方维和’是条可行的路,只不过处于国家尊严考虑,不能让俺们大宋兵马入境;想找地方豪强武装势力,又找不到,大户都被战争耗死了——所以本质上,是没有合适的维和人选。”
天气寒冷,室内燃着火盆。使节们已经颇为疲惫。灰菜敷衍地“嗯嗯”两声。
“那好。如果能有一拨既中立,又有本事,民间又有足够威望,又不冒犯各方主权的武装力量,协助辽金两国休战撤军,也能帮助惩治匪患,救援百姓,重建民生……各位不会不欢迎吧?”
她微笑着慢慢说完。
张叔夜:“啊?”
阮晓露挺胸:“大人,俺们江湖人有讲究,要侠肝义胆,胸怀天下,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当此危难时刻,正是为世间同仁雪中送炭、行侠仗义之时。我相信,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定能召集无数仁人义士,践行国际主义精神,奔赴辽东,为北国的和平和发展出一份力!”
第257章
张叔夜一个猝不及防。刚才还觉得这姑娘为国分忧, 忠心可嘉;怎么话题一拐弯儿,变成她江湖儿女的责任了?
他还没发话,几个低阶文官先糊涂了。
“这关你江湖什么事儿啊?”
“江湖上是有侠客不假, 但谁乐意跑到那冰天雪地去无私奉献?”
“就算有,他们能比得上正规军马?”
“姑娘, 什么叫国……国际主义精神?”
就连角落里一个契丹侍卫也按捺不住, 用流利的汉话轻声问:“如何保证这些人完全中立,只协助维和, 不为任何一国所用?”
完颜斜也眉梢一挑。一个小小契丹侍卫,汉话如此流利, 思维如此敏捷, 倒是罕见。他往这个“辽兵甲”出声的方向寻觅一番。
阮晓露立刻叫道:“那还不简单, 请辽金两国各派文官随军, 作为观察使, 一同监督验证。此外, 这支兵马人数不会太多, 也不会配备太多攻击性兵器, 只需有自卫能力即可。也不能离开隔离区。就算俺们要往北边送奸细,有无数其他渠道,犯不上派到这里来白吃粮饷。”
张叔夜正喝茶, 一口水呛住,老脸憋得通红。还是灰菜给他猛力拍背, 方才咳嗽出来。
其实当时地缘政治复杂,大宋周边国家互派间谍是稀松平常之事。只是和平日久,这些间谍大多是商贾兼任, 只负责搜集风土人情、政策法规之类的情报,破坏力不大, 就算揪出来,也不过是训斥一番,罚点款子,遣返回乡而已。
所以张叔夜呛了一口,也觉得这大实话由她说出,问题不大。那“辽兵甲”既已隐晦地提出间谍风险,要是阮晓露信誓旦旦地说“俺们大宋绝对不会往你们国家派半个间谍”,反倒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属于欲盖弥彰。
他轻轻瞪了阮晓露一眼,朗声道:“阮姑娘是江湖侠女,行事言语出人意表。诸位听听无妨,但切记她并非大宋官员,所言之事并非我国君圣意,也不代表本国立场。”
辽金使节虽然微觉冒犯,但也很有风度地呵呵一笑:“当然,当然。”
这些使节作为本国的高官贵胄,一个月以前还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作战,要么在前线,要么在中军,要么在皇宫牙帐,每日神经高度紧绷,便如机械中的零件一般,只知勉力运转,以支持本国那越来越艰难的战事。
倘若时光倒流,让他们在那时候接受什么“第三方势力维和”的概念,他们多半想也不会想。有讨论这些的功夫,不如多杀几个敌人。
可如今环境变了,人的心态也变了。脱离了战场,过了许久不见血腥、不闻战鼓的日子,不知不觉,思维也越来越趋近于正常人——厌恶风险、喜爱捷径、懒于奋斗、怠于深思……
答里孛不敢再随便插话,专心站岗,心里盘算:如果能暂时解除女真威胁,得到一支不隶属于任何国家的生力军,帮她的国家守卫边疆。她自己则终于能挣得一口喘息之机,巩固权力,排除异己,治国安邦……
即使这意味着要倚仗一些外部力量。虽谈不上丧权辱国,但也等于承认辽国力有不逮,无法独自维持和平。
但是,大辽这几年来,已经习惯了屈辱和蒙羞。开门迎接一支维和部队,相比之下,也算不上什么丢脸的事。
灰菜大大咧咧的道:“反正打仗也打累了,现在拟定的和议,我们大金也颇为有利可图。若是还有人能帮着善后,让大伙干干净净的脱身,也不失为一桩好事——哎,巫女,你说她这提议如何?”
说到最后,却是看向顾大嫂。
顾大嫂这回却十分敬业,让乌老汉替她回:“这主意是阮姑娘提出来的。你也知道俺和阮姑娘是好朋友。为了避嫌,这事俺可不帮你占卜,免得有失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