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死了,那皇位传给谁?难道萧秉承就一点都不担心吗。
萧秉承自是担心,可如今战事尚未结束,他也不能把兵马放下不管,先回京争个皇位,然后再回来。
这岂不是在给赵王机会。
秦临渊不敢说赵王已退兵,现在谁守不是守,当初云州城守赵大人差点就受不了。
心只在心里感叹,难道有一句话叫做皇上不急太监急,这萧秉承不急,他却急得团团转,好似这皇位日后会传给他一样。
但秦临渊还是忍不住劝了劝,“王爷平定叛乱,本就有功,先帝又无子嗣,王爷难道放心把越朝交到别人手里?以王爷的天资和身份,名正言顺继位又有何不可。干等有什么用,这都什么时候了,难不成还要蛰伏?”
萧秉承的确动心,可战事未结束,他身为主帅怎可擅自离营。
秦临渊道:“时间还短,现在回去还能赶得上。赵王就是当初不争,现在想争了,反而不行,现在是多好的时候,抓住机会就能一步登天。”
秦临渊见萧秉承神色犹疑,便又加了把火,“朝中上上下下除了王爷,又有谁能坐得稳着皇位。藩王公子年岁尚轻,而黎王奉王等人,也并不合适。还请王爷三思!”
萧秉承道:“云州的事就交给秦大人了,若有要事飞鸽传书。”
他得回盛京一趟,快马加鞭两日也能赶回去,只是不知能否赶上。
况且他是偷偷回去的,也只能偷偷回去。
萧秉承又给迟砚传了信,让他护卫好成王府,以免生变。
萧秉承人在云州,骑马半日刚到启安,就收到了陆枕言寄来的信。
信中写先帝殡天,传位于王爷,万请王爷稳重自身,莫要慌乱。
这个时候面子里子都该做足,不可回京,要做出为百姓筹谋,殚精竭虑的样子来。
虽然说萧秉承本来也是这么做的,可有一要做出十来,这样才能安定民心。
陆枕言如今人在刑部,对朝中事也算了解。自从知道萧秉承要继位之后,众人对他还多了三分笑脸。
官场就是如此,毕竟他的娘子跟未来皇后是亲姐妹,更有从前赴过宴的,知道楚沂从前很是维护楚瑾,姐妹感情深厚,所以很多官员对陆枕言态度极好。
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这封信极为顺利地就到了萧秉承手里。
虽说新帝已定,萧秉承回京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此时不回,显然更好。
第一百五十章
陆枕言入朝为官也有几年了, 有些事知道怎么做才更好,面面俱到,百姓安定。虽然说在外人看来, 这皇位可能是萧秉承捡的,在外打仗, 天上就掉了块馅饼, 是天大的好事,但这真是捡的吗?其实也不然,隐忍蛰伏,并非不争不抢。
有时不争也是争。
先帝在时, 藩王偶有异动, 这样的人才不放心。
陆枕言觉得,就算此番先帝没有传位于成王殿下,依王爷的性情,应该也会赶回盛京。
手中有兵马, 有战功, 有了圣旨之事更为名正言顺,倒是应了那句话, 天命所归,民心所向。
看着传信,萧秉承有些愣神, 心跳得也快, 皇上竟然传位于他了。
但愣了片刻之后又很快反应过来,没让亲信看出异常。
萧秉承想起秦临渊说过, 先帝身子不好, 又逢越朝内乱,总得做足打算。
毕竟赵王造反, 也与先帝有关。才登基就削藩,赵王不满也在情理之中。
大约也是自悔当初贸然削藩引得赵王造反,让越朝损失不少将士,百姓流离失所奔波逃命,又因为身子不好,又怕江山后继无人,死后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所以在这之前就定了新帝是他。
至于为何传位于他,萧秉承想,他现在手中有兵权,倘若再因为皇位引发动乱,越朝百姓不堪其扰,他继位,越朝百姓心中安定。
萧秉承并不觉得明光帝是个好皇帝,但为臣子者,尽本分就是,否则受苦的只有百姓。
而明光帝想得要更多一些,总之已经没有两年好活了,江山并非他一人的,是列祖列宗代代累积,他得为江山社稷考虑。
这两年来他守着皇位兢兢业业,实在太累了,早知如此,当初何必争这个位子,平白害了自己孩子的性命。
至于别人,明光帝此时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萧秉承看着密函,一封信总共几十个字,他看了三遍。既然已经传位于他,那就按陆枕言所说,现在只有当作什么都不知道,该守城守城,该拿下赵王拿下赵王,然后等着圣旨送来就是。
不过他还是让亲信回了永城,知会迟砚,私兵护卫好王府,顺便给楚沂带封信去。
关键时刻,容不得半点闪失。
虽说他传信了,可萧秉承反倒觉得,楚沂应该知道消息比他更早一些,这等大事,不出几日,就传得沸沸扬扬。
萧秉承眼底有三分喜意,要说不高兴那是假的,身为皇子,又有谁无抱负,谁不想做皇帝。
这么多年,也算是等到这一日了,的确是喜事。
而皇后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女子,萧秉承自然想要楚沂做皇后。对萧秉承而言,不管是在盛京成王府还是在永城王府,或是日后在宫中,他和楚沂都是在一起的,而不是谁做了皇上谁做了皇后情分就变了。
他想让楚沂早点知道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