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_初点点【完结】(268)

  萧怀沣与他并肩而行。

  兄弟俩一样修长身段,但气质完全不同,似一黑一白般界限分明。

  “我一直以为,她会跟三哥。如今想来,母后不是要她做细作,而是想借着她,叫三哥走出来。”萧怀沣说。

  辰王:“我挺好。”

  “不往前走?”

  “我是说,我与婉儿的婚姻挺好,又不是困城,怎么需要往前?”辰王说,“她只是不在人世,又不是不在我心里。老天爷放弃了她,我没有。”

  萧怀沣:“你这样,怪渗人。”

  辰王温和笑着:“咱们兄弟几个,唯独你没资格这样讲你三哥。你看看你自己……”

  “我很好。”

  “你要是很好,这嘴就不会破成这样了。”辰王笑道。

  萧怀沣沉默。

  他静静迎着金秋的阳光,表情淡漠。

  辰王又问他:“束手无策?”

  “不,我快赢了。”萧怀沣淡然说。

  辰王隐约听到了一点话音:“怎么算赢?”

  “三哥不用操心。”

  “你可告诉我,免得你一个人南辕北辙。”辰王说,“上次种的荔枝树都死了,这次种的还会是这么个结果。怀沣,你路走岔了。”

  “水滴石穿,铁杵磨针,路就是一点点走出来的。你根本不懂,我看似绕了远路,实则走了捷径。”萧怀沣道。

  他要骆宁的心。

  有了她的心,任何阻力都不成问题。

  为了她这颗真心,萧怀沣宁可走任何弯路,做旁人眼里的无用功。

  他不是要成功在盛京城里种出荔枝,而是在她心里种出来。

  他要把韶阳和裴应都从她心中抹去。

  不过好险,昨晚差点破功。

  差点被嫉妒冲昏头,做出伤害她的事。

  幸好她咬破了他的唇,给他的脑子降了温。

  兄弟俩穿过了金水桥,辰王又邀请萧怀沣去他府上坐坐,还说崔正卿也在。

  崔正卿不怕死,会贫嘴恶舌打趣萧怀沣,萧怀沣拒绝了。

  没过几日,辰王府送走了清韵姑姑,准她回乡。

  崔正卿挺意外的,上门去打听情况。

  “她走了,你这边还缺个打理庶务的人。”崔正卿说。

  辰王:“母后还是会指派人过来。”

  “还不如留下她。”

  “不了。时间久了叫她误会,恐耽误了她。”辰王说。

  崔正卿:“……”

  他很想和萧怀沣聊聊,觉得辰王有点走火入魔,一直没有从王妃去世的阴霾里走出来。

  他去雍王府,被拒之门外,萧怀沣不肯见他。

  崔正卿:?

  他反思自己又哪里惹了这位祖宗,想了半晌还是一头雾水。

  第341章 他后悔了

  时如逝水,转眼到了八月二十四,萧怀沣宴请他大舅舅的日子。

  大舅舅与舅母欣然赴约。

  骆宁的风寒差不多痊愈,萧怀沣嘴上的伤口脱痂,还留下一个浅淡痕迹。

  大舅舅、大舅母恍若不觉,不多问。

  宴席设在雍王府的花厅。花厅不远处,有个小小竹林,竹林后面还有个凉亭,盛夏纳凉之用。

  几名乐伎在凉亭抚琴吹笛。

  乐声远远传来,清幽动听,格外雅致。

  大舅母崔大夫人是郡主,享受惯了,很喜欢这种情调,连夸了骆宁:“阿宁很会布置。”

  “款待舅舅、舅母,岂能马虎?要不是舅舅、舅母厚爱,我们做晚辈的,哪里请得动?”骆宁笑道。

  崔大夫人一直很喜欢她。

  别看骆宁出身门第不高,但生得很好,见之生喜,崔大夫人对她的眼缘一直很不错。

  骆宁不仅容貌漂亮,处事也好。言行举止处处得体,与世家女比起来丝毫不逊色。

  崔大夫人知晓太后派人提前教过她。然而,不成器的人怎么教也教不出气质。

  骆宁本质就是一块名贵的玉,太后只是替她洗去了尘埃,露出她的本色。

  “阿宁太客气了。”崔大夫人越发满意。

  崔将军与萧怀沣也闲谈。

  两个人都有点紧绷着。

  舅甥俩才说了几句闲话,提到了自家养的马,就从“养马”这件事聊到了朝政。

  “封了皇贵妃,大皇子挪去延福宫,立储的声音一夜消失无踪。”崔将军说,“郑家办事,雷厉风行,像极了行军打仗。可这是不行的,朝局……”

  崔大夫人咳了咳:“王爷不是小孩子了,他都懂。你总想要说道几句,菜不香、酒也不醇了。”

  她不愿崔将军当着萧怀沣的面批评申国公。

  萧怀沣当初被送去北疆,是跟在申国公身边的。

  这些年,萧怀沣对申国公不错,知遇之恩他是懂。外人都知晓雍王感念申国公的好。

  崔将军虽是母舅,可自始至终都是坚定的太子党,萧怀沣本就不待见他。

  加上当初逼迫先帝送萧怀沣去北疆,崔将军是第一助力,萧怀沣心中肯定有芥蒂。

  好不容易对朝局妥协,主动示好,邀请他们夫妻过来做客,崔将军却说些有的没的,崔大夫人生怕萧怀沣翻脸掀桌。

  “我倒是觉得,大舅舅说得很对。”骆宁笑着给舅母添酒,“郑氏这件事办得的确急切。

  这样大火焚烧,很容易坏事。皇后娘娘那么紧绷,甚至不惜算计我与大皇子,可能就是郑家逼得太紧了。”

  萧怀沣微微颔首:“阿宁说得对。”

  崔大夫人深感诧异。

  看样子,萧怀沣很相信骆宁,夫妻俩是同心协力的,谁也不提防谁。

  “封皇贵妃、大皇子迁宫,我们略有耳闻。听阿宁的口风,这里面的内情,竟跟你们有关?”崔大夫人问。

  她其实知晓得八九不离十。

  可她从不乱说。

  有些秘密,需得从源头就开始保密,否则旁人会从她的消息里,反推断出她内线的源头,从而毁了宫里的钉子。

  谁也不蠢。

  “是跟阿宁有关。阿宁差点吃了大亏。”萧怀沣道。

  他把那日坤宁宫的事,全部说给了大舅舅、大舅母听。

  与崔家得到的情报,还是有些差距的。

  比如说,崔氏不知道处死了两名宫婢,是因为她们容貌相似、互换身份涂毒。

  还以为仅仅是知情。

  而朝槿姑姑,无疑是做了郑皇后的替死鬼。

  “太后想要内廷安稳,不拖前朝的后腿,一直辅佐郑氏。”崔大夫人听完了,忍不住感叹,“其实这样不好,郑氏经历的风雨太少了。”

  又有意对萧怀沣说,“太后从不敢放手,生怕事情离了掌控会坏。对皇帝、皇后那两口子,她溺爱太过了。如此一来,对辰王、魏王和你是不太公正的。”

  崔将军没说话。

  崔大夫人这句话,说得一点毛病也没有。

  太后为了朝局,的确是手把手教皇帝两口子。

  她是做踏脚石,而不是做掌控全局的人。所以皇帝两口子不是傀儡,而是躲在太后羽翼下无法成长的小雏鸟。

  太后劳心劳力。

  为何会这样?因为皇帝是嫡长子,可他并不适合做皇帝。他的身体健康、他的智慧谋略,都不足以支撑他坐到皇位上。

  其实,失去了皇位的嫡长子,下场并非都是死。

  新的皇帝为了彰显自己贤明、继位名正言顺,会很照顾这位哥哥。

  这位哥哥活着不影响什么,一旦死了就会有猜测,甚至会有人质疑皇帝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

  一个庸碌无为的长子活着,对新帝并没有太大的害处。当然会有些讨伐之声,就看新帝的能力了。

  这样也是不错的。

  那时候,崔氏势力庞大、先帝虽体弱却不昏聩,朝臣贤能者的数量,远胜过奸邪之徒。

  真换了太子,也未必有太后预设的那种动荡。

  先帝是铁了心要换的,他连废太子的诏书都拟好了。

  太后却坚持不肯。

  原因很简单,她是太后,也是母亲。她偏爱她的嫡长子,她想要给他应得的。

  所以事到如今,太后疲倦不堪,也没有把皇帝两口子扶稳,还跟着受气。

  也不知她后悔没有。

  崔将军却是后悔了。

  朝局这几年日渐颓靡,权阀威势更重。崔家一直与皇族绑定,又跟王氏结仇,在朝堂上的势力低迷了很多。

  早知道是这么个结果,当年也置身事外好了。

  然而,崔将军也有苦衷:那是他妹妹、他大外甥,他们求他的时候,他不能无动于衷。

  后来,萧怀沣收拢了兵权,在北疆七年战功显赫,天下兵马无不服他,崔将军才惊觉先帝也是有眼光的。

  萧怀沣打小聪慧、眼高于顶,崔将军一直觉得他将来难成大事,只有点小聪明。

  他竟是看走眼了。

  木已成舟,无法挽回。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宅斗文 初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