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方伯答应一声,立刻下去安排。
谢炯长长叹了口气,专注地望着他大兄,低声说道:“大兄,你又何必如此执拗……”
谢煌刚要说话,不想颈项一疼,眼前一黑,就倒在了他弟弟的怀中。
“对不住了大兄,你必须走,我答应过阿娘,要好好保护你的,谢炯绝不食言。”
将大兄扶到椅上坐好,谢炯立刻出门将还未走远的管家叫了回来。
半个多时辰之后,两辆看上去并不豪华,却很宽敞的马车从谢家后门驶出。
两辆马车刚刚离开谢府,就有人跟了上去。
又过了两刻钟,从谢府下人进出的西角门,驶出一辆极为普通的双辕青油车,这辆马车直奔秣陵城西门,出了西门就是前往山阳的官道,若是一路顺利,最多一个时辰,这辆马车就能到达山阳书院。
出了西角门的马车并没有逃脱被人盯梢的命运,才驶过两条街,就有两个骑马之人不远不近的追了上去。
青油马车出城之后,很快就被骑马之人追上,将之逼下了官道。
一个骑马之人挑起车帘,看到一位满面惊恐的少妇紧紧搂着一个五六岁的男童,在那少妇的身边,躺着一个双眼紧闭的青年男子,这青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谢家大公子谢煌。
第574章 世家败
骑马之人从怀中拿出一本并不很厚的画册,翻看起来,翻到一页停了下来,看看画册,再看看马车中的少妇男童以及那沉睡不醒的青年男子。
在确定了这三人的身份之后,骑马之人打了个唿哨,从官道外冲出来十多个人,连人带马车打包带走了。
少妇惊恐万分,死死搂着儿子,颤声叫道:“你们是什么人,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谢大少夫人不必害怕。只要你们安安稳稳的坐在马车里,我们就不会伤害你们,只是请你们一家三口不要离开秣陵。”
一个骑马之人淡淡说了一句,语气还算和气。
谢少夫人抱着儿子默默流泪,什么话都不敢再说了。
马车被赶回秣陵城中一个空置的宅子,四个仆妇将谢大公子一家三口送进一个小院,然后将院门锁了起来。
谢少夫人抱着儿子等了好一会儿,也没有等到什么动静,这才松开了儿子,哭着摇晃丈夫的身体。
叫了好一会儿,谢煌才被他妻子叫醒。
猛地坐了起来,谢煌看着眼前极为陌生的玩意,惊愕的叫了起来。
“婉娘,这里哪里,我们怎么会在这里?”
谢少夫人边哭边说,谢煌听了好一会儿才算是听明白了。
“婉娘,宁儿,别害怕……”
谢大公子口中说着让妻儿不要害怕,他自己的声音却有些发颤。
“夫君,我……我们还能活下去么?”
谢少夫人六神无主,哭着问了起来。
谢大公子低下头,不敢看妻子满是泪水的脸,喃喃道:“会的,我们一定会活下去的……”
接下来的几日,每日三餐都有人送进来,虽不丰盛,可也能填饱肚子。
谢大公子在最初的惊慌之后,也渐渐安定下来,只每日教儿子读书打发时光。
仿佛避世而居的谢大公子并不知道,外面已然变了天地……
送走大兄之后,谢炯立刻让管家调集所有秘密养在东山郡的府兵,准备血洗秣陵城,在占领秣陵之后,再发兵江州。
只要占领了江州和秣陵这两大重镇,谢炯就有资本和朝廷对抗,将来划江而治也不是不可能。
若是失败了,大兄一家三口已经到了山阳书院,谢家血脉不绝,将来必有再起之时。
谢炯安排的很周全,只是管家出了秣陵城之后,就再没能回来,更不可能带回那三千精兵。
谢家秘密养在东山郡祖宅后山的三千私兵,早就老家主谢临离开之时,就被暗查谢家的程谨竹率领五千秘密调防到东山的禁军连窝端了。
花费谢家几十年的心血,数不清的金银粮草,好不容易才练出的三千精兵,连上阵的机会都没有,就全都成了禁军的俘虏,被押往西南开矿去了。
谢炯心中的雄图霸业,还没开局就已经输了个底儿掉。
等了两天,没有等回管家以及三千精兵,谢炯知道自己的大计划怕是行不通了。
极度不甘心的谢炯,决定先亲自刺杀秣陵知府,然后再杀两江转运使魏越。
自小苦练武功,谢炯自认凭自己的一身本事,足以横行天下。
入夜之后,一身黑衣的谢炯潜入府衙,他刚刚翻墙跳进府衙大院,方才还黑漆漆一片的府衙立时灯火通明,熊熊燃烧的火把将整个府衙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想不到谢四公子还有样好的身手。”
吴知府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然后话风一转,厉喝一声:“来人,拿下此贼!”
数名衙役立刻持刀冲向谢炯。
谢炯冷笑一声,双手各挽剑花,他自小学的是双手剑,也算是打遍两江无敌手。
几名衙役显然不是谢炯的对手,很快就露了败相。
程谨松一直在观察谢炯的武功路数,看了一会儿,程谨松淡淡笑了起来。
原来两江第一高手也不过如此。
“金斧银斧,上,留活口。”
程谨松一声令下,金斧银斧挥动手中的板斧,齐齐冲了上去。
谢炯右手举剑格挡,金斧的斧头却微微一翻,顺着剑身向剑鞘方向抹削而去。
原本谢炯是想以右手剑格挡吸引金斧的注意力,以左手剑突袭金斧心口,以求一招制敌。
不想金斧的招式极为刁钻,完全不似他外表的憨厚,谢炯被逼,不得不撒手弃剑,这才保住了自己的右手。
银斧的斧头如疾风一般拦腰扫向谢炯,谢炯只能以一记铁板桥下腰躲过。
可躲了银斧的斧头,就来不及躲金斧的斧头。
只见金斧的斧头往谢炯平推,然后以斧面啪的一拍,拍在正使出铁板桥的谢炯腰腹之间,一声脆响以及一声惨叫之后,谢炯就狠狠的摔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了。
围观之人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程世子那两个看上去憨憨傻傻,还特别能吃的长随,身手竟然如此了得,不过是一个照面,就将打遍两江无敌手的谢四公子给拍废了。
“世子爷,那人可没死……”
金斧银斧跑回自家世子爷的身边,急急叫了起来。
刚才世子爷下的令是留活口,他俩可听话了,真没把那人活活拍死。
程谨松点点头,微笑道:“我知道,你们干得好!”
金斧银斧肉眼可见的高兴起来,两人一左一右,抱着自己的板斧,站在了他们家世子爷的两份侧。
“吴伯伯,此人应该是断了腰骨,一时半会还死不了。”
在战场上杀人无数的程谨松,已经看惯了生死,所以才会很平淡的对吴大人说了一句。
吴大人心头一紧,赶紧应声道谢。
有了宁国公世子的帮忙,他真的是轻松太多了。
等来日上折子的时候,一定要将宁国公世子的功劳大书特书。毕竟若是没有宁国公世子前来秣陵,收拾世家之事绝不可能如此顺利。
谢炯被擒之后,各路好消息纷纷传入秣陵府衙,吴大人每天都很开心的忙碌着。
上任之前,吴大人甚至都想过自己会死在秣陵,如今不只是命保住了,将来还能加官晋爵,甚至史书上都会记下他平定两江世家的丰功伟绩。
一想到光明的未来远大的前程,吴大人真是睡着了都能笑醒过来。
第575章 回京
到十一月底的时候,两江的形势彻底扭转,世家的残余势力被太子带来的禁军精锐一扫而空,所有与世家有勾结的官员尽数被撤换,下狱,集中清算。
到了江南就没消停过的程小白一行,这大半个月倒是闲了下来,一行人走走停停,尽情欣赏江南的风土人情和数不胜收的美景。
在收到宁康帝的第三封亲笔书信之时,眼看就要进腊月了,皇后才决定返回京城。
这一趟江南之行,给皇后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回到京城之后,只凭这些回忆,都能为她支撑往后余生的漫长宫中岁月。
程小白她们这些孩子可体会不到皇后那复杂的心情,对她们来说,江南之行只是一站,将来她们还能有机会去更多更远的地方。
程谨松在离开秣陵返回永宁关之前,和双陆悄悄约定,等他们成婚之后,就想法子让双陆调到永宁。
永宁关的人口比十年之前翻了一倍,镇北军要厉兵秣马,准备扫平朔北之战,已经很难兼顾永宁的政事了。
永宁需要一位与镇北军配合默契的文官主政,而双陆不论从才干,履历以及和镇北军的关系来看,都足最合适的主政永宁官员的人选。
至于谨竹,他回京之后,就得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导六皇子这件事情上。给六皇子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六皇子将来才能游刃有余的应对他漫长的皇帝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