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都是下了重手,完全没有收着力道。
“啪啪啪——”
晴雯脸颊高高肿了起来,嘴巴都有血腥味,她的眼神不受控制的向着少爷所在的方向望去。
可对方就跟看到脏东西一般,只用力地转了过去,根本不敢再看她一眼。
这一下,让晴雯火热的心凉了一半:原来,少爷素日里那些话,都当不得真。
“其余人,罚月例一月以儆效尤,至于袭人,你监管不力,就罚两月月例!”
等王夫人走后,贾宝玉这才敢踱步来到晴雯身边。
“好姐姐,你知道的,我当时要是求情,我母亲只会更伤心。
你且放宽心,我会差人给你送去最好的疗伤药。
还有最近几日,你也不必来我跟前伺候,先养好脸再说。”
男人虽然嘴上说着软乎话,可是视线都没有直视晴雯。
多好的一张脸,现在这样,看的都叫人做噩梦,这么一想,贾宝玉更是将脑袋偏移了几分。
晴雯并未探头,只在听到这话后,冷下来的心再次火热起来:
原来,少爷居然是这般想的,想来也是她错怪他了。
盛扶桑识海扫视过去,刚好看到晴雯嘴角出现的一抹释怀的笑容,心里直摇头:
三言两语便能迷得她忘记之前的耻辱,恋爱脑可真是可怕的病症。
袭人看着眼前一幕,只觉得有些碍眼,这个晴雯,莫不是还看不清自己的身份,她和宝玉少爷实在有些过于亲密了。
“晴雯,你随我来,我给你上点药膏,要不然,你这脸只会恢复的更慢。”
听到如此袭人如此善解人意的做法,贾宝玉当下就将视线转移到了袭人身上,眼里全是赞赏之色。
袭人觉察到后,默默挺直了脊背:对,就是这样,晴雯的泼辣无礼,更加衬托的她温柔可人,如此一来,自己的地位才会更加稳固。
对于这场大戏,盛扶桑尽收眼底,霎时间,她脑海中有了一个猜测,当年告密之人明面上不是袭人。
可是,有能谁有她对于怡红院的掌控力。
而且,除掉了晴雯这个碍眼的后,利益最大化的是谁,不做多想。
思及此,盛扶桑眼眸深处凝聚了一道幽芒:
不论是谁,只要参与了那场算计的,一个都跑不了!
半盏茶后,晴雯拿着药膏推来了房门,刚进门,她就献宝似地从荷包内取出了用手绢包好的桂花糕。
“扶桑,这是我特意给你带的桂花糕,还是少爷赏的,我想留着和你一块吃!”
看着女人小心翼翼地捧着桂花糕的样子,盛扶桑的眼神微软。
不管这人如何,可到底对原主那都是真心实意的,就冲这个,她也不能干看着。
“姐姐,你脸上的伤?”
“这个没什么的,你放心,我擦了药膏,很快就会变好的。”
盛扶桑闻了一下这膏药的味道,心里快速分析着具体成分,脸色微变,这药膏十分低廉,用了之后还会延长速度。
不行,稍后,她得趁机调换一下。
“姐姐,不用了,我今天胃口不太好,你自己吃。”
盛扶桑的并不重视口腹之欲,毕竟,她四岁就已经跟随师傅修仙,十几岁就完全辟谷。
听到盛扶桑不吃,晴雯也并没有自顾自一口全吃了,而是小心掰下来一半,重新收拢在手绢里。
“你不知道,这可是宫里娘娘带回来的御赐点心,跟府中厨房做的不一样,这一半给你留着,你明天再用。”
看着费尽心思将好东西留给自己的晴雯,盛扶桑就没有再不知好歹的推辞。
两人又简单寒暄了会,盛扶桑不动声色试探道:
“姐姐,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贾府的下人是可以自己赎身的,只要你攒够了二十两银子,再征求主子同意,便可出府成为自由身。
在这点上,还得归功于祖上的一位当家主母制定下来的规矩,后人觉得可以体现府中主子的宅心仁厚,便一直沿用至今。
毕竟,大户人家,还是讲究风评名誉的。
而原主一直都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着,已经攒了十一两银子,这些大多都是过年的赏赐。
“我啊,我还是想一辈子留在府里,就这么过着,也挺好……”
看着说着说着就不自觉微笑的晴雯,盛扶桑心中已然明白:
这位还是一门心思想着留下贾府。
“可是,若是少爷将来结婚,我们这些丫鬟,会不会讨少夫人的嫌?”
没有那个嫡妻会乐意看到自己丈夫时常跟美貌丫鬟们走的近。
这个便是盛扶桑的提醒,希望她不要被眼前的一切迷了心智。
“哎,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
可是,扶桑,有些事情,不是我能够随意控制的,从我记事起,一直都是颠沛流离的过活着。
直到被赖婆婆带进了贾府。遇到了少爷这样一位好主子,这才有了如今的好日子……”
可以说,在晴雯心中,赖婆婆和贾宝玉两人都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光亮,前者或许还有利益纠葛,可是后者却是真真切切让她感动的。
毕竟,哪有主子会这般体贴下人的,除了宝玉少爷!
看着陷入甜蜜回忆的晴雯,盛扶桑默默决定调整策略:
这人中毒已深,必须下一剂猛药!
“对了,扶桑,我记得你一直在攒赎身银子,缺多少,只管跟我说?”
前世对方法也曾说过这话,可是,原主因为不舍得让她破费,便推说不急,等过了今年得到赏银再走。
因为,每逢过年,才是丫鬟们荷包最鼓的时候。
“不急,我想多陪你一段日子。”
晴雯一听,也是心里妥帖,眼角有些湿润。
“你这丫头,真是会说话,缺了只管找我,我私房还有十多两银子!”
第171章 红楼世界的倒霉丫头三
因为晴雯素日就极其喜欢那些华服美食,所以,晴雯的家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丰厚。
可尽管如此,女人对盛扶桑还是极其慷慨。
“姐姐的私房银子自己收好便是,多少也算是个倚仗,不必给我……”
姐妹两人此刻正在简单唠着嗑,一时间,屋内的气氛正好。
荣禧堂,东耳房内。
王夫人正气鼓鼓地半坐在软榻上气,一想起刚才发生的一切,脸色就变得十分的阴郁难看。
“我就说,我儿那可是那衔玉而生的天资聪颖之人,怎么就在读书一事上那般懈怠?
这若不是我亲眼所见,怎么会发现原由,本夫人瞧着,就是那帮无所事事的丫鬟小厮,白白带坏了我家宝玉!”
人就是这样,特别当她还是自个孩子生身母亲之时,她们的亲妈滤镜,往往会比旁观者的只会更深厚些。
例如,此时此刻的王夫人。
一旁的李嬷嬷,听到主子这连番的抱怨话,心知千万不能让王夫人一直这么发火,旋即,她忙弯腰不停地陪笑着:
“主子说的是,若不是那些坏心眼子的作祟,咱宝玉少爷,如今早已能够考上举人……”
这主仆二人,也真是什么锅配什么盖,这般逆天发言,也是张口就来,完全不考虑贾宝玉如今才12岁的年纪,且并不是天资卓绝的读书郎。
但是,这般过分吹捧的言论,却让王夫人心里很是受用,听得那叫一个眉开眼笑,瞬间也是好受了,也不再耷拉着她那张棺材脸。
“嬷嬷,还是你会说,这些话真真是说到我心坎上了。
你说说,这宝玉,明明他在府里的诗社中,总是积极性甚高,可一到科举制事情上,怎么就变得分外冷淡?”
只要一琢磨起这事,王夫人心里,那就跟是抓心挠肝似的难受。
“或许,也是宝玉少爷年岁还小,暂时还不懂功名利禄的好处。”
此刻,李嬷嬷只得搜肠刮肚地不停宽慰着自己主子,一心只想着尽快把这事彻底给圆回去。
“不错,我知你数来都十分的聪慧,嬷嬷,快替我想想,我该如何做,才能将宝玉那孩子立即拉回正道?”
李嬷嬷沉吟半晌,忽然,她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好主意,发出了欣喜的惊呼声:
“老奴这里,倒还真是有一主意。
您仔细想想,宝玉少爷最信赖谁,便就托他帮着劝劝,这不就成了?”
说起自己儿子最亲厚之人,不知怎的,王夫人脑海之中竟然浮现了那张让她最讨厌的脸庞。
病秧子林黛玉,跟她那个可恶的娘亲一样,让人那么的格外生厌。
是的,王夫人以前就十分讨厌贾敏,厌恶她出身高贵、嫁的还是清贵之家,当见到林黛玉的第一眼,女人心里就恨屋及屋上了。
只是,想让她跟林黛玉那个低头,王夫人自觉太下自己面子,这是肯定不成的。
霎时间,王夫人脑海里忽然想到了还有另外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