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腰软知青在年代和忠犬糙汉贴贴_唐阿谣【完结】(290)

  要是错过了,以后怕是不会再有。

  所以一定要抓紧!

  “先睡觉,明天我带着户籍页赶早过去。”

  “嗯!”

  关灯躺进被窝,中间隔着两个孩子,傅璟佑怎么都觉得不得劲儿。

  “我打听说老院那边装不了自来水和蒸汽管道,到时候我在院里打口井,再在屋里盘一个北方的炕,我听说还有那什么火墙?”

  “到时候都弄上,尤其是炕,垒大一点,拿两床小被子让小崽子们自己睡,我俩睡一个被窝。”

  媳妇儿还得是搂进怀里的踏实。

  陆淼被他勾的,禁不住地也畅想起来:

  “院墙要垒高一点,我不喜欢别人打探咱们家生活,也不喜欢一些奇奇怪怪的人总来串门。”

  “还有佑哥,地方大,咱们回头单独隔出一个角养几只鸡,院里还可以种菜呢!”

  陆淼絮絮叨叨说着。

  本来因为钱的事,傅璟佑还有点压力,被她这么一说,感觉日子还跟以前差不多似的。

  也挺有盼头的。

  “好,都依你,夏天把你爱的西瓜番茄都种上!”

  “嗯!”

  抑郁的心情一扫而空,陆淼躺在被窝里乐开了花。

  买完地之后,生活肯定会紧吧一点。

  紧巴就紧巴吧!

  生活还蛮有盼头的。

  陆淼侧过身,抱着女儿软乎乎的小脸亲了一口。

  “晚安宝宝,晚安宝宝爸爸。”

  “晚安,宝宝妈妈。”

  傅璟佑揶揄低笑,同样侧过身,长臂在被子外面搭在了孩子和孩子妈妈三个人身上。

  第二天,傅璟佑依旧早起跑西三环近郊,陆淼在家也没闲着。

  拆了两个空罐头瓶,按照唐梅说的,用细铁丝在瓶口缠几道拉紧固定,再延伸出来二十来公分回折留个窟窿眼拧死。

  家里有那种手指粗细的红蜡烛,唐梅拿了一根出来一分为二。

  陆淼手小,点了蜡烛在瓶底滴上几滴辣,趁凝固之前,赶紧吹灭蜡烛,怼进去沾在瓶底。

  弄完这些,再取一根小棍穿进之前拧铁丝时留下的锁扣眼儿里,一个简易的小灯就做成了。

  等正月十五那天,点上灯到处溜达也没事。

  玻璃瓶能挡风,除了人为和蜡烛烧到尽头,蜡烛都不会灭。

  连着捣鼓完两个小提灯,手上蹭了不少铁丝上的红锈,陆淼感觉手都粗了一圈。

  她去洗手间洗了手,又上楼去抹了雪花膏。

  手搓手仔细地涂抹过关节指缝,跟唐梅打了声招呼就要出门。

  唐梅抬头看她,“外面风正大着,这个点儿出去做什么?”

  “昨天回来路过崇文外大街,我看那块儿有家国光书店,想着溜达溜达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能用的学习资料。”

  前两天私下陆远征说过,外语不好学。

  尤其是英语、法语什么的,别说首都没什么好老师,像样的老师国内都找不到几个。

  第393章 国光书店

  之前配合扫盲政策,唐梅认了一些字,但是学习上的事,她还是不怎么懂。

  以为外语这个东西多看看书,自己学也可以学成。

  唐梅就没继续拘着陆淼:

  “那你出门把领口拉严实点的。”

  “知道了。”

  陆淼掩上院门,两手插进口袋里,小脸埋低往巷尾俯冲。

  巷尾直通明城墙遗址公园,从那边马路口转过去后,距离外大街就没几步路。

  陆淼走走停停,十来分钟就到了国光书店。

  工作就业方便,如她之前和傅璟佑说的那样。

  她不喜欢看人脸色行事,所以没考虑正经坐班。

  体制内外都没考虑过。

  之所以选择外语专业,一方面是因为后世常见的几门热门国家语言,她从小就有涉猎。

  另一方面,则是在曾经上课时,对这个时代的外语发展有过模糊了解。

  人才稀缺,国家广泛推崇培养。

  在国家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翻译”就是个紧缺的肥差。

  一些文学作品、外文杂志、期刊报纸等等,都需要人员来翻译。

  这些工作,一旦有途径接上手了,稳固下来都可以带回家做。

  而且相比同时代其他工作,换算下来,报酬还相当丰厚。

  陆淼考量的就是这个。

  即使是当做挣外快也行,靠翻译挣点钱,顺带兼顾一下家庭和孩子。

  工作

  时间相对自由,她想再做点别的,也是可以的。

  陆淼在意家庭和孩子,也注重享乐,“家庭主妇”之类的说法和她沾不上关系。

  眼前孩子和家庭有唐梅给她搭把手,往后等政策开放了,可以请保姆阿姨。

  到时候孩子也大了,长辈们也能休息休息。

  她虽然懒惰好享受,可是努努力,差不多的生活,还是能给家人带来的。

  这些事原本不急,陆淼想着一步一个脚印,按流程来,也不至于太过招摇引人耳目。

  但是马上买房买地,手里这几年攒的钱,基本清零。

  从前她是陆家的女儿,没出嫁的时候可以厚着脸皮啃几年老。

  现在她嫁人了,有自己的家庭,该自己担的责任,还是要自己担。

  尤其她知道,她如果一直靠陆家过活,孩子爸爸心里也会扛着压力。

  思来想去,陆淼打算行动起来。

  先上书店找几本译文作品看看。

  看看这个年代的翻译方式,和后世有没有什么区别。

  要是有,她就观摩注意一下,免得到时候哪里出了差错,再引发不必要的祸端。

  这个时候所有在明面上经营的产业,不拘什么饭店、理发店的,都是国营产业。

  国光书店如是。

  崇文外大街这家书店,占地约一百五十平,相比后世肯定是比不了的,但就目前而言,那是相当气派的大规模。

  虽然如此,但走进去后,里面的书籍真的没多少。

  更多、更显眼的是墙上粘贴挂起的各种充满年代气息的战士画像。

  大概和高考后重启的大学有些许关联,书店书虽不多,人却不少。

  都是过来提前找资料预习的。

  不过这个时候正经书本教材卖得不便宜,书店里看书的人多,真正买的人少。

  这也造成室内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挤的现象。

  陆淼挤来挤去转了好几圈,最后在进门口的左手靠里侧的木质书架上,找到了想要的书——《巴黎茶花女遗事》。

  不同于其他外籍作品,要么只有英译,要么只有中译。

  这本《巴黎茶花女遗事》英译中译都有。

  陆淼见了,直接从上下排书架上取了下来,打算先拿这两本回去看看对比再说。

  她拿着书找门口售货员写单子结账,木质展柜里的女同志看了她好几眼。

  经过翻译重编的书籍,卖得都不便宜。

  陆淼以为对方是因为价格高,才好奇打量她。

  却不知道这类书,放前几年还属于违禁书,今年虽然重新上书架,却根本没人敢买。

  她是第一个过来买的人,还是一口气买两本。

  女同志利落写收据条子,“一共五块四。”

  收钱时,女同志又打量了陆淼几眼,最后忽然蹲身,从玻璃展柜里抽出一个倒扣的小牌子。

  “同志,你能看得懂这上面写的什么吗?”

  “嗯?”

  陆淼纤细眉头挤了挤,探过脑袋看了一眼,旋即立马点头:

  “我能,我可以!”

  她刚以为对方是要问什么书本知识问题,结果根本不是。

  小牌子像是缩小版的黑板,上面贴了不少英文手写稿。

  售货女同志指的其中一条,内容简直惊喜到了陆淼。

  售后女同志狐疑:

  “你真的认识?”

  陆淼点点头,将内容复述出来:

  “招募译者翻译文稿,后院检验。”

  售货女同志看陆淼的眼神正色了一些,把小板子收起来,向一旁招手:

  “小张同志,你上这儿来盯着点。”

  “知道了刘姐,这就来!”

  “同志,请跟我这边来。”

  刘姐和煦一笑,向陆淼做了个请的手势。

  原本是出来买书效仿学习的,没想到直接撞运提前摸到了翻译工作的边儿。

  她从前以为这类工作得通过报社、出版社之类的地方,才能摸到。

  没想到书店也可以。

  怕错失机会,陆淼赶紧端正态度,摆出后辈该有的姿态跟在后面。

  国光书店后门连着一个院子,才刚踏进院子,一长排的宽敞瓦屋便映入眼帘。

  好几个十几岁少年、少女抱着书本、稿件跑前跑后。

  刘姐带上书店后门,走在前面吆喝:

  “小胡同志,马主任今天来了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书 女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