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难度怎么样,工人同志需要多长时间适应、上手,这些暂且不提。
厂子本身每个月就有国家要求的产出指标,这事儿根本就马虎不得。
傅璟佑听着不对劲,在津门逗留的七八天里,主要就是为了跟同行的厂长周旋。
试图让对方改变主意,尽可能把任务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可他这个副厂长才上岗多久?
几次尝试沟通不成,反被厂长提点事情可以管,但是手别伸得太长。
被强调要摆清自己的位置。
傅璟佑被戳着肩头后背抵墙,喉咙像是被上位者的手死死卡住。
职场部门中,傅璟佑初次体会到什么是人微言轻、寸步难行。
怕单位的事引得家里人跟着一起操心,这些事儿,回去了他也没跟家里提起。
差不多同一时间里,陆远征也很忙。
大概是年底要检验这一年的“绩效”,陆远征进进出出的,也是天天开会。
即将到来的1982年,注定又将是一个小转折。
针对高校,上面的意思是说,过去的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过窄。
毕业不能适应各项建设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求。
相关领导下发文件,提要重新修订高校专业目录,要求拓展专业口径,增加社会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的专业。
同时内部开会也给出明确消息,年后的2月份开学,京北各大大学将试行自考制度。
这些和陆淼都没有太大关系。
在学校考完试,她就是即将进入社会的社会人士了。
陈铆钉很看好陆淼。
虽然知道她在国英社已经填了入职档案,但是结业前,还是特意给她写了一份推荐信。
希望她未来的仕途能走稳走好。
推荐信,陆淼其实收到了好几封。
各个学科的老师、班导等,几乎都给给她写了推荐信。
但其中含金量最高的,自然是京北大校长,陈铆钉的那份。
当然,陈铆钉不单单只写了推荐信。
陆淼考完试返校拍摄78级毕业合影,陈铆钉就跟陆淼打起了感情牌。
像谈老师那样,陈铆钉向陆淼发出邀请,表明学校将设立她专业大课老师的位置。
希望她在未来不忙的时候,能够返校向其他学子讲述、传授知识。
学校招收教师有明确流程。
不过外语专业才恢复两年,情况特殊,陈铆钉身为校长,拥有绝对的决定权。
人才紧缺稀少,相关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被国家调走了。
眼前好不容易有一个熟悉还靠谱的,陈铆钉可不想错过这么个好帮手。
国英社是国家直属单位,京北大是名校。
名声好听,彼此身上都能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边。
这事儿与陆淼、与京北大来说,是互恩互利。
经过短暂斟酌,陆淼没有丝毫犹豫地同意了。
陆淼被国英社内定,提前签了入职文件,说定年后过完元宵节正式上岗。
有了确切时间,便省去了中间焦灼的等待。
考虑冬天太冷,带着几个孩子来回奔走太过波折。
怕折腾病了什么的,陆淼原本打算春节不回南边。
可是一想之后入职,时间肯定不如上学期间那么自如掌控,她又改变了主意。
具体看之前暑期,傅璟佑攒假排休就知道了。
南边毕竟有二老在,怕年中也抽不出空闲回去,陆淼就寻思春节还是回去一趟。
她奔走忙完厂房小院和店里的事,就开始着手置办回老家的东西。
难料傅璟佑那边有点特殊情况,从津门回来以后,在京北也是四处奔走开会。
原本初次穿干部样式的中山装,傅璟佑还挺能显摆,缠着媳妇儿非要得两句夸赞才甘心。
后面棘手、忙得心力交瘁,每天清早提起那身中山装,傅璟佑就叹气。
听说陆淼在置办回老家的东西,他直接拦了下来。
说是今年厂里走不开,大概率是回不去了。
他走不开,陆淼一个人弄不了几个孩子,回老家的事便又搁浅了下来。
傅璟佑忙起来就看不见人。
家里的事他顾不太上,都是陆淼在处理。
陆淼往老家汇了二百块钱,营养品也买了一些寄回去。
其中还有近一段时期孩子们的照片。
原本想拍一张小家的全家福寄回去,傅璟佑忙,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候。
怕东西寄出去年前收不到,陆淼便让孩子姥爷帮忙,单独拍的她和孩子们的照片。
第822章 国英社来电
老家那边种果树,她抽空转了几家书店,相关农业书籍也买了几本。
有没有用不知道,一并寄回去再说,万一呢?
忙完学校的事,陆淼带着孩子和陆远征一起参加了几次亲朋喜事、饭局。
之后便再度清闲下来。
陆淼分批往厂房小院拎了三十多斤的煤。
天气冷,平时屋里一角烧炉子开最小的风门架上一壶水,干活儿有热水喝不说,屋里也暖和一些。
就是大门关着的时候,屋里就一个电灯泡,光线差了点。
孩子爸爸忙不出人来,陆淼寻思哪天让陈向东抽空过来弄一下。
接线多加几个灯泡。
这期间,她扎厂房小院跟梅子她们调整协商新款发绳的事。
发绳做的多了,梅子也挺有想法,当场就给出了相关意见:
“嫂嫂,马上就过年了,这种带红色的发圈、发绳我看行。”
“可是像这种五颜六色,颜色特别鲜艳的,和这种偏白的素色、纯黑色的,向东哥那边给了反馈,说不如其他好卖。”
“很多都积在手里卖不动,咱们还要做大批量的这种颜色吗?”
“要的。”
陆淼笃定点头,想了一会儿说:
“回头向东过来了你跟他说,他那边不好卖的,只要没弄坏,拿回来都能给他换成其他等价的款。”
“……嗯,好。”
梅子合理建议,最终敲定主意的还是陆淼。
陆淼决定了要做,梅子便不再多说什么。
点头应声后,梅子拿着陆淼带过来的几个配色好的样品反复打量。
不懂的就跟陆淼问,差不多都琢磨透彻了,才去外间跟几个大姐交涉。
陆淼捏着本子在办公小屋里转悠,不时就扒拉几个收纳筐打量。
她琢磨一笔一划的记着,缺的那些材料都写下来。
有些联想到但目前手上没有的,也都一并写下,想着回去跟麻头那边联系试试。
要是广州能找到,就一并给她买了寄过来。
算着时间,正好年前怎么也能收到一批货……
这边正忙着呢,外头忽然响起敲门声。
梅子出去开门,很快领着时安进来。
时安鼻头冻的红彤彤的,进屋就牵陆淼的手:
“姨,家里来电话了,说叫你回去接电话。”
“嗯?”
陆淼扣上钢笔盖子,和本子一起揣大衣口袋。
她给时安拉紧棉袄领口,让梅子看着忙,就牵着时安往回走。
“是谁打来的电话?有没有说什么事?”
“我问了,姥姥说不出来是谁,但是说了是叫你去工作的。”
“嗯。”
陆淼揉揉时安脑袋。
说不出来人名,那就是不认识的。
提到工作……国英社吗?
陆淼觉得不太可能,但还是加快脚步,牵着时安往家里赶。
见家门问了几句,唐梅说那边让她回拨过去。
她如实操作,没想到电话接通,还真是国英社打来的。
了解完那边的情况,陆淼挂了电话,二话不说回屋里拿了手提袋和围巾就准备出门:
“小姨妈,我出去一趟。”
“什么事儿啊这么着急?午饭马上就好了,吃了再出门行不?”
“不吃了,那边有食堂,要是饿了我就在那边吃。”
天气冷,等车也要一会儿。
陆淼怕耽搁久了,拍拍时安脑袋,让帮姥姥看好弟弟妹妹,便脚步不停地直往外面走去。
唐梅劝不住她,见她出了院门,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回厨房看。
这一看,唐梅便急的跺脚:
“还说在那边吃!饭盒儿都没揣上,还怎么吃?”
唐梅着急忙慌的把饭盒冲洗出来,揣在怀里就去追陆淼。
却是不赶巧,天冷发车慢,平时等车要等要一阵儿。
这次陆淼出门就赶上公交车迎面过来,跑了一段直接上了车。
唐梅哪追的上她?
瞅了一圈没看见陆淼,唐梅回家就给机电厂那边去了电话。
原是想问问傅璟佑得不得空,看是给孩子妈送一趟还是怎么地。
结果那边也没人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