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本地人爱种一些花花草草,但凡是华人居住的地方,院子里种的最多的还是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
别小看了这些,国的蔬菜瓜果价格都堪比牛肉了。
大使馆将这六位安置在这里,更多的也是考虑到他们语言以及生活习惯。
几人楼上楼下看了一眼,屋子里的家具设施都很齐全,除了这些他们还见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一些家用电器。
比如彩色的大屏电视机(1969年),滚筒式洗衣机(1928年),家用式吸尘器(1901年),小型冰箱(1879年)。
因着这边的夏季凉爽,大多时候气温都是在20到30度之间,房子里并没有安装空调,但空调这个东西在国其实早就已经普及了。
光是这些,都已经够这几人大开眼界。
金秘书将这些电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交待给了他们之后,又从公文包里掏了几个信封出来。
国这边实行的是周薪制,平均周薪在68英镑。
但现在经济不景气,实际上大家拿到的并没有公布出来的那么多,大概人均也就只有50英镑左右。
考虑到物价上涨的问题,大使馆最终还是按70英镑的价格给他们开的周薪。
另外,还给每人发了150英镑的安家费。
金秘书见几人愣了半天谁也没有接信封,便问了一句。
“大家对薪酬是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没有,没有。”
几人摆了摆手,复问了一遍,“金秘书,你刚才说的这个70英镑,确定是周薪吗?”
金秘书点头,“没错。”
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几人还是傻眼。
一周70英镑,那一个月算下来就有280英镑,兑换成华币的话都有1600多块钱了。
他们在国内不吃不喝攒两年,也攒不到这么多钱。
林思乔看他们这个吃惊又兴奋的表情,就知道大伙一定是陷入了误区。
不过她也能理解,第一次出国的人,都会这样子。
那就是,大家在看到任何东西时,都会下意识地换算成国内的价格。
可这里是国,物价水平和国内完全不同,购买力也不同,要是按国内给大伙一个月开30或50的。
以伦市的物价,大伙只怕一个星期都过不下去。
果然,等金秘书给他们科普完这里的物价,几人都不说话了。
国内一个鸡蛋在5到6分钱,这里翻五倍他们勉强可以理解。
可一个小小的西红柿,它凭什么卖2块5一斤?
这会可是夏天,国内五分钱能买一大脸盆都不止!这个价格已经不是吃不吃的问题,而是闻所未闻!
虾蟹的价格也是离谱,每斤竟然在20多块,这个价格和抢钱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时候他们也只能感慨,幸亏有一个院子,他们还能种点东西自给自足,这么一想心里好过多了。
金秘书知道他们刚来,一时半会不适应也正常。
闲话了几句之后,便让他们先收拾收拾,等下午两点左右大使馆会派别的工作人员过来,带他们去熟悉一下附近的环境。
临走时,金秘书特意和他们强调了一下这边的小费文化。
也算是今天的第三个忠告吧。
对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金秘书也没有别的办法。
大家可以不理解,但来了人家的地盘,他们也只能选择尊重。
一听出去吃饭贵不说,还要给服务员小费,几人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他们一致决定以后能在家开伙就在家开伙,坚决不给对方薅自己羊毛的机会。
第376章 夜探博物馆
回到了车上,金秘书也将属于林思乔的那封安置费以及薪酬递了过来。
她的合同是直接和外交部签署的,具体多少钱金秘书并不清楚,他也没有过多打听,只是让林思乔把钱收好。
几分钟后,他们到达了警察厅附近的公寓。
房子位于三楼,是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格局,房间的装修风格偏向轻奢风,家具和橱柜看上去都很有质感。
林思乔挨个房间看了一下,她特别喜欢主卧里的那个弧形铁艺阳台。
没事的时候坐在这里晒晒太阳,再看看书,她都不敢想象那得多快乐。
主卧的对面原是次卧,不过金秘书提前让人把这里改成了一间书房,总之很用心就是了。
来的时候林思乔就发现了,公寓的楼下就是繁华的皮卡迪利广场。
这里餐馆林立,交通方便,足以满足林思乔日常的生活所需。
年伦敦皮卡迪利广场噪音问题也不用担心,这边临街的公寓,最少都会安装两层以上的隔音玻璃。
再加上这边晚上十点多过就宵禁,基本不会影响到林思乔的睡眠。
看了一圈,房子里的家具家电都很齐全,基本上什么也不缺,林思乔对此特别满意。
等金秘书一行人走后,林思乔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便自己动手做了一份丰盛的午餐。
吃饱喝足,又浅浅的睡了一个午觉过后,林思乔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出门之前,她先给自己浅浅的画了一个妆,妆容偏摇滚朋克风。
林思乔也不想把自己搞的这么夸张,但她没办法,这种妆容在国的年轻人当中很流行。
年代英国人的流行的穿搭尤其是一些音乐厅或者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奇装异服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