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掐指一算,给汇丰指了条明路。
没过多久汇丰银行的天台上便架了两门长达17米的大钢炮,炮口的方向当然正对着的就是中银大厦了。
汇丰银行的那两门大炮这还不是最好笑的,好笑的是有一年港城遭遇了超强台风。
这两口大炮的炮口不知道怎么就被吹歪了,目标直接锁定了隔壁的渣打银行,气的渣打银行连夜给对方发了律师函。
思绪回到当下,林思乔深吸了一口气之后从李加晨手里接过了全部的文件资料,除了这些资料之外,她的包里还装着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企划案。
是的,其他三家看的企划案只是林思乔拿过来充数的,她花了近10天的时间,怎么可能弄出那么没水准的东西。
就拿葵涌货柜码头来说,后世它其实是叫葵青货柜码头。
至于为什么改名,林思乔猜测这个码头后期应该是扩建了,你说它都扩建了,生意好不好还用说吗?
所以她才去了附近的青衣岛。
港城本就不大,后世林思乔时不时的也会过来玩几天。
回想以前飞机起飞或者降落时俯瞰到的码头规模,林思乔很容易就能推算出码头扩建的方向以及范围。
其实林思乔也知道现阶段买地皮、盖房子是最省事,也是最赚钱的一个法子,但她还是想多做一些实事。
房子终归只是一时的,实业才是发展的根本。
“好了,这次我自己上去就可以了,你们俩在大厅里等我就好。”
说完,林思乔便抱着东西径直进了中银大厦。
闫维仁一看老板都不带他这个法务上去,心里就猜到了,估摸着老板也知道这次没戏。
李加晨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想那么多也没用,走吧,我们进去坐着等老板,说不定老板一会有需要了,还会叫我们上去呢。”
闫维仁叹气,“真要进去?”
他觉得最多半个小时,老板就会下来。
可李加晨却目光坚定道,“你信不信会有奇迹?”反正他信。
“好好好,听你的。”
闫维仁说完,小声的叨叨了一句,“我不信奇迹,但我信老板。”
就这样,两人进到了中银大厦,又找了个正对着电梯的位置坐了下来,只是他们这一等,直接从下午等到了傍晚。
可两人却是越等越兴奋。
谈的时间越久,说明越有戏啊。
直到晚上七点多的时候,大厅里传来了叮的一声,两人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老板……”
第464章 结束港城之行,回家!
对上两人期盼的眼神,林思乔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事实上她这会也有点懵,就完全没搞懂中银这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但有一点林思乔很确定,对于这次的合作,中银这边其实是抱有很大的期望。
要不然,邝经理也不会光看企划案就看了两个多小时。
从对方的反应也能看的出来,自己的这份企划案,他是认可且满意的。
之后,邝经理又问了林思乔一些关于投资,以及如何看待港城未来发展方面的问题。
这一聊,时间过的也快。
最后还是秘书进来提醒了好几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邝经理这才意犹未尽的中止了话题。
总之,一切进展的都很顺利,就在林思乔以为这笔生意已经八九不离十时,没想到邝经理却给了她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林思乔不是没看出来,对方是在观望。
可她回去之后将这事从头到尾捋了好几遍,也没搞懂邝经理观望的点到底是什么?
想不通林思乔索性也就不想了,两天后她选择了再次登门拜访。
邝经理似乎一早就猜到了她会来,林思乔到的时候办公桌上已经晾好了两杯茶水。
这次两人又聊了整整一下午。
天是聊了,茶也喝了,但邝经理依然没有松口放贷的意思。
不过林思乔也并非是一点收获也没有,随着交谈的次数越来越多,她也从对方的只言片语中琢磨到了一点东西。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九月中旬,林思乔将手头上的资金汇总之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银行那边要观望就他们继续观望,她得趁着现在港城的房价还没有回暖,赶紧将码头附近看中的那几块地皮拿到手。
反正早买晚买都是买,越往后价格只会越贵。
打定了主意之后,林思乔便带着李、闫两人开始了自己的收购计划。
闫维仁也是到了这会才明白,之前李特助为什么会嘱咐他,让他一定要好好的休息。
他哪里会知道,老板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玩这么大的。
码头她是没买,但她拍下了码头附近5万多平的荒地。
还不等闫维仁将荒地的手续办完,林思乔又去了港澳码头那边,拍下了附近上百套的房子。
这些房子早在几年前港澳码头动工时,就已经有了要拆迁的打算,只是后来码头入不敷出,拆迁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现在有人能收购他们的房子,村民们高兴的就差敲锣打鼓了。
毕竟这里远离市区,交通又不方便,村民们盼了好几年,就等着拆迁分钱呢。
有了钱他们就可以搬到市区,以后找工作方便不说,孩子们也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