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来越亮的时候,两人一个网一个网的收。
江夏看见,每一张收上来的网都有十几二十斤左右的小管鱿,鱼仔就没有了,估计跑了。
一共下了四张小网,收上来应该有一百斤左右的小管鱿!
今天出海真的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太多鱼了,整个甲板都是鱼。
再拖网,也没有地方放,而且今天风大,早点将这些小鱼仔运回去,安排人晒起来。
风大晒鱼干是最好的。
晒干后就可以做成多味小鱼仔卖了换钱。
周承磊将船往周国栋的船开去,快靠近的时候,对他们大声道:“阿栋,我们先回去了,明天再带你们去那个有青口的海岛。”
周国栋三兄弟看了一眼他们船上堆满的鱼忙应了声:“好!”
江夏也看了一眼他们船上的鱼。
不错,也诱到了两箩筐小管鱿,和几箩筐小鱼仔。
江夏道:“阿栋,你们那些小鱼仔到时候卖给我吧!”
周国栋忙道:“好的,我们也正有这个打算。你们做小鱼干是不要鱼头的吧?我们将鱼头处理干净了,晒干了,再送去你们家。”
江夏听了笑道:“是不要鱼头,谢谢啦!”
晒干了再卖,这可省了她不少事。
江夏想到这些小鱼干晒上一两天就可以做成多味小鱼仔了,她忙道:“阿栋,你知道许玲那边的生产队有电话吗?”
周国栋听了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嫂子是要找许玲干活吗?我出海回去就去告诉她。”
许玲和他说过江夏请她帮忙做小鱼干,试用期一个月六十元,过了试用期一个月八十元。
江夏笑道:“行,那你告诉她明天她要是有空,可以开始来开工了。明天没空,后天也行。”
“好的,我下午过去告诉她。”
*
早上七点半,周承磊就将船开到码头了。
早上的码头,也是热闹的。
因为有许多晚上出海的船归航,还有许多附近村子的来买海鲜。
村里的人看见周承磊他们船上的鱼都惊呆了:“阿磊,你这是到哪里网到这么多小鱼仔?”
“这都有上万斤了!”
“还有小管鱿!”
“可以照小管鱿了吗?我前天晚上才照了两个小时,没照到什么啊!”
“我昨晚照都没照到!”
“我昨晚也有照了一会儿啊!也是没有。”
“阿磊,你是去哪里诱的鱿鱼啊?”
周承磊:“去的比较远。”
“难怪了!那估计今晚就游过来了。”
“今晚多备点柴油,早点出海,我也去远一点照一照。”
“我也是!快点买完鱼回家睡觉,今晚早点出海。”
……
对于渔民来说,没有什么比遇到渔汛更让大家期待的了。
江夏和周康平在船上将小管鱿挑出来。
周承磊开摩托车回去将拖拉机开过来,将小鱼仔拉回家,并且让她妈去请人来处理这些小鱼仔。
金爷走了过来,看了一眼船上的小鱼仔,知道周家做多味小鱼仔卖,他就没有打小鱼仔的主意,只问:“小夏同志,你们这些小管鱿卖吧?”
江夏点头:“卖,留一箩筐,剩下的都卖。”
江夏打算留一箩筐小管鱿,试一试做多味小管鱿好不好吃。
金爷听了很高兴:“行,那你分拣好后送过去,我给你个好价钱!”
江夏听了就问:“多少钱?”
“一元一斤!”
江夏笑道:“金爷你这是欺负我不懂行情?旺汛期小管鱿都可以卖一块一斤,我这是刚开始,整个市场都没什么小管鱿,你才收一元一斤。再说,你看我这些小管鱿多肥?最低一块二!”
物以稀为贵,刚开始的价格肯定得高一点,后面捕的人多了,便宜点也正常。
“哪有?旺汛时我收八,九毛一斤。好了,免得你以为我骗你。一块一毛一斤,如何!一块一毛已经很高了。”
“低于一块二我不卖了。我拿回家做成多味小鱿鱼。”
金爷:“一块二太高了,不过你以后要是捕捞到小管鱿都卖到我这边,那我这次一块二都收了。”
江夏却不答应:“那算了,我不卖了。我拿回家全做成多味小鱿鱼。”
金爷:“……”
太有本事的人,真的是半点都拿捏不了。
要是别人,他开价是多少就多少,卖不卖就算!
“一块二就一块二吧!这价格都比得上市里头的价格了。你们以后网到小管鱿就别去市里卖了,直接到我这里吧!”
江夏笑道:“行,如果我打过电话问过真的和市价格一样的话。”
金爷:“……”
周承磊很快就开着拖拉机回来了。
太奶奶和何杏环也一起过来帮忙装小鱼仔,
他们是拿着簸箕一簸箕一簸箕的装小鱼仔,有小管鱿就挑出来,挑完后,就直接倒到箩筐里。
没多久周母也带着几个人来了,然后一下子就将所有的小管鱿挑了出来,将小鱼仔装好了。
大家一箩筐一箩筐的抬下船,搬上拖拉机。
拖拉机也装不下这么多筐,她们直接在码头就开始处理。
周承磊挑了一担小管鱿去收购处卖了,卖了一百零七元。
这些小鱼仔应该有八千多斤,江夏估摸着那些小鱼干做成多味小鱼仔卖出去能赚一万左右。
因为这些鱼都是自己打回来的,不用成本,当然和何杏环分账的时候,还是要计算成本的。
也就是她能赚六千左右。
新年第一次出海,江夏非常满意。
周承磊将钱递给江夏,扶她上拖拉机。
周母和太奶奶也跟着拖拉机回去,处理拖拉机上的小鱼仔。
江夏接过来,塞进口袋,正想上拖拉机,生产队的人跑了出来:“小夏,你弟打电话给你,让你有空回他一个电话。”
江夏听了就对周承磊道:“我去回个电话,你们先回去吧!我一会儿自己走回去。”
周承磊:“我一会儿来接你。”
“不用这么麻烦,我自己走回去就行。”江夏丢下这话就进去打电话了。
电话接通,江冬的声音在电话另一头传来:“姐,你有二十万吗?”
第472章 入股
江夏听见江冬的话,立马就回道:“有,不过现金只有一半,可以马上汇过去,剩下一半我让人帮我将股票卖了再汇过去给你。迟一两天,来得及吗?”
有外人在江夏就没直接说十万块,只用一半代替。
之前那两个月不是过年就是下雨并没有出海,只是在家里翻译。
所以没赚到什么钱。
有十万块存款,大头还是年前周父出远海时赚的。
电话另一头江冬听见他姐什么都不问,直接就说有,并且要给他汇款,很是感动。
他姐还是他姐,只要他张口,不管大钱,小钱都毫不犹豫就给他。
“姐,你都不问我为什么问你有没有二十万吗?”
江夏:“哦,忘了问了,那是为了什么?”
江冬:“……”
“现在才问不觉得太迟了吗?”
江夏:“不迟,要是你没有正当用途我不给就是,钱不是还没汇给你吗?”
江冬:“……”
“姐,你变了!竟然怀疑我不是正当用途。”
江夏笑道:“行了,我中午吃过饭后就去给你汇款,姐相信你有正当用途。”
江冬一听又高兴了,兴奋的报喜:“姐,我前阵子带着我的拉杆箱和婴儿车出国参加了一场设计大赛,今天刚回国,你猜我拿奖没?”
江夏:“……”
这问题幼儿园得侮辱了他自己的智商,也侮辱了她的!
江冬不等江夏猜,就忍不住道:“两个都获了奖!”
江夏笑道:“所以你想扩大生产,多备些存货,备战穗交会?”
过年前,江冬就在信里说过,他在京市和几个师兄合伙开了一家专门生产各种拉杆箱,旅行箱和婴儿车之类的工厂。
“对!”江冬激动的道,“我相信一定能大卖。姐,你知道吗?我拉着拉杆箱走在机场,超高回头率!许多人问我是在哪里买的。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际,都有许多人问。”
江夏笑道:“那你说的那个数够不够,要是不够,我可以将股票全卖了,能再多凑一个十左右,我一会儿就去汇一个十给你,等我打电话给张二哥让他帮我将股票卖了,过两天再转剩下的二个十给你。”
江夏很看好拉杆箱和婴儿车。
现在全世界都没有拉杆箱,只有带轮子的行李箱,那种行李箱缺点多多,远远比不上拉杆箱方便。
而且江夏还在信里和江冬讨论过品牌的价值和产品的定位。
她建议他们资金有限的时候,先走高端路线,等经济发展起来,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就可以将中高端和中低端路线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