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民高兴的接过来笑道:“不辛苦!那我们先回去了。”
周承森点了点头,然后又像想到什么:“对了,明天早上,你们不用这么早来出海了,今晚开始我另外请人出海照鱿鱼。船要明天早上七点左右才回来,所以大哥你们明天开始早上八点出海就行了。”
李家两兄弟:“……”
李庆杰:“妹夫是打算晚上照鱿鱼吗?我们也可以照,不需要另外请人啊!”
李庆民也点头:“对啊!我们可以改成晚上出海的!不用另外请人,或者你请的人,让他们白天出海就行了。”
这些小管鱿都是值钱的东西,现在才刚开始汛期,到了旺汛的时候,一晚上一两百斤也有可能。
要是另外请人,不是便宜了别人吗?
他还想着趁着这次小管鱿的旺汛,大赚一笔,指不定就有钱订船了。
周承森:“不用了,我晚上回来跟着一起出海,只需要请我一个同房的兄弟一起出海就行,大哥你们还是继续白天出海吧!”
两兄弟如丧考妣!
感觉就像和一个亿擦肩而过!
周承森看了一眼他们的表情,没有说什么。
这时候,轮到他卖鱼了,他将那筐小管鱿搬过上去过称。
三十八斤六两。
金爷道:“今天早上收了阿磊的鱿鱼,我是一块二收的,不过他的鱿鱼比较新鲜,你这些没有他的新鲜,我就一块钱收了。”
周承森点头:“行!”
李庆民和李庆杰心在滴血。
这三十八块钱,是他们的!
还有几担鱼没卖,那也值不少钱。
两人没眼看下去,灰心丧气的走了!
第474章 新产品
周承森卖完鱼后,拿着七十三块多,就提着水桶骑自行车回村里。
回到家,他先将那桶鱼给了周母,然后问道:“康平的弟弟康安是不是还没有出去打工?”
过完年有些人打算清明过后才出去打工,或者出过去后觉得外面的钱也没有那么好赚就留在本市找工作。
周承森上次回家整理秧田的时候,正好看见周康安,和他聊了几句,听说他打算等清明过后才出去找工作。
周母:“对,你二叔婆打算给他说一个媳妇,他还没看中,索性就在家里,帮家里插完秧,清明过后才出去。”
周承森就道:“我去找康安,请他帮忙出海。永健是不是也还没出去打工?”
周母愣了一下:“是还没出去。你打算不请你舅哥他们了?”
有孩子在呢,周承森没说太多,只道:“请康安和永健是打算请他们晚上出海照鱿鱼。白天还是李庆民他们出海。”
但是迟早他都会换了李庆民他们。
当然,这事最好是李秀娴来干。
周母一听立马道:“这样好!这样好!”
花那么多钱买了船,还是请人干活的,天天没啥钱赚。
儿子不急,她看着都替他急了!
周承磊看了一眼他二哥,就继续低头刨木头,做晒网。
该如何做,他二哥心中有数,绝对能处理好。
周承森就出去请人晚上出海了。
江夏这个时候正在老宅和何杏环,芬姨,太奶奶一起试吃小管鱿。
她们花了半个下午,做了三个味道的小管鱿。
江夏将三个味道的小管鱿都试了一下,又问何杏环和芬姨,太奶奶她们:“你们觉得哪个味道好吃?”
芬姨:“我觉得辣的好吃。”
何杏环:“我也爱吃辣的,酱香的好像有点不够入味。”
太奶奶:“辣的好吃,酱香的有点腥,酸甜的太酸了,我牙齿都酸了。”
江夏又问何杏环和芬姨:“你们会不会觉得太酸?”
“有一点。”
芬姨:“我不爱吃酸的,要不做一个甜辣口味的试试?”
江夏笑道:“可以试一试。”
江夏最近爱吃酸,并不觉得酸,但是大家都觉得,自然是要调整一下。
南甜北咸,南方的人确实比较喜欢吃甜味的东西多一点。
于是又将酱香的和酸甜的酱料比例调整了一下,几人又开始重新做一锅调整过味道的酱香和酸辣的,还做了一锅甜辣的。
这次出锅,就好吃多了,三个口味的小管鱿都得到了一致的好评,甜辣的也好吃。
正好是放学时间,周颉,周舟和光宗耀祖几兄弟闻着香味跑进老宅,个个吃得停不下嘴。
江夏问他们哪个好吃,几个孩子答的都不一样,除了周文光说香辣的好吃,其它小孩有说酱香的好吃,有说酸甜的好吃,有说甜辣的好吃。
江夏就对何杏环几人道:“那第一批就四个口味都做,看看哪几个口味受众最多,以后就多做那个口味的。”
三人笑道:“行!”
江夏:“从明天开始,我就大量收购小管鱿,咱们开始干一票大的!”
何杏环闻言嘴皮动了动,到底没说什么,算了,今晚再去找江夏说。
确定好调料的比例,几人又将做出来的小管鱿装袋子里,真空包装成一袋一袋。
所有都打包完后,江夏就道:“芬姨你每个口味都拿一袋回家给家人和孩子尝尝,看看小孩子都喜欢吃哪个味道。”
江夏是直接装了三盘带回家给家人尝尝。
江夏将三盘三个味道的小管鱿放到厨房,对周母道:“妈,你尝尝新产品,给点意见。”
然后她又拿了两副碗筷,每个味道捡了两个,一碗给了周母,再捧着一碗走出去,来到周承磊身边。
江夏夹了一个甜辣的给周承磊尝一尝。
“味道如何?”
周承磊:“很好吃。”
然后江夏又夹了一个酱香的。
“哪个更好吃?”
周承磊:“都好吃。”
“你更喜欢哪个味道?”
周承磊:“第二个。”
……
最后江夏才夹了香辣的。
周承磊不等江夏问直接道:“这个最好吃。”
“那就多做一点香辣味和酱香的。你一会儿去给侯爷打个电话,让他明天过来一趟,我打算向渔民大量收购小管鱿,这两个月就专门做这些小管鱿。”
要是不能去穗交会,她要趁着这个小管鱿的季节大干一场。
小小的赚一点钱也好,不然她也担心船的尾款不够付。
鱿鱼这玩意大家都知道值钱,卖出去的价格也可以高一点,加工处理过的鱿鱼一斤至少能赚一块到一块五。
周承磊看向她:“行,那不去穗交会了。”
江夏瞪了他一眼,懒得理睬他,转身回厨房。
周承磊笑了一下,削完木头,就去打电话。
晚饭,周母用辣椒炒了小管鱿,又白灼了一份,然后还煎了一盘白姑鱼,再做了一个杂鱼煲和一道蒜蓉炒红薯叶。
一家人吃完饭已经六点多。
周承磊和周承森又准备了一套灯照鱿鱼的工具,等周承鑫也来了,三兄弟就带着人一起出海了。
今天周承磊也喊上了周国栋几兄弟一起出海。
周家四条船加上周国栋家一条船,五条船一起出海。
村里的渔民都知道周承磊用灯光诱到了鱿鱼,所以今晚出海的人特别的多。
周承磊今晚依然去昨晚的那一片海域。远是远一点,但是去的渔船少,能诱到的小管鱿就多。
当然理想的状态是这样,现实如何,就得看那一片海域到底有没有鱿鱼了。
反正都是讲运气的事情。
海里有鱿鱼,灯一照就来。
海里没有鱿鱼,你将灯泡泡水里也不来。
*
周承磊出海后,何杏环和太奶奶过来了。
平时吃完晚饭,太奶奶知道他们家明天不出海,也会过来看看电视。
要是知道他们家明天出海,太奶奶她们就不会过来了,免得打扰了他们一家休息。
何杏环对江夏道:“小夏,以后卖的小鱼仔和小鱿鱼赚的钱就不用和我对半分了。”
江夏听了看过去:“怎么了?你是有什么打算吗?”
周母也看了过去。
第475章 分成问题
何杏环道:“现在食品加工小作坊成立了,请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场地是你出的,原料是你出钱买的,也是你们拉回来,做也是你教我们做的,我也没出多大的力气,平时你也亲自动手,也没少干,卖也是你运出去卖的,啥事你做的都比我多,付出得也比我多,我却和你拿一样的钱,这钱我拿得很心虚,很不好意思!”
江夏还以为是什么事,闻言笑道:“没有关系,之前说好这样分就这样分,不管多少钱都这样分。活大多数也是你带着芬姨干的,我也不是天天干。”
太奶奶摆手道:“杏环说得对,现在请的人越来越多,她干的事和阿芬干的事情也差不多,哪里能拿那么多钱?以后给她发一份工资好了,赚的钱不用对半分。咱们做人做事,讲的是心安理得。理应是咱们的,咱们就拿,不该拿的,我们拿了也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