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国下午要去帮忙,他一直是帮周承磊打工。
周国栋听了就道:“下午就算了,下午我跟你们一起,明天再来。”
周承磊帮了他家那么多,今天下午就算有金子捡,他也得去帮忙将网箱里的鱼起捞。
周父:“明天是年三十了。”
周国栋:“没事,我除了年初一不出海,只要天不刮风下雨都出海。”
周父笑道:“整个村子就你们几兄弟最勤快了,过年也出海。”
周国栋笑了笑:“我是没办法,孩子马上要生了,房子也还没盖好。”
盖房子每天的钱像流水一样出去,现在他们两夫妻每个月赚的钱都用在建房子上。
他得趁着正月比较少人出海,鱼又贵的时候多赚些钱。
江夏和田采花在清点今天的收获,一共有十二个响螺。
周承鑫和周国栋捡了两只,周永国捡了一只,周父捡了三只,剩下四只是江夏和周承磊捡的。
海参也有二十多条,龙虾有二十只,塔螺有两只,其他个头比较大的海螺也有十几只,扇贝最多,一共有满满的五箩筐。
今天的收获还是很丰富的!
江夏问:“你们要留一只响螺明天年夜饭吃吗?”
田采花:“不留!”
周永国和周国栋也不留,响螺贵,这么贵的玩意,他们可舍不得吃。
周国栋:“我带几只扇贝回家蒸就行。”
于是他去挑一些个头比较小的扇贝。
周永国也一样。
江夏就留了九只最大的响螺,一只留家里吃,然后娘家,外婆家,张嵘,徐老,樊主编,高大夫,侯爷和何老一人一只。
就是不知道留给何老的能不能养那么多天,不行的话只好换其他东西。
龙虾也是这样分配,都将最大的留来送人,这么大的龙虾实在是很难得。
海参和鲍鱼就送晒干的。
田采花见江夏留这么多问道:“小夏,你留这么龙虾和响螺干嘛?”
江夏将每只响螺和龙虾都过一下秤,记录一下,顺口回一句:“送礼。”
田采花忍不住咕哝:“这么多全都送人?你也真大方!还全留个头最大的!你们两夫妻都大方,每年送出去的东西都不少,阿磊一大袋一大袋的寄,不要钱一样。”
每到年底,周承磊就会给许多人邮寄海味干货,都是他以前的战友和领导,各种鱼干海味装一起不就一大袋一大袋?
但是周承磊每年也会收到许多战友寄来的特产。难道不给别人回礼吗?
江夏只是笑了笑,她要送的一是至亲,一是对自己家帮助很大的人,当然要送最好的。
田采花:“这些龙虾和响螺个头都很大,最小那只龙虾也有一斤多,看上去已经很大了,在市场上常见的也是一斤多的,你送一斤多的大龙虾已经够体面了,反正送的人又不知道你有更大的龙虾。”
周承鑫没好气道:“所以说你不懂,送礼当然是送最好的,不仅仅是体面的问题,还有心意。”
送礼当然要体面大方,但是心意才是更重要。
“一斤多的大龙虾还不够心意啊?而且得看送的是谁吧?不用每个人都送最大的!”
周承鑫懒得和她说。
田采花就是格局打不开,待人接物有点小气。
人家江夏一个女人能开食品厂,开制衣厂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格局比许多男的还要大。
田采花:“小夏你都打算送谁啊?”
江夏只简单道:“我爸他们。”
田采花听了就不说什么了。
江夏娘家既送车子,又送四合院,还送海鲜摊位!
三胞胎百日就比她这大伯娘富有了!
送几只龙虾又算什么?
她娘家要是送这么多东西给光宗耀祖,她一百只龙虾都舍得送!
回到码头,正是中午吃饭时间,码头没有渔船归航。
周承磊将几人的货称了一下,直接付了钱给他们。
扇贝按一元一斤算,收购处今天收购扇贝,这么大的八毛一斤,平时只需要六毛。
今天他们每个人都赚了四十块左右,响螺和海参的价格比较高。
周国栋感叹:“要是天天都有扇贝摸就好了,半天就赚到四十多块,干一天能赚差不多一百块,比我有时候拖网一天赚得还多。”
拖网有时候很讲运气,去的海域没有什么鱼,或者你那张网经过的地方没有鱼,开着渔船在海里逛一天,也没什么货。
他和许玲结婚后,家里就分家了,他们家那条船是几兄弟共,分到自己手中就更少了。
周父:“今年好多了吧?每次见你家渔船的鱼获都不少。”
周国栋点头:“今年是比往年好很多。”
几人将扇贝和那些龙虾直接放到了大船的活舱里养着,一会儿连同那些贻贝一起卖给徐老。
忙完,几人就一起回家了,吃完饭还要出海。
第761章 起捞
回到家,周母高兴的道:“早上又接到两个电话,都是说想租海鲜市场的摊位,问一个月租金多少。”
江夏一边洗手一边问道:“他们有说租几号摊位吗?”
“两个都是问A区001的,我说A001的已经租出去了,A002到A010都是我家的,还有D区那边也有许多是我家的,我让他们十二点半再打过来。”
周母记得江夏说过001暂时不租出去。
她打算过年问问二舅来不来这边做海鲜生意。
江夏看了一眼时间,现在已经十二点十八分了,“先吃饭。”
田采花问周母:“妈,有没有人打电话来问我家那三个摊位?”
周母:“没有,今天才接到了两个电话,都是问头位的,你别急,如果过完年后,市码头那边不让摆摊,迟早有人租的。”
田采花忍不住又在心里将那个市场管理员骂了一遍,要不是他撕掉了他们的红纸,说不定她的三个摊位早就租出去了。
吃饭的时候,电话响了,周承磊让江夏坐着吃饭,他去接电话。
是想租摊位的人打来的电话,周承磊直接道:“2号摊位一百块一个月。”
对方在电话另一头讲价。
周承磊:“五十不行,02号摊位是东入口头排摊位,一百块不能便宜了。我们有中间的摊位,那些可以五十块一个月。”
最后电话里没有谈妥。
周母:“便宜一点九十块可能对方就租了。你早点租出去,早租一个月,多收九十块,一年算下来和每个月贵上十块钱差不多,只是少赚了三十块。多放半个月也亏掉几十块。”
周承磊:“不急,他想租也是过完年后才开始租。现在只不过是想不花钱和我们口头约定下来,免得被别人租了。”
周父:“那是不急,现在已经有人打电话了,接下来肯定更多打电话,看看谁出的价格高就租给谁,要是一百块都有人愿意租,那是最好了。南门那边第一排的摊位有人租出去一百块一个月吗?”
江夏点头:“李志华同志是这样说的。”
周父:“那咱们也租一百块!”
田采花:“我们那些只能租五十块吗?”
江夏:“听说有人五十五块租出去,有人六十块租出去的。”
田采花:“相差怎么这么远?”
周父:“里面的摊位卖的时候便宜一点啊!”
田采花:“我买的时候和小夏他们买的时候价格差不多啊!没便宜多少!”
周母:“小夏买的时候还没开卖,还没升价,那怎么能一样?”
田采花:“早知道我们也早点买!买前面的摊位。”
周承鑫:“那时候你有钱吗?”
田采花:“……”
很好,她吸取教训了!
早别人一步有钱真的太重要了,啥好资源都能抢先一步占了。
***
下午,周承磊请了三十个村民帮忙起捕。
第一次起捕上市,江夏和田采花也跟着前去看看。
潘带娣看着周承磊带着这么多人一起出门,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问自己的大儿媳:“隔壁那家发生了什么事?”
潘带娣的大儿媳:“他们家在海里养了加吉鱼,今天去将鱼捞起来。”
“养了很多加吉鱼吗?请那个多人去,是用鱼塘养的?”
“不是,好像叫深海网箱,听说一个网箱能养十万斤,他们有两个网箱,所以才请了这么多人吧。”
潘带娣声音都变尖了:“一个网箱能养十万斤鱼?”
“我听村里的人是这样说的。”因为自己婆婆的事,周家的人不和他们家的人交往,潘带娣大儿媳被拒绝了一次了,也识趣的没有凑上前惹人嫌。
“加吉鱼今天卖多少钱一斤?一块五?”
潘带娣儿媳:“不知道,应该差不多吧!不过我听说他们的加吉鱼是卖去港岛的。”
潘带娣立马看向自己的小儿子:“俊杰,你知不知道港岛的加吉鱼能卖多少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