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_渐进淡出【完结+番外】(592)

  冷静下来后,二舅妈又觉得自己这样对侄媳妇和侄女,怕江夏误会她只顾自己一家赚钱,不顾念亲情。

  她也不想说两个晚辈什么坏话,但是不解释一下,又显得自己很自私:“小夏,我不想你大表嫂和李秋颖去京市是因为我和她们性格不合,你要是……”

  江夏打断她:“二舅妈你搞错了,是我不想她们去,不是你的问题。阿磊和我爸妈也勉强不了我做不喜欢的事,更不要说其他人了,所以不关你的事,要是谁问起这事,你就说是我不想请就行了,你什么都不知道。”

  二舅妈就觉得江夏惯会说话的,而且特别有性格。

  江夏这么说,她心里就特别的舒服。

  对于江夏来说,带孩子的人她是非常慎重的,必须要人品过关,除了要用心照顾孩子,还有一点是因为小孩子的摹仿能力是很强,大人的性格和做事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总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孩子。

  *

  第二天,周家的人早上七点左右来到了二舅家吃早餐。

  周承磊看了一眼江夏的眼底,没有黑眼圈,证明睡得不错。

  “孩子昨晚有没有醒?”

  江夏:“没有,今天早上六点才醒的。”

  周承磊听了才去帮忙捧了一大搪瓷盆的鹅汤圆到屋里。

  二舅妈和外婆一早起床煮了鹅汤圆还有鸡汤刀切糍。

  鹅汤圆是糯米粉做的,刀切糍是粘米粉做的。

  鹅汤圆粘牙有些人不爱吃,二舅妈才做了刀切糍。

  李秋凤帮忙煎了萝卜糕,芋丝糕,艾草糍,发糕,又炸了牛肉饼和咸水角,另外还做了韭菜虾仁饺和猪肉白菜饺。

  糕点都是昨天下午就蒸好的,今天早上切成片状煎一煎就能吃。

  牛肉饼和咸水角是现炸的,现炸才好吃。

  饺子也是现包的,江夏和李秋凤一起包的。

  张锐看着这一桌丰盛的早餐惊讶道:“怎么做了这么多?这也太丰盛了!”

  二舅妈捧了一盘糖环、油糍和油角出来,这些年前就做好了,她笑道:“难得你们来,让你们尝尝。都是我们这边农村过年常吃的东西。”

  江夏笑道:“二舅妈和小表妹四点就起床做早餐了,今年过年你有口福了。这饺子是小表妹给你包的,我们去年来的时候都没有饺子吃。”

  李秋凤:“……”

  张锐看了李秋凤一眼,果然,又脸红了!

  他笑道:“我一定多吃点。”

  李秋凤:“……”

  脸更红了!

  李秋凤瞪他:“那你快吃,说那么多干嘛?!!”

  总算敢凶他了!

  难得啊!

  张锐逗她,抬手敬礼:“遵命!”

  李秋凤:“……”

  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张锐笑着去挟那只形状比较丑一点的饺子。

  他认得出这才是初学的她包的。

  他也知道李秋凤是听他说过他们过年吃饺子,才做的饺子。

  李秋凤还说他们这边不种小麦,只种水稻,没有面粉,只有大米粉和糯米粉,所以村里过年从不吃饺子,村民也不会包饺子。

  村民世代传下来只有粘米粉和糯米粉做成的各种小吃。

  村民不仅不会包饺子,包子,馒头也不会,凡是用面粉做的吃食几乎全都不会做。

  李秋凤也是去了京市后,江夏教她包饺子和包子她才会的。

  当然二舅妈经常去找邻居玩,并且送出家里的小吃,然后自然而然就从邻居那里学会了做许多北方的吃食。

  两母女现在饺子,包子,馒头都会做了。

  吃过早餐,几个年轻人就上山挖笋。

  采蘑菇还没到季节,一般三月份才开始有蘑菇采,今年过年又早。

  蘑菇没有,但是冬笋却是有的,不过也要靠经验才能挖出来。

  几人来到了山上的竹林,张锐扛着锄头,一根笋都没有看见,但他也知道冬笋是藏在地下的,他问李秋凤:“小表妹,你教我挖。”

  李秋凤:“我也不是很会,每年都是我爸和我哥他们挖的,我和我妈则去摘山茶花,你让我表哥教你吧,我表哥是挖笋高手。”

  挖笋太费力气了,会是会,但是李秋凤上面有父母和兄长姐姐宠着,还真的没怎么干过挖笋的活计。

  她在家里干的多数是洗衣做饭,种种菜,插秧,收稻子,晒稻子这些活计。

  一般干的都是最轻松的活计,除非实在忙不过来。

  张锐:“……”

  他还想着和小表妹一起挖笋培养感情。

  李秋凤对江夏道:“表嫂,我们去那边的山头摘山茶花。”

  山上还有野生的山茶花,今年的山茶花也开了。

  “好。”江夏没有力气挖笋,她也不会挖,冬笋没有长出来,要靠经验来判断的。

  一会儿采完山茶花再学。

  江夏对周承磊道:“多挖一些带回去。”

  “好。”周承磊知道江夏打算用竹笋来研发一种食品作为食品厂新产品。

  正好张锐一身蛮力无处使,他对张锐道:“来,我教你挖笋。”

  二舅和周承磊都是挖笋的高手,于是他们留在这边教张锐挖笋。

  江夏,李秋凤和二舅妈就去采山茶花。

  这种山茶花是可以食用的山茶花。

  山茶花可以制成花茶,平常他们村里的人招待客人都是拿山茶花泡茶的。

  不过花也不多,过年前家家户户都上山摘来晒干做成花茶,送礼的送礼,招呼客人的招呼客人,所以花不多。

  有也是这两天新长出来的。

  三人一共采了一篮子,就走回去他们挖笋的地方。

  然后江夏看着周承磊沿着一条竹鞭挖出来的笋惊呆了。

  第771章 慢慢等着

  周承磊沿着竹鞭挖出了十二根竹笋。

  江夏看着一根根挖出来的大小不一,胖嘟嘟的竹笋一脸惊讶:“这么多?这都是一根竹子长出来的?”

  张锐挖了半天才挖到三根,忍不住道:“嫂子,你快教育一下四哥,他这是将人家竹子的子孙后代一窝端了。不怕挖光了,以后没竹子?”

  江夏也感觉这一刻“多笋”具象化了!

  二舅失笑:“不会,冬笋一般长不大的。挖的时候不要挖伤竹鞭就行,春笋才能长成成竹。要是挖光了冬笋长不出竹子,我们也担心啊!村里许多人靠卖竹子,竹制品赚钱的,不会这样干的。”

  其实冬笋相当于竹林的“备胎计划”。

  毛竹会大量孕育冬笋以保证少数能在严冬存活,成为春季成竹的补充。

  而春笋才是成竹的“主力军”,地表温度回升后集中破土,依靠春季丰沛雨量和光照快速成竹。

  村民采挖冬笋,特别是那些深埋笋种弱笋还能减少竹鞭养分浪费,使留存春笋获得更多资源,成竹质量更高。

  这和种菜疏苗,种果树疏果一样的道理。

  周承磊就是让江夏看看的,知她没有见过,见她来了,他才拿锄头小心将笋根锄断,保证不伤到竹鞭。

  江夏立马上前收笋,一点也没手软。

  笋都收走后,周承磊用泥将竹鞭填好。

  张锐找了半天没头绪,对李秋凤招手:“小表妹,你来找竹笋,我来挖。我找得没有四哥和李伯伯准。他们都挖了半箩筐了,我才挖了两根。”

  李秋凤见他确实少得可怜,就教他。

  江夏也跟着周承磊学挖没冒头的冬笋,挖不挖是一回事,会不会又是另一回事。

  万一哪天又穿越了,需要用到呢?

  几人挖了半天笋,周承磊挖了两大箩筐,张锐在李秋凤的指点下也挖了一箩筐。

  二舅和二舅妈也挖两大箩筐。

  时间不早了,笋也挖够了,几人高高兴兴的下山回家。

  周承磊和张锐每人挑着一担竹笋,二舅也背着一箩筐竹笋,几人一起下山回村。

  半路,遇到了村里的人。

  那婶子笑着和周承磊打招呼:“阿磊,小夏又来看外公外婆?”

  周承磊应了声。

  江夏也笑着喊了声:“二婶。”

  村里的人基本都认识周承磊,毕竟小时候周承磊来外婆家,一住就是一个月。

  整个村子的人都认识他,周承磊甚至在这条村都有从小就玩得好的兄弟。

  只要他过来探望外公和外婆,都会和小时候的玩伴聚一聚。

  去年周承磊就带着江夏认识了不少他的兄弟。

  不过大家都结婚了,有些孩子都上小学了,当时几个家庭一起聚餐,只有周承磊的娃还没出生。

  今天中午周承磊也要和这边的朋友吃饭,江夏就不参加了,三个孩子带过去也不方便,他带张锐去。

  二婶看了张锐一眼,笑着问二舅妈:“这是你家秋凤的对象吗?长得真俊,又高大!哪里人啊?”

  二舅妈看着稳稳的挑着一担竹笋的张锐,很是满意,她没否认笑道:“京市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穿书 渐进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