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那些老百姓得到了赏赐,心中感激,就要到王府来叩谢王爷的大恩。不过,王爷哪里会在乎这些。”
“……”
“再说了,今天与众位大人饮宴,自然也不能有闲杂人等前来打扰,不是么?”
众人立刻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原来王爷如此宅心仁厚。”
“真是天下万民之福啊。”
“是啊是啊。”
……
他们这样阿谀奉承,也是平日里常有的事,不过这样的事,平时闻夜很少到场,所以见得到,听得也不多,这个时候听到这样的话,不由得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时,祝煊看向了他:“闻大人。”
听见他叫自己,闻夜抬起头来,目光冷淡:“王爷有何吩咐?”
祝煊笑道:“看闻大人的神情,似乎对大家说的话,都不以为然啊。”
立刻,周围的人都看向了他。
闻夜倒也不含糊,冷硬的说道:“王爷在生日这一天施舍粮米给城中的百姓,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我刚刚听到有人在说,这是天下万民之福,这句话,就有些言过其实了。”
刚刚说这话的人顿时变了脸色。
冷冷说道:“哦?闻大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闻夜说道:“天下万民,乃是皇上的万民,只有皇上能够恩泽苍生,福泽万民;至于王爷,做了这件事的确是好事,不过获利的也不过就是长清城中的一些人罢了,说是万民之福,难道不是言过其实吗?”
“你——”
“更甚,这话已有僭越之嫌了!”
那人心中有些恼火,但的确被他的话堵得不知该说什么。
闻夜站在人群当中,更是面色森冷。
他原本就是武将出身,虽然现在做了按察使,依旧不改武将的作风,甚至身边也有领兵,跟周围那些文官自然是不太一样的。
众人就算有些不服,可是被他的气势一压,倒也说不出什么来。
更是,不敢多说什么。
祝煊忍不住笑了起来:“闻大人,可真是心直口快啊。”
“……”
“好吧,这件事——暂时按下不表。正好那边的宴席已经摆上,各位,先落座吧。”
说完,抬起手来。
众人见此情形,这才立刻跟着过去。
不过,闻夜的眉头却微微的蹙了一下。
刚刚祝煊说“暂时按下不表”,也就是说,这件事,并不是就这么过去了。
他心里不由的提了个醒。
这时,旁边一个熟悉的人影走过来,正是那个笑呵呵的巡抚赵乾,他说道:“闻大人啊,今天可是王爷的寿辰,你又何必话语带刺,跟王爷为难呢?”
闻夜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对这个对祝煊阿谀奉承的人,他从来都不屑一顾,这个时候也懒得跟他说什么,转身走上前去。
不一会儿,众人便落座了。
在靖难之役后,宁王是祝烽登基后硕果仅存的几个王爷之一,加上祝烽将胶东这一边的富庶之地赐予他为封地,他在自己的地盘内大量铸钱、煮盐,是几个王爷当中最富裕的一个。
所以,他的宁王府,修得高大奢华,这个摆宴的大堂,也非常的宽敞,几乎能与金陵皇城中的奉天殿,和北平皇宫中的太和殿相媲美了。
请来了这么多人,摆了上几十桌的酒席,竟然还宽敞无比。
那些年轻貌美,衣着华丽的婢女列队上前,将一盘一盘珍馐佳肴送到了桌上,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惹的人食指大动。
这一场宴席,真是丰盛!
不过,闻夜却又皱了一下眉头。
这样的规制,已经大大的超过了宁王该享有的权力,虽说过去,他也时不时的有这样的举动,但大多数时候,都没有留下把柄让人抓住。
可今天这个——
闻夜坐在祝煊那一张主桌上,目光沉沉的看向祝煊。
这时,祝煊站起身来,举起了手边的酒杯,微笑着说道:“诸位,今天来到本王寿宴上的,都是此地人杰,一时英豪,本王感激诸位拨冗前来为本王祝寿,这一杯薄酒,先敬诸位。”
一听他这么说,大家都站起身来。
其中一个年级较长,地位也与众人不同的,乃是此地的名士,姓齐名临安,急忙说道:“王爷乃是当朝重臣,国之栋梁,能够为王爷祝寿,也是我们的福气。我等仅以此酒,为王爷贺。”
众人也急忙说道:“是啊,祝愿王爷福寿无量。”
“愿王爷事事顺心。”
……
在那些陈词滥调的祝词当中,祝煊和他们一起喝下了杯中的酒。
喝完之后,他坐下来,手中的酒杯刚刚放到桌上,就忍不住沉沉的叹了一口气:“唉!”
周围的人都是一愣。
虽然偌大一个大堂,成百上千的人,但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哪怕皱一下眉头,众人都看着。
立刻,有人问到:“王爷,今天乃是你的寿辰,应该高兴才是,为什么叹气呢?”
祝煊说道:“我有一件烦心的事。”
第1029章 起义兵,伐无道!
祝煊说道:“我有一件烦心的事。”
众人忙说道:“什么烦心的事,能让王爷这样的人都叹息。王爷何不告诉我们,让我们相助呢?”
祝煊抬头看了他们一眼,然后说道:“这件事,本王不能说。”
“……”
“哪怕说了,也没有人敢相助。”
“……”
“你们——就算告诉了你们,也是无济于事,所以还是不要问了,就让本王自己烦恼吧。”
闻夜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眉心微蹙,内心微谨。
他这样说,无疑是引得人发问。
就是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于是,闻夜一言不发,只平静以对的看着他,果然,周围的人听到祝煊那话,那里还按捺得住,纷纷上前来说道:“王爷,王爷不说,又怎知道我们不能相助?”
“是啊王爷,我们都唯王爷马首是瞻,王爷又烦心的事,又岂能不告诉我们呢?”
“王爷快说吧。”
……
在众人的催促下,祝煊慢慢的抬起头来,看向周围的这些人,又叹了口气,然后说道:“好吧,本王可以将这件事告诉你们,不过,诸位一定要为本王保密才是。”
“当然,当然。”
“只要王爷吩咐,我们绝对不往外说一个字。”
闻夜听到这句话,不由得冷笑了一声。
谁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只要说出来了,就没有绝对的秘密,若是在场的只有两三个人,说保密,至少还有个由头。
如今,成百上千的人在面前,他要宣布一件事,还让人“保密”?
这不是一个笑话吗?
可是,心里只这样一想,他的警惕心又提起了几分。
祝煊又不是一个傻子,他可是从小在宫廷中混出来的,而且,能在靖难之役中留存下来的王爷,本身就不简单。
上一次,大祀坛的事,就看得出来,他的心机城府不浅。
这种明明白白的笑话,他不会真的闹出来。
只怕——
想到这里,他抬起头来,谨慎的看向祝煊。
只见祝煊已经站起身来,说道:“诸位应该也知道,前些日子,本王刚刚从北平回来。”
“这个,我们当然知道。”
“诸位也应该,本王前去北平,是为了帮助我的那位皇兄,也就是当今皇上迁都,包括负责了大祀坛的祭祀大典。”
“是的。”
“不过诸位可知道,为什么本王在那件事之后,没有留在皇城,而是匆匆的就赶回自己的封地了呢?”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不解。
有人摇了摇头,说道:“王爷,是不放心胶东这边的民生吗?”
祝煊苦笑了一声:“胶东的民生固然重要,可是,又怎么赶得上天下的百姓重要呢?闻大人,你说是不是?”
“……?”
突然被他点名,闻夜蹙了一下眉头。
这话,显然就是接着刚刚自己的话说的。
闻夜想了想,说道:“自然。”
祝煊说道:“可惜,本王却无力为天下的百姓做点什么,只能逃回到本王的封地上,保住你们,就算不错了。”
众人一听这话,全都惊呆了。
逃回到?
这三个字,就像是大石头一下子丢到了平静的水面,激起的不是千层浪,而是巨大的波涛了。
众人急忙问道:“王爷,为什么会是逃回来?”
“是啊王爷,你可是我们大炎王朝的宁王殿下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谁敢加害你吗?”
祝煊苦笑着说道:“你们也说了,本王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总还有个人,在本王的头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