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东家的妹妹回来了,说是她家里需要用一笔钱,问他哥哥有没有。
我们东家正好进了一批绸缎,钱都压货上了,手头就没有现银。
她妹妹一听,就准备到别处借去。可东家的母亲不乐意了,大吵大闹,让我们东家给妹妹筹银子。
我们东家苦口婆心地劝母亲,给他点时间,他出去帮妹妹借点。
他母亲就说他是搪塞她,气得甩了我们东家几个耳光,叫我们东家马上把绣庄卖了,把钱借给他妹妹。
我们东家没办法,就开始张罗卖绣庄。
东家家里闹成这样,绣庄也要卖了,这生意已经没法做了,我和几个伙计拿着东家给的遣散费,各奔前程去。”
谢兰姿端着茶杯,半天也没喝一口,神情有些落寞。
左景殊问道:“你们东家不是他娘亲生的?”
“就因为是亲生的,才更可气啊。”
左景殊:“兰姐,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啊?”
谢兰姿又重重地叹息一声:
“我们东家是个好人,对我们这些做工的伙计特别好,很难再找到这样的东家了。
其实,我还是想找点事情做,你可能不知道,我男人有病,做不了什么重活儿,他在家里和我婆婆一起照看孩子,我出来做工赚钱养家。”
左景殊点点头:“兰姐,正好我准备开个绣庄,还缺个掌柜的,要不,你来帮我好不?”
“左小姐,你……要开绣庄?”
“是啊,现在正张罗买房子呢。”
谢兰姿一听,立即说道:
“那你可以把云锦舒绣庄买下来呀。我们东家要价十四万两,整个绣庄还包括新买的那批绸缎,我觉得还算公道。”
“不会有什么麻烦吧?”
谢兰姿给左景殊出主意:
“如果你怕这里边有什么问题,你可以请一个你熟悉的人帮你买下来。
不过,你可要快点,据我所知,已经有人在打听了,那绣庄买下来就可以开门营业,啥也不用动。”
左景殊站了起来:“谢谢你兰姐,我这就找人买下绣庄。兰姐,我想请你做这个绣庄掌柜的,你们一起在绣庄干活的人,你看看哪个合适,你也可以请他们来,继续做工,我不会亏待你们的。”
谢兰姿以为自己要失业了,没想到这刚刚迈出绣庄的门,马上又要回来了,真好。
“左小姐,你放心,我这就找他们商量去。”
二人一起离开茶楼,分头行事。
左景殊在京城认识的人有限,她进京以后就给祁修豫留下了信息,祁修豫到现在都没来找她,说明他很忙。
其余可以帮她忙的,就是至宝斋的东家董琢秋,商铺的唐闰和骆居庸了。
左景殊并不知道怎么才能联络上骆居庸,唐闰现在应该很忙,她只好来找董琢秋。
“你说你要把云锦舒绣庄买下来?”
董琢秋听了左景殊的话,惊讶地问道。
“是的董爷爷,我准备开一家绣坊,我已经去过牙行了,没有看到合适的房子。
云锦舒要卖,我想把它买下来,不用怎么收拾就可以营业了。”
董琢秋惊讶的并不是左景殊要买绣庄这事儿,而是惊讶于左景殊居然有这么多钱。
那个绣庄他知道,没有个十几万恐怕拿不下来。
“丫头啊,既然你开了口,爷爷就替你跑一趟。”
“谢谢董爷爷。”
左景殊说完,递给董琢秋几张银票:
“这里是十五万两,买下绣庄应该够了。如果不够我再添。”
董琢秋收下了银票:
“丫头啊,你的名字是这几个字吧?”
董琢秋写下了左景殊的名字,左景殊点点头。
办契的时候,名字可不能写错了。
“丫头啊,做生意最忌讳拖拖拉拉,错失商机。你在这里等着,我这就去,可别去晚了,让别人捷足先登了。”
董琢秋拿着银票走了。
左景殊就呆在至宝斋,和掌柜的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没用多久,董琢秋就回来了。他高兴地对左景殊说道:
“丫头啊,幸不辱命,办成了。花了十三万八千两。我前前后后都看了,这个价格真的不贵,因为还包括那些货物呢。
这个绣庄,除了前边卖东西的两层小楼,后边还有一排房子,可以住人,还有个小菜园,有一口水井,位置也不错。
这是地契,是我硬拉着人家到衙门办的,幸好我认识衙门的人,很快就办完了。
丫头你快去看看吧,我把我的小厮留在那里看着呢。办完契约,那个东家就走了,啥也没动。”
左景殊收下了地契,急忙赶到绣庄。正好谢兰姿和绣庄原来的几个伙计也到了。
大家一齐走了进去,董琢秋的小厮回去了。
左景殊里里外外把绣庄看了个遍:
“确实不错,基本上不用怎么动,就可以继续营业了。”
谢兰姿叫道:“小姐,我们东家呢?你快找他签契约啊。他不会是叫别人找走了吧?”
“兰姐,契约已经签完了,现在这里的一切都是我的了。”
“真的?太好了。”
“兰姐,你们以前是不是住在绣庄里?”
谢兰姿一指跟着她一起过来的几个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