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河道密布的古城宋芷睛会忘记自己在京城的所有事情。
其实,她真的是在换个地方开始生活。
长姐说了,路是人走出来的,她不走出来,怎么能走出自己的路呢!
宋芷睛刚到了姑苏就喜欢上这里了,之前都是在诗词里看到姑苏这两个字,她知道这是江南的富庶之地,也是文人骚客最爱来的地方之一。
就这样,宋芷睛成了宋二娘。
她盘着妇人的发髻,也学着那些做小生意的妇人一样,用帕子包着头发。
别人一听她的口音就知道她不是姑苏人,宋二娘也很大方的和别人说自己的京郊人氏,因为男人死了,又没孩子,被夫家人赶了出来,她原本想着到金陵去投奔一个亲戚的。
谁知道那个亲戚一家都搬到岭南去了。
没办法,她只能继续往南边走,走到姑苏这边走不动就留下来了。
再后来想着不能坐吃山空啊,就想着卖馄饨了。
周围的人一听,立刻对她都同情起来了,哎,都是命苦的人,要不是命苦,这么年轻的姑娘干嘛抛头露面的出来摆摊啊!
看人家身上衣服的针脚,哪怕找个绣坊都能干的不错呢!
开始的时候宋二娘看着来往的行商队伍也张开嘴。
但看着包好的馄饨在那,要是卖不出去的话那就只能自己吃了,她胃口小,能吃下多少啊!
被逼的没办法,她最终还是张口吆喝了起来。
效果很好!至少当天包的那些馄饨都卖了出去。
慢慢的,宋二娘脸上的笑越来越多了,她的馄饨摊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终于,她的摊子从一个挑子换成了一个有着棚子的小摊子了,能招待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了。
经常跑姑苏城的行商都知道在姑苏城外有个清秀俊俏的小娘子在卖馄饨。
她为人爽朗大方,对所有路过的人都不错,要是遇到手上有点紧,不那么方便的行商,宋二娘总是会笑着和人家说,“没事的,下次过来的时候再给!
出门在外,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能力有限,只能请你吃碗馄饨了!”
久而久之,路过的商队都会在宋二娘这边停下来歇歇脚,吃碗热热的馄饨。
当然,也有人见宋二娘这么能干,想着给她找个人家。
对面卖茶水的张大娘就想过给宋二娘找个人家的。
“你一个妇道人家不容易,就在姑苏这找个人家嫁了吧!
找个有田产吃苦耐劳的,这样你也不会太辛苦!”
宋二娘摇摇头,她现在听到嫁人两个字就头疼,她不想再嫁人了,就这样挺好的,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要是在姑苏这边不想待了,收拾了东西就能走。
宋二娘的馄饨摊子摆的很好,她脑子也不笨,没有人教摸索着也能把这个小摊子给支棱起来。
只是让宋二娘没想到的是,她在这里还能遇到自己的长姐。
那个在宫里当女官的长姐!
……
宋二娘看着迎面过来的被众多侍卫和随从簇拥着的三人一下子就愣住了。
看着对面其中的那个女子,宋二娘下意识的就喃喃自语出两个字,“长姐!”
跟着长姐出来的另外两人宋二娘也都熟悉,一个是韩国公府的外孙女永新郡主,一个是刚登基女帝的亲妹妹寿康公主。
姑苏城外那些摆摊的小摊贩们在看到这队豪华车驾的时候都吓的大气不敢出。
队伍里还有龙旗和凤旗,这是从京城来的贵人……
那三个贵人看了一圈,最后还是在宋二娘的馄饨摊子前坐了下来。
大家都隔的远远的,不敢上前。
宋二娘却笑盈盈的迎了上去。
“长姐!”宋二娘用只有她们才能听到的声音叫了一声。
宋芷眠点点头,又看向了她的摊子。
“有什么可以吃的?”宋芷眠问道。
“馄饨,我亲手包的,馅也是我自己调的,有素馅的也有肉馅的。”宋二娘笑着说道。
“给我们煮一点吧!”宋芷眠冲着宋二娘笑了笑。
宋二娘很快就给三人煮了馄饨端了上来。
宋芷眠又拉着宋二娘在桌前坐了下来,大家一边说话一边吃着馄饨。
宋二娘一直都是笑着看着大家。
“日子过的可还行?”终于,吃完馄饨的宋芷眠问了起来。
“挺好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卖馄饨虽然辛苦,但也还是能挣点的。”宋二娘说道。
“买地了吗?”宋芷眠继续问道。
“没买!我一个人下不了地,佃给别人种交完田赋后也不剩下多少了。”宋二娘老实说道。
第360章 番外 宋二娘(二)
宋二娘不知道自己的这句话后来掀起了多大的波澜,她一直到后来才想明白,原来长姐和那两位贵人过来是要查江南田赋的事情。
看着是不可能解决的事情,但长姐和那两位贵人却完成了。
宋二娘不止一次是想,那么多老爷们没能完成的事情最后是三个女子完成了,果然,这世道和长姐说的一样。
人只分有用的和没用的,不分男女!
不管是什么人,总会有点用处的,即使再一无是处的人也能丢到地里当肥料!
这些都是后话。
那天在宋芷眠她们走了之后,大家都围了上来。
“宋二娘,那些贵人没用为难你吧!”
“宋二娘,那些贵人你认识,我看她们和你说了不少话啊!”
“宋二娘,你没事吧!那些贵人居然吃了你包的馄饨呢!”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
宋二娘笑着和大家解释了一下。
“当初在京城因为夫家的事情,其中有个贵人帮了忙,让我摆脱了夫家那摊烂泥。
没成想在这里居然又遇到了,这才多说了两句的。”
大家一听,立刻都明白了。
原来那三位贵人还是青天啊!怪不得人家还在宋二娘的摊子上吃东西呢!
大家立刻对京城贵人的印象好了不少,平易近人,在大家遇到苦难的时候还会出手帮忙,这不是青天是什么啊!
在宋芷眠走后,宋二娘明显有点心神不宁了。
刚刚长姐走的时候悄悄让人在她放钱的那个匣子里面放了一个荷包。
里面有四颗圆润的珠子和四颗笔锭如意的金锞子。
宋二娘一眼就认出来这是长姐的意思,那荷包就是长姐的,和当初自己出京城的时候,长姐让人送出来的荷包是一样的。
长姐不止留下了这个荷包,在他们一行人离开姑苏的时候,姑苏春不晚的掌柜的也悄悄的送来了一块牌子。
凭着这块牌子她可以去请春不晚的人解决任何问题。
想着春不晚在姑苏城的超然地位,宋二娘知道,这是长姐安排的,这是怕她在这边被人欺负没人护着她。
宋二娘将那块牌子收了起来,她觉得自己没那个机会用到那块牌子。
……
“宋二娘,你知道吗,朝廷又出公文了,和你们相关呢!”一个专门拉这边吃馄饨的一个男子突然冲着宋二娘说了两句话。
“和我们相关?怎么?朝廷免了我们这些小生意人的税了?”宋二娘笑着问道。
那人觉得奇怪。
“宋二娘,你今日没进城啊!你怎么知道的?朝廷的确免了你们这些人的税赋。
像你们这种做小生意的,一年的流水也没多少的,朝廷免了你们的税赋。
以后,你们是真正的不用缴纳税赋了!”那人笑着说道。
宋二娘一愣,真的不用缴纳税赋了?
之前姑苏城这边的衙门基本上不上他们这边来收税,都知道在城外讨生活的小商贩不容易……
但正式的公文还是没有的。
现在朝廷居然免了他们这些人的赋税,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不缴纳税赋了。
“真的吗?这可太好了!没想到朝廷还在为我们这些人着想啊!
以后可以挣的更多一点了!”宋二娘也高兴起来了。
过来吃馄饨的那人见宋二娘这么高兴,又告诉了宋二娘一个消息。
“不止是你们这些摆摊做小生意的人有好事,还有一些农户也有好事情呢!”
“什么好消息?”宋二娘又给那人切了点小菜送过去。
“朝廷的规定,农户们每户可以有五亩的地免田赋,家里有战死沙场将士家里可以永久免田赋。
有家人在三大驻军当兵的,也可以免一部分田赋。
哦,当然这些都是要求的,那就是不得作假,不得给那些富户或者地主财主们挂靠,要是查到和那些地主们有什么牵扯了,要严格查处。”吃馄饨的人继续说道。
宋二娘继续点头。
“那还是应当的!这是朝廷给我们这些贫苦人家的好处,怎么能给那些人呢!
放心吧,要是不缴纳税赋的话,农户们比谁都想有自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