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山庄,唐时锦亲手建造,“帝师”所在,地位超然,以文会友……他哪怕是阁老,哪怕饱读诗书,却从来文名不显,从未有过传世的好文章,要不是身为官员,连住进庄子的资格都没有,他又为何要召集诸人?又为何要为他接风?
所以,陈剑儒虽不自知,其实骨子里,着实是一个傲慢的人。
他急匆匆回了县衙,倒也没忘了正事儿,立刻吩咐人去把石碑搬回来。
有他的长随带着,下头人倒也没有阳奉阴违,立刻就去了,然后空着手回来,禀道:“老爷,奴才们去搬的时候,有人说是皇上的人,过来阻止,说这个碑是皇上当年亲手立的,妄动者大不敬。”
陈剑儒愕然:“可是这上头颇多不敬之语,本官正是为了皇上啊!”
长随道:“是,是,奴才也是这么说的,但是那人说道,这碑是什么样的,皇上本就亲眼看到过,皇上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就是不许动。”
陈剑儒简直匪夷所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话怎能用在这种地方??”
长随讪讪,“他们确是这么说的。”
陈剑儒长吸了一口气,烦躁的摆手:“下去吧!”
几人应声退了下去。
陈剑儒立刻传了笔墨,写了一封折子,叫人送去京城。
写完已是黄昏,他回了暂居的院落,陈夫人叫人摆上饭来,便笑吟吟的问道:“老爷今儿可去了财神城?可是极有意思?我与婆母约着,想明儿再去一趟呢!”
陈剑儒本就不快,陈夫人寻常一句话,也觉得话中有话,不由怒道:“外头是这样,回家还是如此!你倒是叫我消停消停!”
他平素对夫人十分尊重,呛着嗓子这么一说,陈夫人不由得一噎,然后收了笑,道:“老爷,这儿是梧桐县,财神爷生身之地!自然处处都是财神爷,老爷不愿听就莫要出去,又何苦冲妾发脾气?”
第926章 恨他一辈子
这个他能不知道?还用她说??
陈剑儒简直气不打一处来:“真真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陈夫人道:“我固然是个小人,可财神爷本就是神仙,老爷再是看不上人家,人家仍旧赫赫扬扬!你们不是讲究君子风度,三人行必有我师吗?为什么老爷就是不肯承认人家厉害呢?”
陈剑儒怒道:“我说过多少回了,我从未说过庆王爷不好!我从来都认为庆王爷有大才!亦有大功!我只是认为,此时,已经到了她该急流勇退的时候!莫要恋权,及早抽身才是大智慧!”
陈夫人道:“老爷说的轻巧,全天下都眼巴巴的看着她,叫她怎么急流勇退?再说了,一时用不着了就叫人家走,这跟过河拆桥有什么区别?”
陈剑儒怒道:“无知妇人!无知妇人!我……我真懒的跟你争!!”
他气的饭也不吃了,站起来就气冲冲的走了。
陈夫人轻轻哼了一声。
世家联姻从来就不简单,她家世不差,本来就不怕他,而且在这件事情上,难得的,她与婆母儿子,完全达成了一致。
毕竟他认准了这个死理儿,跟天下人顶着干,撞了南墙都不回头,她们是真的怕啊!!
她们怕他下一步,会把全家都送上断头台!!
陈剑儒气冲冲的回了县衙。
他一时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正好县试才过,他索性叫人把中举之人的卷子拿过来看了看。
这次县试的题目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陈剑儒一看就皱了皱眉,觉得这个题目出的,实在是有些不大正统,但毕竟已经考过了,他也就往下看了看。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字面意思就是说一个主事之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够贯彻执行,但是当他死了,便做不下去了。
其实就是一种人治和法治的观点论述。
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这一处学子们的答卷都不错,头名是一个叫阮藏锋的人,文章写的极为沉厚正统,论述亦是入木三分,不想县试之中,竟能有如此老成的好文章。
大概的意思就是人治和法治可以并存,同时也强调了君子德行的重要。
陈剑儒反复看了几遍,不由得生出了几分爱才之意。
他有许多弟子,但大多都只是记名弟子,正儿八经拜师的只有五人,年纪渐长之后,已经十余年没收过弟子了。
既然来了,若是合适,收个弟子,倒也可以。
不过现在他们应该去府城了,只不知府试过后,是会先回来,还是直接留在府城应八月的院试。
陈剑儒直看到夜半才歇下,第二日又看了一日,未曾回暂住的院子……可母亲和妻子,居然也未曾派人来叫他!
陈剑儒心寒不已,然后也不知出于何种心思,又去了财神城。
一路溜达过来,见有一间百草茶楼,说是以百草做茶,便进去了。
一进去就发现,这家茶楼,说是茶楼,却又像一个书楼,处处都有舒适坐卧之处,相距较远,又有屏风相隔,而且好几个座次上都摆着书架,从外头看过去,看不到座上有没有人。
但如此景致,却叫喧闹给破坏了,几个人正围在一起说笑,一见他,齐齐转回头来。
然后一个蓝衫青年走过来,神情沉静,气宇轩昂,道:“老先生爱看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