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婆子问:“啥菜啊?”
唐时锦就跟她说了说。
其实就是糟豆腐,这东西跟臭豆腐差不多,闻着臭吃着香。
一般这个菜立春前后才做,但是竹林村气候很凉爽,平时做也可以。
其实做法也很简单,豆腐切块,然后把豆腐块错落的摆碗里,中间留点儿空隙,方便发酵,当地方言叫“丝脑”。
然后盖上布放在阴凉的地方,一般来说,大约四五天,表面就会有一层黏黏的东西,再等个七八天,表面的粘液就会微微发红,甚至长出白毛,这个时候就可以了。
然后加盐、加花椒,加清水煮开。
放凉了之后,再倒进发酵好的豆腐碗,放点儿姜丝,泡一天就能吃了。吃的时候拿葱一蘸,味儿香极了。
周婆子问:“真么?”
“当然真啦,”唐时锦笑道:“不信你们试试,反正也不费事儿,要能成,你们拿罐子装了卖这个,也是一门生意嘛!这东西配馒头面饼都是一绝,还可以打鸡蛋下油煎,你吃吃就知道了。”
周婆子半信半疑,但她说的也没错,家里经常剩豆腐,又不费劲。
周婆子就笑道:“闺女,那我试试,你放心,要能成,婶儿肯定不会忘了你的!”
唐时锦笑着应下了。
要知道,这年头的菜谱,是极其值钱的,除非周婆子真的不要脸,否则她怎么也得表示表示。
但是从原主的印象,以及她的观察来看,这家人还是比较厚道的。
她就走了。
然后周婆子回家就跟家里人说了。
没想到贺老爹当时就拍板了:“试试!做一板豆腐咱试试!”
周婆子吓了一跳:“也不用吧?剩多少先少做一点儿!”
“没事儿!听着不麻烦!”贺老爹道:“这孩子身上,我瞅着有股子运气在,听我的没错!”
于是大家只能提心吊胆的试了,然后半个月之后端上来,贺老爹拿筷子搅了点儿,一尝……顿时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这个味儿行!”
他的大儿子贺十五被他带的好奇起来,立刻也拿了根葱沾了点儿。
入口一股浓烈的咸香。
那个味儿一沾舌头,立刻就刺激出人的口水来,鲜香中还带着花椒汁的微麻,香的人舌头都要咽下去。
爷俩儿话都不迭说了,只闷头吃。
那天晚上一家子干掉了整笼大馒头,要知道平时这笼馒头是要吃两顿的。
一家人都赞贺老爹有见识,要不是他拍板,他们哪能做这么多?
贺老爹也是十分的得意洋洋。家里立刻就去买了罐子,准备明天上县城时试卖。
隔了一天,周婆子悄悄来找了唐时锦,给了她二两银子。
周婆子有些不好意思:“闺女,东西真的是好东西,不过家里现银没这么多,等回头卖卖,婶儿再给你拿二两来。”
还没开始卖就给了银子,这真的是厚道人的做法了。
而且银子不给唐家人,而是悄悄给她,这更是聪明人的做法。
就冲这两点,这家人就可交。
唐时锦就笑道:“不用了婶儿,这银子已是解了我的急难,咱以后处的日子还长,我也不定哪会儿就要上门相求,您千万不用跟我计较,不然就是不把我当自己人了。”
最终周婆子感激的走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
而此时,唐时锦背着竹篓,才刚刚回到家。
第012章 以莲对莲
这会儿,她的利用价值全没了,唐有德气头上把她关在外头也不奇怪,但是没想到,她一进院门儿,朱氏就迎了出来,展颜一笑,慈爱极了:“二丫儿回来了?”
她笑着上前接竹篓:“快放下!进屋喝口水歇歇!”
唐时锦:“……??”
虽然她有点不适应,可其实,这才是朱氏的正常画风啊!
朱氏的表面功夫一向做的好,所以原身才会把她当成亲娘!
唐时锦不动声色的进了门儿。
不一会儿,她的小耳报神就把消息递过来了:“二娘今天出门了,结果一出门就听见有人在骂她,一出门就听见有人在骂她,接连听见了两遭!回来就哭了两刻钟!”
明白了。
唐时锦也没多说,就出来做饭,朱氏立刻也出来帮忙。
其实唐家的日子算是不错的,朱氏有嫁妆,唐有德跟县丞结交也不是全无用处,起码他一个万年不中的生员,却能顶着廪膳生的名头一个月领廪米六斗,一年还给发四两银子。
所以还是能吃饱的。
朱氏发了二合面,然后把挖的荠菜摘了洗了,剁碎掺了一点粉丝肉丁,包了一笼大包。
包完馅儿不够,朱氏又把余下的荠菜也剁了,添了两个。
唐时锦暗暗点头。
心说白莲花就是白莲花啊!
看起来只是巧合,其实都是套路。
这大包一般都是渣爹渣兄一人俩,其它人一人一个……但是每回,总是馅儿不够,所以她和磊哥儿吃的,都是没油没肉的,她以前就觉得自己倒霉,现在看看……人家包子褶上那记号白做的?
于是唐时锦也公然放水,字面意义上的放水,给滴了一小滴灵泉水进去。
下头锅里扔了一把绿豆,上头放上蒸笼,大火蒸熟,二合面的包子皮儿不白,蒸出来却是一股荠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