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至多是倒霉,被当成了一个发作的由头而已。
他这边的情形,很快就被吴不争送到了唐时锦耳中。
唐时锦发作一场,就是为了激化矛盾,得到更多的信息的。
从现在的情形来看,这俩人,看起来浓情蜜意的,其实各有打算。
起码庄芝兰,并非对孔玉临真正倾心的。
想也是啊,庄芝兰爱慕的是桃成蹊那种玉一般的神仙公子,而孔玉临大概是她最不喜欢的那一类人。
不过这姑娘精明势力,并不是恋爱脑的人,她肯定是图孔玉临能给她的好处。
但这对唐时锦来说也没什么不好,不恋爱脑就不会全无保留,她应该不会轻易吐露炎柏葳的身份,毕竟兹事体大,她再傻也知道,这个消息一说出来,不管孔玉临怎么想怎么做,首先要灭的,就是她这个“口”。
唐时锦沉吟道:“先这样吧,盯着点儿。”
吴不争应下了。
唐时锦第二天,就开始在街上转悠。
孔刺史后来送过来的人,姓周,名叫周明滔,是家中的长子,温和宽厚,饱有才华。
唐时锦对这种叔范儿,哥范儿的人都比较有好感,所以几个人相处的还算不错,唐时锦到处溜达着了解市场,品尝美食,偶尔有商会的人壮着胆子上来搭话,唐时锦也会聊几句,于是不几天,本地商会的人就试探着投了帖子。
唐时锦也回了帖,时间定在了三天之后。
早上照例练武,然后唐时锦换了衣服,挽着袖子出来,就见江必安站在门角处等着她。
江必安这个人,身上有种老京城人的习惯,早上喜欢溜达到各种小街小巷,找那些老字号的小摊儿吃早饭。
而唐时锦初到一个地方的时候,也比较喜欢用这种方式去了解当地的风俗。
所以碰到两回之后,两人就有了点儿默契,早上会搭个伴儿出来找地方吃饭。
出了大门江必安就问:“今天往哪儿走?”
唐时锦随便一指:“往东吧,我们快走一刻钟,然后挑一家吃。”
江必安点了点头,两人同时展开轻功,飞也似的往前,约摸一刻钟,她一停,江必安也跟着停了。
唐时锦闻到了油香味儿,但没看到摊子在哪儿,她就溜达着往前走了走,却见墙上写了一句五言诗,以她粗浅的鉴赏水平来看,这字儿还算不错。
唐时锦问江必安:“这诗不错呗?”
江必安点了点头,两人往前走了一段,结果又有一句诗……然后两人下意识的就找第三句,然后就在一处拐角找着了。
顺着这条路往前,就找着了一家小摊子,招牌上写着“什锦豆腐涝”。
正好凑成了四句诗。
这摊子就立在一户人家门前,外头靠墙摆着几张桌子,已经有人坐在那儿吃着了。
这什锦豆腐涝,又叫“都不老”,里头光各种佐料就有十来种,什么木耳小葱菜丁虾米……一眼看过去,白生生的豆腐花浮动在黄亮亮的汤汁中,上头洒着各色的酱料,油香扑鼻,叫人一看就口水直流。
唐时锦过去要了两碗豆腐涝,又要了三份牛肉锅贴。
一起吃了几回饭之后,她就发现,江必安早饭吃的特别多,反正这牛肉锅贴她也就吃两三个,其它的他全都能吃光。
坐下之后她舀了一勺一尝,顿时满足的哼了一声。
豆花鲜嫩,汤汁鲜浓,酱料醇厚……这味儿绝了!
唐时锦搅了搅,连喝了几口,又挟了一个牛肉锅贴。
在北方有些地方,锅贴是一种面饼,但是在这边,锅贴是一种煎饺,这牛肉锅贴,底儿煎的酥脆,上头还是软的,一咬下来,牛肉的咸香就溢了出来,满口生香。
唐时锦点了点头:“好好吃。”
她把一个锅贴吃光:“必安,这几家中这家最好吃,对不对?”
也就这会儿,她能正经的叫一回他的字,江必安只嗯了一声,并没抬头。
第515章 不知道才怪
江必安平时做事利索,吃饭也快,但唯独吃早饭的时候,吃的比较斯文,也很慢。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唐时锦觉得,他应该是很享受早餐这个放空时间的。
所以她也没打扰他,自己吃完了,就东张西望。
这边似乎是一个夫妻店,外头坐着一个四五十岁的妇人,现场做牛肉锅贴,但是这豆腐涝,却是一个大叔从里头做了端出来的。
唐时锦就问她:“阿婶,外头的诗,是谁写的啊?”
那妇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被人问这个,笑眯眯的道:“是一个好心的书生帮忙写的咧。这地方拐古,不写诗没人知道咧!”
唐时锦哦了一声。
隔了会儿,那妇人一碗馅料包完,进屋去端新的馅料,旁边就有人道:“小郎君是外地人吧?”
唐时锦点了点头。
那人明显是个知道底细的老街坊,八卦之心按捺不住才搭话的,知道妇人一会儿就要出来,也没多问,就直接道:“刘婆子说的这好心书生,当年可是一个富贵公子!刘婆子是他奶娘,后来他家里遭了灾,他也瘫巴了,一家子只剩下他一个,刘婆子好心接过来养,听说……”
结果正说着,那妇人就出来了,那人就立刻煞住不说了。
唐时锦也没啥好奇心,也没有再打听,只不过这儿确实好吃,她第二天又过来了一趟,第三天江必安不想来了,她硬把人拖来,又吃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