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姓刘的富商,家中三代单传,就一个儿子,结果得了急病死了,在七七的时候,出了一桩奇事。
就在离他们不远的一户人家,儿子断了气又醒了,但醒了之后就说,“我不是你家的人,我是钱塘鹿尾巷的刘子成。”然后就百病皆消,出门就要回家,就闹腾了起来。
然后这个人回到刘家,问什么都知道,一些私密的事情也都知道,一些小动作也都一样,字迹文风也全都一样,甚至那个没满两岁的儿子见了他,居然叫爹爹要抱抱。
据说三岁以下的婴儿,本来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于是几日之后,刘家人终于确信儿子是借尸还魂了,喜出望外,还跟那家人成了亲戚。
当时吴不争查到这事儿的时候,唐时锦是真的无语。
她就想知道,后世蒲松龄开茶馆儿的时候,是不是曾有江南人拿这个故事换了茶。
哪怕她自己也算是啥啥,但她反正是不信借尸还魂的。
估计这人跟那人的媳妇儿认识,所以才知道这么多事,所以儿子才会认识他,这么一来他家财有了媳妇有了儿子也有了,没准儿还是亲的,这骗子发达了好么!
但总之,当时这件事情传的沸沸扬扬。
是怎么跟李尚书扯上关系的呢?
这个假刘子成考科举的时候,院试中得了案首,宴席上应对得宜,文才又好,被李尚书看上了,想招他当女婿。
但一打听,就知道了这些事情。
他对这借尸还魂,半信不信的,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又觉得此人心思机敏,文才也好,将来必有建树,所以把他收成了弟子。
李尚书当刺史这三年,师徒来往密切,刘家十分豪富,迎来送往没少帮他出银子出东西,甚至连万寿节的寿礼,也接连两年是他帮忙置办。
但元盛帝治下,贪腐成风,这一到节庆,各级官员抢着往宫里送礼,可是没有门路,根本到不了元盛帝眼前。
然后就出了事儿。
一个内府衙门的官员,生了怪病,整个人就跟发了疯一样大叫大嚷……事后有人透了信儿给李尚书,说是他的寿礼有人动了手脚,里头放了药粉,能至人躁狂。
因为偷拿寿礼也是大罪,所以最终才没暴出来。
李尚书一听就吓坏了。
他送的主礼是一个九转寿桃,是玉雕的,每一面都能转,转过来都是吉祥景儿,这是刘子成帮忙置办的。
在这东西上动手脚,不是说没机会,是为什么要给他的礼动手脚?查出来他死,那人也吃不了兜着走!
李尚书越想越不对,就悄悄叫人去查这个假刘子成,结果一查之下不得了,这位居然是鞑靼的探子。
如今天下,西.藏一片早归我朝,称之为朵甘,目前由皇叔靖王爷镇守。而北方的鞑靼国,虽然也早早称臣纳贡,可其实,一直也没断了种种挑衅,咋说呢,国际形势紧张。
所以鞑靼之事,格外敏感。
更何况李尚书这个,不光是收了鞑靼探子当徒弟,还用了鞑靼的礼进贡!
这可是寿礼!要是没被内府衙门截下来呢?那不就到了皇上手里?
两家密切来往了两年,谁能证明他没参与?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李尚书吓的魂飞魄散,于是找了个机会,做出了一个意外,假刘子成夫妻都死了。
这事儿已经十来年了,李尚书都快忘了,乍然被唐时锦提起,吓的手脚都凉了。
第614章 把天下人骗的好苦
李尚书一党和赵守拙一党斗了这么多年,互相手里都捏着对方不少把柄。
但这些政客们就是如此,他们一般都是谋定而后动,除非有把握能彻底把人锤死,否则绝不会轻易出杀招,不然万一没弄死,那接踵而来的报复,谁能抗的住?
可现在,是赵守拙率先挑衅,一个不慎,那就是九族的命啊!
李尚书当然不会客气,也不敢客气。
唐时锦垂着眼在脑子里捋了捋。
其实论起政治,她真不算擅长,也就仗着如今地位超然,否则,她真不敢跟这些人精子玩心眼儿。
可是这中间隔着沈一意的一条命。
隔着桃六郎一个玉一般的神仙公子。
只要想到他们,她就无惧无畏。
戚曜灵和花晟林进来,就见她眼含泪光,怔怔出神。
见到他们,她急定了定神,长吸了一口气:“回来了?”
戚曜灵上前帮她换了热茶,一边道:“师父,李若行走了?”
唐时锦点了点头,戚曜灵柔声道:“师父,你也不要太着急,这些人在朝上混了这么多年,本来就不是轻易能对付的了的。”
“我知道。”唐时锦长吸了口气:“放心,我没事的。”
戚曜灵没再多说,点了点头。
几人用了饭,唐时锦在房里等了会儿,炎柏葳才急匆匆过来,唐时锦也换好了夜行衣,道:“安排好了?”
炎柏葳点了点头,戚曜灵道:“师父,我也去吧。”
“不用,”唐时锦道:“又不是去打架的,有影卫呢,你们去睡吧。”一边说着,就与炎柏葳一起出来了。
两人今晚出来,是为了找王恂实的。
在唐时锦看来,在这样的皇帝治下,所有的官员,几乎没有一个是清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