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下乡的妹妹回来了_老胡十八【完结】(375)

  太奇怪了。

  舒今越听她别别扭扭的说了几句,还开玩笑说:“你啊,管他干嘛呢,做好自己工作就行。”

  只要能把这个单子拿下,拿下一半的货款,她一套四合院的提成就到了。

  晚上,徐端回来,舒今越少不了要给他说一下自己的发现,夸两句田美芝。

  徐端对这种话题兴趣缺缺,但也没打断她,直到她说完才道:“对了,王曼丽的病好了吗?”

  “暂时算是好了,生理上的痛苦已经解除得差不多了,但她这人的性格你也知道,爱多想,只要不多想的话还行。”

  徐端点点头,“今天王老师上厂里找我,参观了一圈,也给我提了一些很实用的建议,他愿意到我厂里来帮忙,现在唯一的担心就是王曼丽病情反复。”

  今越替他高兴,“王老师到你那儿,倒是如虎添翼。”

  “嗯,胡阿姨说省里要组织一批考察团去广交会,她给我留了一张门票。”

  “广交会?”舒今越一下子坐起来,八十年代的广交会,那是一票难求啊!

  听说不少人为了买一张入场券,那是绞尽脑汁,什么手段都使上了,好些厂家进不去怎么办呢?那就混,装成打扫卫生的,或者装成外宾,身上绑满自家产品,只要混进去了总能得到点机会。

  要是连混也混不进去,那就在大门口另辟蹊径,打广告、发传单,去外宾买家休息的宾馆、吃饭的饭店门口搞推销,抓住一切能推销的机会赶紧介绍自家产品,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好些靠毛遂自荐而接到大单子的乡镇企业家的传奇故事。

  舒今越自己倒是不用去这样的场合,她现在的病人都多到看不完了,不用去打广告,“二哥呢,他有票没?”

  “我正在帮他找,应该快了。”

  明越制衣厂要是能去一趟,哪怕谈不成大的外贸单子,见见世面也是好的。

  俩人说了一会儿,今越第一次意识到,王明朝老师对徐端接下来要做的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说,他是徐端的专业启蒙老师,徐端又是徐思齐的启蒙老师,徐端要是能把自己的老师和徒弟都收归麾下,技术问题将得到飞跃式的突破和进步,对于接下来的广交会,徐端的信心肯定会大增。

  所以,第二天中午,今越抽空又去了王家一趟,给王曼丽复诊。

  结果跟她预料的差不多,身体是基本好了,在这么长时间的中药调理下,她的激素水平已经趋于稳定,身体各项机能也没有急速下降。

  能维持这样的水平,舒今越已经很满意,王曼丽也满足了。

  回到家,今越也没闲着,把临床内科学的高血压病诊治规范看了一遍,又把中医书籍里凡是涉及类似高血压症状的疾病和病案都看了一遍,一无所获。

  她搞不懂了,王马特的高血压怎么就这么难治?

  甚至,为了从西医那边寻获灵感,她还找莫书逸姚青青一家三口吃了顿饭。

  莫书逸听完她对王马特病情的描述,又把他们能想到的疾病病因都对了一遍,全都排除了。

  “这是有点难办,晚上我打个电话给佐藤老师问一下,看他会不会有头绪。”他的想法是,疾病是多种多样的,目前人类能认知到的或许只是总数的一个零头,还有很多很多疾病不是不存在,而是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诊疗手段还认知不了。

  很多病都是慢慢的遇到多了,大家才给它命名,给它做病因研究,做流行病学调查,统一一个全球通用的治疗方法出来,再加入到教科书里面,划入以后的医学生们的医学体系中。

  他们目前正在做的,或许恰巧是“发现疾病”这个过程。

  姚青青听他俩你一言我一语的什么疾病什么发现的聊,也听不懂,就专心的照顾儿子吃饭。

  他们的儿子会跑会跳之后,胃口更是巨好无比,生生把自己吃成个小胖子,一桌子的菜就没有他不吃的,甚至红通通的辣椒他都想尝两口。

  今越看着就想笑。

  “对了,你上次那个单纯转氨酶升高症的病例,写好没?正好我也要投稿,就给你一起投了。”

  “投哪儿?”

  “京市的《卫生报》。”

  这是目前龙国医疗卫生领域最好的期刊了,舒今越目前还没投过,她只投过中医药类的,影响力也很有限,毕竟中医会看卫生报,但西医可不会看中医药报,这就是目前两种医疗体制不一样的“待遇”。

  “我有个当年在苏国一起留学的师兄,他在卫生报当副主编,我给你试试,你这个例子是用中医药破解疑难杂症的典型案例,他应该会感兴趣。”关键是还上过报纸,这也是一个加分项。

  舒今越连忙谢他。

  “你也帮我们科解决过不少难题,咱俩就别谢来谢去的,我还想请你帮忙呢。”

  “你说就是。”

  “家里虽然有保姆和冯大妈,但青青还是不放心,她现在中午还要回来看一趟孩子,你看能不能问问徐端,他人面广,又是做这个行业的,我们想买辆车。”

  舒今越也就去年还是前年来着想过一下买车的事,这两年一忙起来又忘了。“行,晚上我就跟他说。”

  但莫书逸和姚青青的话也提醒了她,徐端目前天天骑着自行车跑来跑去的,天气不好弄个灰头土脸,出去谈个事情也不方便,哪还有大老板的派头。她自己倒是不出远门,到诊所的距离走路就当锻炼身体,再远点坐公交骑车都行,对汽车的需求不是那么大,她就把要给徐端买辆车的事给忘了。

  回家之后,今越先看了看自己存折,佐藤静香的钱一打过来,她又成了小富婆。以前收入一千块她能兴奋三天,现在看着存折上将近七位数的存款,她反倒心如止水。

  晚上跟徐端说想买车的事,不仅他们自己买,莫书逸姚青青也买,正说着舒文明听见,他一琢磨,也要一辆。

  徐端问清楚他们各自要什么牌子什么型号,第二天就去找人,当天晚上那边就通知可以去看样车,车子都是已经卖出去的,跟客户联系好,找个宽阔的大马路看一下,试驾一下就行。

  舒今越和姚青青当即看中一辆红色的雪佛兰,小巧精致,徐端和舒文明则是看中京市吉普,高大帅气。

  最终,本来说好的送徐端的车,变成了今越给自己买了一辆红色雪佛兰,舒文明则是如愿买了吉普,直接扔一把钥匙给徐端,“我也不是天天开,就停在家门口,你啥时候想开就开。”

  去年下半年,省政府出台城市居住环境改造项目,以柳叶胡同为首的很多老城区开始改造,除了自来水入院、排污管道入院之外,重点是改造胡同公共区域。进出道路上私搭私建的小房子、小厨房、砖头、煤堆,全部限期清理,院墙外破损的地方统一修葺粉刷,把两个公共厕所重新改建之后,原本逼仄的胡同道路居然都能把车开进去了。

  长时间停在大院门口肯定不行,但偶尔停一两个小时也影响不到别人。

  当场付了定金,一个星期后,车子就送到书城来了。

  那是1987年的夏天,书城市最热的时节,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一高大一精致,两辆汽车开进了柳叶胡同,停到了16号大院门口!

  男同志们都更喜欢吉普车一些,女同志就围着那辆红红的会反光的小轿车转来转去,恨不得摸两下。

  李大妈趁人不注意,狠狠地摸了两把,仿佛手上就沾了钱味儿似的,她决定了,晚上睡觉就不洗手了,她手上可是沾着老舒家的钱味儿呢!

  孙大龙扶着大肚子的钱春花在吉普车前看了又看,小声说:“媳妇儿,你说咱们这辈子有可能开上这么一辆车吗?”

  钱春花也不敢想,她甚至都没勇气私底下悄悄问问今越,这车子买作多钱,总觉得那肯定是一个离自己非常远的天文数字,不问了吧,省得问了又买不起,心里还酸。

  但她还挺有信心的,摸着肚子说:“咱俩买不起,就攒着钱,给妞妞和肚子里这个买,我就不信我的孩子会买不起。到时候啊,咱们努力挣钱,尽量托举他们,能托举多少是多少。”

  “嗯,妞妞下星期就送去少年宫学画画吧,我听说舒文晏家萌萌在那里学游泳,芽芽学书法,就连小平安也找了个武校的老师,学武术呢。”

  “好,可不能让妞妞落后了。”

  跟他们一样满怀期望的人家可不少,像杜爱国范秋月,范秋月现在工资高,已经不在一线搞生产了,带出几个徒弟后,被舒文明提到车间主任的位置上,工资说出来都能吓邻居们一跳的程度。

  只见她一眨不眨看着那辆红色小轿车,“咱们再狠干几年,到时候也买一辆今越这样的小车开开。”

  “这会不会有点小?你们女同志就喜欢小的,没意思。”杜爱国小声嘀咕,这家里现在可没他做主的份。

  “谁会不喜欢小巧精致的东西呢?除了男人身上那玩意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yanqing/20_b/bjZ4x.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年代文 穿书 种田文 老胡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