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之前有些误会,那也是我家那个泼妇的错,这都给她关祠堂了,要是大嫂不解气,我绝不放过那个泼妇。
你们放心,只要我在,村里哪个敢欺负你们。”
王维维腹诽,暗自翻了个白眼,但明面上还是赔笑着,不想过多搭理秦德。
秦德见王维维不说话,转念又说道,“大嫂,你看你做的饭菜这么好吃,又不去做生意实在是太可惜了,要不将这菜的配方告诉我,也算是不浪费了。
再说你们孤儿寡母的,拿着这配方着实没什么用,要是被人知道了,起了什么歹心那就不好了。”
村长和帮忙起房子的秦大牛几个嘴角扯了扯,秦德这家伙的脸皮可真不是一般的厚。
都分家了,还追问人要菜方子。
看来这秦家老宅的,果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大郎媳妇这些年受委屈了。
王维维皮笑肉不笑,“就班门弄虎的手艺,也不至于让人起了歹心吧!
我这几个菜又不是什么绝密,小丫都知道做。
只要你舍得放油放盐,口味都一样的。”
秦德见王维维直接拒绝自己,面色不太好看。
秦母脸色也不是很好,“大郎媳妇,都是一家人,方子你拿着也没用,再说,酒楼还是之前大郎赚的。
大郎他……哎……你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大郎留下的产业败坏吧!”
王维维讪讪,不敢苟同。
看向村长等人笑着说道,“反正一个教也是教,教一群教也是教,村长,大牛几个,你们家媳妇要是想学,也可以来学,我都不拘的。”
王维维话音刚落,村长几人激动不已。
尤其是秦大牛几个,他们一连半个月都在吃王维维做的饭菜,现在回家吃自己媳妇或者是老娘做的,完全吃不下。
还想着过几天竣工了,再也吃不到了呢?
现下王维维肯将这手艺教给他们媳妇,他们别提有多开心了。
虽然刚刚还在嫌弃秦德厚脸皮,现下变成他们自己,拒绝的话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大郎家的手艺实在是好,要是学一两招,去镇子上酒楼帮工或者是自己开个吃食店,再不济村里红白事帮忙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一想到这,村长几人连忙朝王维维顺带着秦母一块儿道谢。
秦母虽然有些舍不得王维维免费将菜方子贡献出去,但是王维维话都说出口了,又看这群人这激动道谢的模样,有些享受。
秦德则是一脸黑线,猛喝了几杯茶水,盯着王维维的脸蛋发愣了一会儿,气愤的走了。
秦母睨了一眼王维维,赶忙追了上去。
“对了,大郎家的,听说你要收留二狗子和小丫?”
村长见秦母和秦德走了,挺着圆滚滚的肚子有些羞涩的说道。
真的是太丢人了,本来是为了二狗子和小丫的事情过来的,却没想到被大郎家的手艺折服,吃撑了。
王维维愣了会儿,没想到村长是为了这件事来的,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拿了出来。
“是的,家里孩子多,又没什么帮手,小丫和二狗子是个勤快的,我看他们可怜,又求着让我买了他们,所以我也就答应了。
要不是他们是村里人,人品也过得去,又是个勤快的,我也不会找这麻烦,多养两个孩子。
村长你也是知道我家情况的,所有的重担都在我一个人身上,这两个孩子勤快,也能帮我们减轻点负担……”
村长听了王维维的说辞,有些失望。
但也没再说些什么了,撑着圆鼓鼓的肚子慢悠悠走了。
24村里货郎
王维维刚想收拾残局没想到秦母去而又返。
“大郎媳妇……不对,大娃娘,今后你可不能这样大方了。
吃食方子多宝贵啊,都可以当做传家宝的。
你就这么大大方方的教人家?别到时候费力不讨好。
这次也就算了,讨好村长,你们一家在毛头村也方便些。”
秦母边说着,边帮忙收拾碗筷,“这些碗筷放哪里?”
“给我就行了。”
小丫在秦母的注视下,急忙将秦母手上的碗筷拿走。
秦母看着小丫这麻利劲儿,有点不是滋味儿。
虽说买个丫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总归今时不同往日了。
秦母看着王维维一脸油盐不进的样子,叹了一口气。
“大娃娘,你之前不是让大娃和二娃家去拿稻草了吗?
我和你爹说了,再分你们点稻草。
你们以后不用偷偷去拿了。”
王维维手上一顿,看了眼一旁的大娃和二娃。
大娃和二娃相互看了眼。
好像是在说,不是挺隐蔽的吗?怎么会被发现的?
……
王维维没想到秦母说的分稻草给她们,分的还不少。
有了这些稻草,她估计这个冬天都可以做草鞋生意了。
这可把大娃和二娃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
并且哥俩已经在村子里组织了一个草鞋货郎队,全都是一些半大的孩子。
王维维草鞋做的多,各种各样的码子都有,但大多都是男人的。
村里大冬天还穿草鞋的多是男人,只有少数几个在婆家当牛马的女人才穿草鞋。这样的人家,估计也不会买草鞋。
一连几天,草鞋越卖越顺利,大娃和二娃将搓草鞋的重任转移至三娃和四娃的手上。
他们两个则是将重心放在编织草鞋上。
王维维又要做芦荟胶,又要设计房子,还要带小妹妹。他们不忍心她再来没日没夜的编草鞋。
但是事与愿违,大娃和二娃还是比较适合搓绳子。
他们编织的草鞋都不能看,更别说拿去卖了。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三娃和四娃,还要小丫编织的草鞋到是有模有样。
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编织的草鞋能和王维维在一个水平线了。
就是这速度远远不及王维维的。
做鞋的人一多,厨房的地方就不够了。
今天出太阳了,雪也化得差不多了,本来在院子里编草鞋是最好的。
但是王维维的院子没有围墙,甚至是篱笆都没有一个。
最近他们家卖草鞋赚钱了,总有一些人绕远路在他们家门口路过,太烦人了,但又不能说什么。
看来,在房子没有砌好之前,她得先弄个篱笆出来,隔出一点距离。
王维维想着,拍了拍手起身,“你们先自己编着,我去把那些换到的菜处理一下。”
这段时间,她的那些酸萝卜已经被这群小崽子造的差不多了。
她还以为可以留到过年呢?
没想到这群小崽子拿她的酸萝卜去收买人心。
这次换的蔬菜白菜是最多的,大约有五十斤左右,刚好她可以做辣白菜。
白萝卜她换了些,又从村长媳妇和许嫂子那里买了些。估摸着有一百多斤,她可以多做些备着。
王维维突然想起来家里盐和辣椒都不够了。
“大娃,你知道村里除了村长,谁家有多余的盐和辣椒吗 ?”
大娃还没开口,二娃抢着说道,“货郎家里有,之前我们都是拿鸡蛋去他那里让帮着卖的。”
“那你们知道货郎那里盐和辣椒怎么卖的?”
王维维边洗着萝卜边问道。
二娃摇了摇头,他卖鸡蛋的钱之前都要交给王维维的,在货郎那里根本买不起东西。
“娘,我可以带你去。”
“行。”
王维维甩了甩手上的水,在身上擦了几下,起身对着大娃说道,“大娃,剩下的你让小丫帮忙编,你帮我把这些萝卜洗了切了,等我买了盐回来直接腌。”
大娃应了声。
王维维便和二娃快步往货郎家去了。
货郎姓李,名小军,二十五左右,时长去镇子上买些日常用品拿到周围的村子卖,赚些差价。
平时也收山货和姑娘、妇人们的绣品,替她们代卖,赚取中间费。
两边生意做下来,也能赚取不少银钱,再加上他媳妇王美丽在地主家干活,家里日子算是村里过得比较好的。
因他走街串巷到处跑,周围几个村子的人都叫他李货郎。
李货郎家十分好找,因为卖货,家门口特意留了一个档口,一眼过去就能看见。
来到近前,王维维看到他家用砖瓦垒起来高高的院前,深深羡慕了。
二娃敲了敲虚掩的木门,喊了句,“大炮!”
里面传来了妇人疑惑的询问,“谁呀?”
“大炮,你老大来买东西了,你还不快点出来。”
屋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门吱呀一声打开,伴随着妇人尖锐的叫骂,“你要死哦,跑这么急干嘛,要撞死你老娘啊!”
李大炮嘿嘿笑了笑,“老大,老大娘。”
王维维一头黑线,老大娘,这是什么新型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