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璐听到这话,感觉里面的内容有点丰富,八卦上线了:“难道我妈还能换一个?”
冯上清就没法说,当初陆家非得塞给自家一个十四五岁的姑娘,可没说给他们冯家哪个儿子。
陆双双是老爷子先领回家,然后同冯上清定的亲。给哪个儿子定亲,还得看孩子们的意见,得说,冯家老爷子那是比较开通的。
陆双双为自己正名:“我那是看上你勤快,能挣钱,知道过日子,可不是看上你的脸。”
冯上清怎么那么不相信呢。他要是长相磕碜,陆双双能多看他一眼,才怪。
陆双双那算是解释不清了。当初她一眼就瞧上认识药材的冯上清了,心说以后两人一块挖药材能攒点私房。
真的不是因为冯上清的长相,谁知道,这男人心里,还九曲八弯的,挺把自己当回事。
算了,解释不清就不解释了,让这个男人瞎骄傲去吧。
年前娘家,婆家都算是走动过了,四口人都放假了,开始专心过年。
不过冯上清那边不行,放假同不放假没什么区别,都是一个厂子的,头痛感冒什么的,过来招呼一声,冯上清就过去医务室那边。
以往那是冯上清一个人加班,如今是冯上清带着冯璐一块加班。爷俩,也能忙得过来。
没办法临近过年,感冒的人突然增多了。天气一冷一热的,可不就感冒了吗。
爷俩的午饭都是郭向东给送过去的。郭向东算是明白,老丈人家里的人缘,为什么在大院这么好了。
别看冯璐不在场子工作,可人家在场子这边做什么,都没有人盯着,视冯璐为厂里的人,因为人家冯璐做到了,真的就在医务室这边,做着最踏实的工作。给冯上清打下手。
陆双双都说,你们爷俩这假算是放了还是没放?比上班还忙呢。
晚上回家,冯璐在家属院喷洒消毒液,味道不好闻,可大伙都知道领情。
张大妈同孙婶还拿出来自家储存的艾草点上一把,在院子里面到处熏。
人家张大妈说里:“谁知道哪个办法管用对不对?咱们这算是中西医结合。”
小娟看到大院里面的气氛,算是知道住在大院里面的好了。在外面谁管你这些。
难怪季峰让她住在大院里面,说他不在家里,小娟自己身边有个帮衬。
哪怕是自家人闹矛盾了,还有邻居帮衬呢。
开始小娟不明白这个道理,现在真的明白了。这一个大院住着,抬头,低头都是人情。
就说这过年的菜。真要是谁家,赶上家里一时不方便,就在大院转一圈,那都能凑一桌子过年的菜。
一家送一碗年货,能让人凑合过个年。
看明白了,所以小娟也开始行动了,买了半袋子的面粉回来,特意招呼张大妈同孙婶过来帮衬着她揉面,烧火。
连陆双双都不好意思看着,出来帮忙了。
毕竟人家小娟说了,我从来不知道,过年是这样的,家家都要拿手好菜同大家分着吃,我也没有别的本事,就烙饼还不错,今儿我多做点,给大伙分分算是我的心意。
重点对着陆双双说了:“冯璐喜欢吃我烙的饼子,婶子回头多给你拿上两张。”
那必须帮忙了,虽然不待见小娟,可不能委屈闺女的嘴。
第233章 春风吹满地
小娟那也是学聪明了,知道过日子不能独,你看看冯璐,在大院里面人缘多好。
冯璐同人闹矛盾的时候,一大院子的人跟着冯璐一块收拾外人。
她同婆家闹矛盾的时候,一个向着她说话的都没有,虽然自己是后来的,可也不应该这样。
人不说吗,秦桧还有两个相好呢,她怎么就混到这份上的,一个朋友都没有。
人家小娟就看出来了,
这大院里面只有张大妈同孙婶说话仗义,只要她做的好,没道理这两人只同冯璐一个人好。
这不是人家小娟开始同张大妈孙婶子靠近呼了。
平时小娟回村收东西的时候,都询问一声,张大妈同孙婶有什么需要的没有。
或者收来好东西,也都同张大妈孙婶先透个话,但凡张大妈孙婶需要的,谁都不给,专门给张大妈孙婶留着,一样的价钱,可这份心意那不是让张大妈同孙婶怪高兴的。
还说呢,咱们大院风水好,你看看刘翠那性子变了,小娟都懂事了。
可要说同冯璐比,那是不能比的。好在人家小娟也不追求人缘上超越冯璐,人家只要挣钱比冯璐多就成。
用张大妈的话说,冯璐那是带着我们讲文明的。这大院论懂事,谁能比的上冯璐。
不说其他的,就说人家放假过去医务室帮忙的事情,连肉联厂这边的领导都心里有数,这不是年前特意多给冯璐发了一份员工福利。
冯家两位在肉联厂上班的,肯定是不缺这个东西,可情谊她得领。人家视冯璐为自己人。
冯璐高高兴兴的,还特意说里,她就是在肉联厂长大的,就是咱们大院的孩子,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那话说的,张大妈都特意学了,张大妈说了,以后孩子们得奖的时候也这样说。人家冯璐带起来的,都是这样的风潮,小娟那是真的学到了。
大的学不来,她就是靠着从肉联厂倒腾出去的差价赚钱的,可小的能学,为人处世自己能学。
小娟烙饼各家都送了两块,虽然搭进去半袋子面,可人气回来了。你看这小媳妇还是会做人的。
至少因为电视那点事非,大伙都不提了。而且小娟的手艺得到了认可。
小娟婆婆心疼够呛,说小娟被人捧晕头了,谁家白得两块烙饼,能说不好吃,那不是傻吗。
可人家小娟说了,那是我们两口子的事情,花的也是我们自己的钱。她乐意往外送。
季峰妈气的头晕,半袋子白面呢,一家人精打细算能吃一个月。
人家小娟也不会把这样的好事给季家按头上,本来就是她自己的心思,同季家有什么关系。
有张大妈同孙婶子在,真不怕别人误会成季家突然大方了。人家两人帮着小娟说的明明白白的,因为大方,都让婆婆不待见了,天天在家里被数落。
哎呦,人家小娟那是背负着压力在给他们送吃的。
你看小娟都学会利用舆论了。自己没事都感叹,从这些人精在一块,学的东西确实多。
她婆婆没有学出来,纯粹就是小气,一家子过日子紧吧出来的。
人家小娟还邀请大伙过年这几天过去家里看电视,反正邀请不邀请,大院的孩子都是要过去的。
家里都乱糟糟的,索性就更乱些好了,糟心的也不是她一个人,她一个做买卖的,不怕家里热闹,不怕人多。
没准能多谈出来几笔买卖呢。小娟这算是想开了。彻底放飞了。
至于季峰妈闹不闹心,只有她自己知道,反正平时她嘴上长期说,儿媳妇容不下人。这下好了,儿媳妇容得下了,看你兜不兜的住了。
冯璐偶尔都能听到小娟哼山歌,这是什么情况:“最近幸福感特别爆棚。这大院前所未有的和谐。”
郭向东:“知道有个男人的好了吧。”
冯璐心说,同你有什么关系:“我是说这阵子吃了好几顿小娟的烙饼了。”
郭向东对着冯璐相当无语。小娟让你幸福的?重点是不是错了。
然后人家郭向东放假,就专门去找小娟学了烙饼的手艺。媳妇的幸福,绝对不能因为别人。
人家郭向东的标准就是,不说比小娟做的一样,可至少能让冯璐不至于心心念念都是别人家媳妇的手艺。
小娟看到郭向东,认真学这个:“你一个上班的男人还学这个,你可真是知道心疼媳妇。”
郭向东:“比不上你家季峰。电视都给买上了。”
小娟那也是才知道,他们家买电视的时候,郭向东那时候还没有退股呢,那是两家的钱买的电视。
小娟不好意思了:“季峰这一半天就回来了,不会耽误回家过年,听说挣了不少。”
除了同郭向东能这么说,同别人肯定不会说的,也是知道人家郭向东两口子,明知道挣钱都不掺和这些事情:“我同别人不会这么说的,那不是这点事瞒不住你吗。”
向东:“那是季峰辛苦挣来的。冒着风险呢。别人羡慕不来,这手艺我觉得我学差不多了,谢谢你了小娟同志。”
然后人家郭向东就走了,自己都把钱拿回来了,还说这个做什么。挣多挣少都同他没有关系。
小娟不是那个意思,就是想要表达一下,自己想要交好他们两口子的心。
季峰电话里面说,没少得到向东朋友的帮助,主要是想说感谢郭向东,郭向东现在入股他们两口子也认可。
可郭向东就没有这个意思。小娟心说,这年头送钱还有送不出去的?这地方,真的很刷新她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