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176)

  渔民和海女珠女都一样,寿命总是短的,不到老年便会被风湿折磨,即便花大价钱去买药酒也没什么用。

  人还没有老,身体却已经垮了,只能期盼着孩子有孝心,愿意给自己一口饭吃。

  朱嘉禾八岁就跟着娘出海,十三岁从娘手里继承了小船,她一直攒着钱,想攒够在城里买一间小屋的钱,带着爹娘搬过去——可搬过去了,又靠什么维生呢?

  生计就在海边,倘若离开了大海,一家人只能饿死。

  城里有老人,海边却没什么老人,或许活不到老也是好事。

  否则年老了要日夜受折磨。

  改行,换一条生路,这是朱嘉禾十三岁开始就打算好的事。

  她想过许多,或许可以去当小贩,或许可以给大户人家当丫鬟或婆子,可她一个人的生路好找,爹娘怎么办?

  找不到一家人的出路,她便只能继续干着海女的活,耽搁到了现在。

  “怎么一路跟着我们?”楚如敏奇道,“有事?”

  同伴躲到了朱嘉禾的身后,朱嘉禾面色潮红,羞耻的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她微微张嘴,却只能结结巴巴地说:“知、知道是、是钱阳那边来、来的大人……”

  “想、长长见识……”

  楚如敏笑道:“见我们能长什么见识?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倘若要长见识,还是得去读书。”

  说着,楚如敏还毫不客气的伸手捏了捏朱嘉禾的臂膀,她惊叹道:“真是壮。”

  朱嘉禾脸更红了,她低埋着头:“小女是个粗人……”

  “你好好读书,只要脑子灵了,又有力气,什么做不得?”楚如敏也猜到这两个海女为何跟着自己,“放心吧,咱们虽然是过来造船的,不过放在首位的还是百姓生计,以后海女和渔民大约也不必日日出海。”

  “还是得有大船,出一次海能吃一个月,这才是好事。”楚如敏转头看向自己的同僚。

  同僚托着下巴点头:“渔船得有放鱼的船舱,听说有些鱼被拖上船要不了多久就会死,船舱里倘若有坚冰将鱼冻起来,一次出海便能在海上待好几天。”

  “今冬能多挖些地窖用来存冰。”

  “硝石制冰成本太高,成功率也太低了。”

  “渔民用的船也要设计才行。”楚如敏,“你来?”

  同僚无奈道:“让学生们先试试吧,总得给他们机会,一直打下手也练不出来,太缺人了。”

  “学生……”朱嘉禾忙问,“是徒弟吗?大人!你们还缺徒弟吗?!”

  她扑通一声跪倒,匆忙地伏身磕头。

  楚如敏和同僚被吓了一跳,忙惊恐地伸手想将朱嘉禾扶起来,可朱嘉禾的力气太大了,两人不仅没把她拽起来,还差点被她带得也跪倒在地。

  “你快起来!”楚如敏急道,“你这是求我还是害我?!既然扫过盲,应当也知道咱们如今不许跪拜,你是要害得我被赶回钱阳吗?!”

  朱嘉禾被吓得猛然站起,她缩着脑袋,看起来竟有几分可怜。

  楚如敏叹了口气:“就算收学生,那也是从学校里挑,像你这样只是扫过盲,书都没看过几本的,就算收了你,也不过是平添麻烦,你要是想学,就得回学校去。”

  “只要回学校去,就能学造船?”朱嘉禾激动得突然大喊。

  被吓了一跳的楚如敏愣了愣,她偏过头:“倒也不是,不过总有机会,更何况读完书你就算不能学造船,也能考女吏,如今缺人的地方多。”

  “倒不必只盯着造船。”楚如敏,“更何况还有各种厂子。”

  楚如敏揉了揉鼻梁:“更何况也不是老时候,就是只有老师和学生,没有师父和徒弟,什么跪拜奉茶,以后别再做了。”

  朱嘉禾茫然地看着楚如敏——她有些不明白,倘若不跪拜,不奉茶,不发誓要伺候师父,给师父养老,师父凭什么把手艺教给她呢?这和扫盲也不一样啊!师父教的可是安身立命的本事,是可以代代传下去的!

  “老规矩现在不顶用了。”楚如敏看出了朱嘉禾想问什么,她耐心不错,还是平和地解释,“造船得会画图纸,哪怕开头不会画,也得能先看得懂,知道吗?”

  朱嘉禾点头:“我晓得的,以前也看过。”

  楚如敏:“那行,我们走了,你们也别跟,要想有好前途,先回去上学。”

  同僚也在一旁说:“倘若是对造船感兴趣,也未必一定要去学造船。”

  朱嘉禾最后只能目送她们离去,她恍惚地站在原地,和同伴一起望着她们的背影发呆,两人吹着海风,鼻尖是浅海处传来的腥臭味。

  “我、我要是继续去上学,也能和她们一样吗?”朱嘉禾喃喃自语。

  同伴好奇道:“什么一样?”

  朱嘉禾:“像她们一样……看起来什么都知道。”

  “也敢……把头抬起来。”

  她离开海边后从来不敢抬头,进城的时候总是避着人走,海女没有体面的长裙,干得也是卖力气的活。

  这么多年,她没见过大家闺秀,也没见过什么女先生。

  她身边的女人都和她一样,不敢抬头,不敢说话,只有回到海边,待在和她们一样的人周围时,才敢说话做事。

  可不是所有人安于现状,她们也想改变。

  只是……从来找不到离开的途径。

  去给大户人家做丫鬟,做婆子,是比在海边靠天吃饭好。

  可总归是去给人做下人。

  同伴没说话,两人沉默了许久。

  “去上学吧……”

  “总得试一试。”

  第244章 海边生计(二)

  细网捞上了无数磷虾,其中也夹杂着不少小鱼,渔民将小鱼挑拣出来,重新扔回大海,只留着这些小虾。

  “这东西又没肉,能拿去做什么?”渔民冲自己的掌心呵了一口气。

  近海冬日偶尔也会结冰,不过倘若没有礁石,那便还有能打渔的地方。

  磷虾数量颇多,倘若网细,总能打上来不少,这玩意几乎全是皮,根本没什么肉,卖也卖不出去,渔民们就算打到了,也最多稍稍留一点回家煮汤,剩下的全都丢回大海。

  不过如今海边建了不少砖砌的暖屋,即便没有阳光,也能将这些小虾弄出虾干,销路也不知道愁不愁,不过他们只要把新鲜的虾送过去就能拿到钱。

  天一冷,鱼便躲进了深海,海面上能打到的鱼越来越少。

  靠打小虾,也叫他们多挣了不少日的钱。

  除了渔民,海边的老弱也能捡些海菜,送去暖房,那边也收,虽然价钱不高,但比起以前到了深冬无鱼可卖好上不少。

  “卖去城里吧?”

  “听说要卖去太原。”

  “路上不会坏?”

  “那是你没见着烘得有多干,一捏都要碎,听说拿来煮汤很鲜,还有咸味,盐都不必多放。”

  “听说官府还在让大老爷们从倭国把海带回来,海带是个什么玩意?”

  “不清楚,好像咱们这不长。”

  “跟海菜差不了多少吧?反正不像土里长的菜。”

  “说那玩意能治大脖子病。”

  “嚯,那确实是好东西,要是真能养起来,我娃就不必上船了。”

  “没想到纸钱还真顶用,上回我拿那钱进城,真买到了针线和米面。”

  “说多少回了,叫纸钱不吉利,那叫纸币。”

  “差不多差不多,不过米面还真是便宜,我家几个伢子这辈子头回吃馍馍吃到饱。”

  “可惜挂面不经放,不然买些面条回来,平时做饭也能多糊弄几回。”

  新修的暖房极大,一天到晚都有炭火供应,工人们将渔民们送来的虾米倒进水池里,用木制的大勺子来回翻动,一遍遍的清洗直到水不再浑浊。

  而后将虾米捞起来,放进一旁的大木桶里甩干。

  大木桶由骡子拉动一旁的转筒后转起来,比骡子直接拉木桶转动的速度快得多得多。

  甩过后,就由工人将虾米平铺上木盘,再送进暖房。

  一天之后就能把木盘取出来,里头的虾米会变得极干极脆。

  为防止返潮,工人们得直接在暖房里将这些虾米装罐,封装用的是软木塞。

  这些木塞都是用轻木和其它几种树的树枝,打碎后黏合压实得来的,制作起来也容易,毕竟这里现在还没什么工厂,弄不出罐头。

  况且虾皮也不适合用罐头来封装。

  装好后,工人们就将罐子送出去,这些罐子一个月内会到达太原,再由太原销往几个大城镇,在香料格外昂贵的内陆,这些虾皮卖的很好。

  工人们都是当地人,曾经多是珠女——珠女们比海女的生存环境更差,她们多数不到三十就伤病不断,尤其采珠不仅辛苦还并不是总有收获,一年可能都采不到多少好珠。

  卖给商人又总是被压价,她们在深冬前几乎日日都要下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