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196)

  船长、技术员、船员、卫生员们则站在距离巨船最近的岸边,他们穿着统一的衣裳,都是最体面的挺括细布衣,脚上踩着的是翻牛皮的小靴,都剪了方便清理的短发,一脸肃穆地望着不远处走来的人影。

  这是阮响第一次出现在青州如此多的百姓面前。

  她并不常待在青州,而是奔波于各地。

  青州靠海,海运极为发达,一旦她长期待在这儿,商人们闻风而来,钱阳县这些内陆地方就更难有什么发展。

  马二这次与阮响同行,两年多的时间过去,马二褪去了曾经的青涩和莽撞,蜕变成了另一种模样,她脸上的表情少了,叫人捉摸不透,更有“官”味了。

  将要登船的众人看向阮响——这也是他们头一次看清阮响的脸。

  在民间传闻中,阮响仿佛一直是个没长大的小姑娘,矮小又强大,但总归还是顶着幼女的壳子。

  可如今,她已全然变了模样,从幼女变成了少女。

  她在北人里都算高挑的,身形均匀,既不纤瘦,也不肥胖,看起来格外精干。

  阮响穿着一件和船工们一样的细布衣,也将自己的头发理得和他们一样短。

  但脚上只踩着一双布鞋。

  只是气质迥然,她目光坦然而锐利,眉宇间有独属于领导者的从容,虎步龙行时毫不拖泥带水,人们只是看着她,就笃定她一定有坚强的意志和广阔的胸怀。

  这样的人,生来就应当站在人群的最前方。

  阮响走到船工们面前,一排排的壮年男女下意识的低头,表达自己的臣服和温顺,然而阮响拿起喇叭,说出的第一句话是——

  “抬起头来。”

  人们下意识抬头,阮响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阮响微微侧身,有吏目端着托盘走来,上面摆放着一杯杯淡酒,她正色道:“诸位远航在即,备此薄酒,与诸位贺。”

  吏目们让船工取走酒杯,直到最后一个人端起酒杯,阮响才继续说:“此去极东,路途遥远,其中艰难困苦几难道也,诸位,天下百姓的安乐,就托付给你们了。”

  说完,阮响双手高举酒杯,缓缓躬下腰去。

  如今哪怕是朝廷都还没有跪礼,阮响行的,就是此时最大的礼。

  船工们惊得说不出话来,只能连忙鞠回去,他们也都不是当过宋官的人,连句好听的话都不会说,集体成了哑巴。

  阮响重新站直,她目光清明的扫视过站在自己面前的所有人,她想记下每一张人脸。

  这些人放弃了原本平稳安宁的生活,为了她口中的高产作物,情愿冒着死亡的风险远渡重洋。

  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这种作物究竟存不存在,不知道自己在海上会遇到多少危险,更不知道就算真的登陆,又能不能找到那些作物。

  可他们仍旧义无反顾。

  阮响再鞠躬:“你们的功绩可比山川江河,可与日月同辉。”

  船工们红了眼眶,远处的百姓听不见阮响的话,吏目们肃容以待,再阮响再次下拜时也跟着下拜。

  百姓们只能看到传言中的阮姐带着她的一众吏目,对着这些连官身都没有的船工们行大礼。

  “我巍巍中国,大好青年,尽管扬帆起航,切勿挂怀。”阮响微笑着说,“思乡之时只管仰望苍穹,天地之大,咱们还享有一样的月光。”

  终于有船工忍不住啼哭出声,人群中有人喊道:“为天下百姓,我等义不容辞!”

  “我等义不容辞!”

  “生当作人杰,这是我等之福!”

  “有阮姐在,我死了爹娘也有人照顾,我不怕哩!”

  “阮姐!咱不怕!一条烂命,回不来,我不怨天尤人,回来了,我值了!”

  “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咱去!”

  “真带回来了,子孙后代不挨饿哩!”

  ……

  阮响喝到:“好!我送你们上船!”

  青州所有官员陪同阮响一起坐上小舟,三十多艘小舟驶向巨船,虽说是白天,但依旧在船工们登船时放起了烟花。

  改良过的火药让烟花即便在白天,也能放出绚烂的色彩。

  当阮响目送最后一个船工登船,她才再次拿起喇叭:“此去天高地远,诸位珍重,响在此,静候佳音。”

  这一次,她依旧俯首下拜。

  船上的众人还以拜礼。

  船门被缓缓拉起——

  历经三年,这艘巨船,终于启航了。

  岸边的百姓们看着这一幕,脑海中能映下的不是船员登船,不是百官送行,而是阮响的那三拜。

  从古至今,皇帝们拜过神仙,拜过祖宗,唯独……没有拜过百姓。

  有人在人群中形似癫狂地喊道:“明君啊!!”

  “阮姐明君啊!!!!”

  “天啊!你怎么才把她送来啊!!!”

  “老天爷!你终于睁眼了!!”

  有人嚎哭怪叫:“怎么以前叫老鼠当了皇帝?!怎么叫百姓不如牛马?!怎么人不是人?!怎么好人死无葬身之地,恶人穿金戴银?!老天爷!你以前不开眼啊!”

  “阮姐何时一统山河,何时一统山河啊!!”

  人群哭做一团,他们原该生时不知道什么是尊严,死时也不知道什么是尊严,浑浑噩噩的活着,浑浑噩噩的死去,仿佛到了如今,他们才知道自己也是人,也配得上谈论尊严。

  阮响背后是喧闹的人声,身前是扬帆的巨船,她负手而立,看着缓缓开动的巨船,看着这一船满载的希望。

  马二在她身旁低声说:“阮姐,船启航了。”

  阮响平静地回道:“是啊,也该启航了。”

  天高地阔,她还有许多事没做,她会送走一批又一批人,也会迎来一批又一批人。

  她想要更大的地盘,就得有养活百姓的粮食。

  她只能亲手把这些人送出去,然而她决定不了汹涌的波涛,决定不了怒号的风暴,他们的前途命运,都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运气上。

  她如今能做的,只有耐心等待。

  第273章 民间百姓(一)

  巨船走了好几日,但百姓们的谈性并未淡下来,他们乐于谈论巨船启航当天阮响的那三拜,众目睽睽之下是做不得假的。

  百姓农户们自然是交口称赞,认为阮响是古今难见的明君。

  曾经的读书人们倒是褒贬不一,他们倒不愚昧,毕竟能转投阮响门下,没逃出去也没被抓去挖矿的,大多都是聪明人。

  他们三三两两聚在茶楼里,先叫小二上一壶茶,又点上些茶点,围坐在一块聊起来。

  “阮姐这样,不是好事呀!”有年长的老相公叹道,“皇帝怎能拜百姓?百姓若不敬畏,那就敢生事了!”

  年轻的小相公也叹:“上回我看一个女吏被人拦下来,被好一顿胡搅蛮缠,换以前哪个敢?别说吏目,就是一个管事的,他们都不敢!”

  “这样下来,日后真是难说。”

  “百姓只盯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哪里知道上头的苦心?”

  “听说有个村,只有一家用了新发的种子,眼看要收成了,同村的眼热,半夜去毁了他家的庄稼!他们可想不到这一家的收成是用来测本村明年发下多少新种的,村长千说万说,都抵不过他们眼红!”

  读书人们如今当不了官,却不妨碍他们针砭时事,过过当官的瘾。

  且至今为止还未有因言获罪的读书人,他们也就没什么忌讳,在茶楼里也敢说。

  众人不断点头:“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不靠天地君亲师,别说普通百姓,就是读书人也难驯服。”

  “哎,阮姐身边怎就没有贤人劝劝她呢!”

  “听说那周无为也是正经五品官,别个不懂,他该懂的呀!这也不劝劝。”

  “他如今也不是官了,教育部——也没什么实权,不管民事,只管开办学校,编纂教材,恐怕他的话不能够上达天听。”

  话题突然转了个弯,有人忍不住说:“这怎么不叫官?手底下那么多人,难道非得当市长县长才能叫官?要我说,那教育部,就跟礼部也不差多少。”

  “说起来,我家小儿读了几年书,嘴里说的我都听不懂了。”老相公一脸惊异,“他那些书我闲时也捡来看看,那数学竟跟天书一般。”

  “这些东西与治国有什么用?”有人不屑道,“若要当官,还是得学经科。”

  倒也有推崇新学的读书人,听见此话便辩起来:“空谈误国!宋人那边倒还是经科考官,可见提拔出什么人才了?当了官,还不是被吏目账房合起来哄骗,一肚子家国天下,哪里知道一升米多少钱?知道百姓最缺什么?”

  “那、那新学不也分文理?我看还是文科考官得多。”那人嘴硬道,“还是学经学史的能当官。”

  “那是学理的都进厂子里了。”

  “这又不是宋人管的地方,人人削尖了脑袋当官,也不想想这边读书人有多少,若人人都想着当官,那遍地是官,哪里有人叫他们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