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206)

  姑娘声音极小:“阳坊。”

  “好嘞!”拉车工拖长了尾音,缓缓起步,确实如他说的一般稳当。

  姑娘在车起步后才松了口气,她左顾右看,目光落在街边上行走的女子身上,有些不自在地摸了摸自己的发髻,又扯了扯自己的衣摆,不自觉的低头,总觉得行人在看自己,甚至笑自己。

  拉车工也不在意姑娘一直不说话,自顾自地搭话说:“您看着刚来不久,看着是个实诚人,我托大说两句,那些找您拉活的拉车工,坏心思的可不少,绕路专坑您这样的,像我这样的可不多啦!下回您再坐车,就比着我的价来,从这儿到阳坊,我就收您两块,不过这价也不稳,下回一块五到三块都算合适的。”

  拉车工滔滔不绝:“您要是不急着找活干,要在城里逛逛,那去莲街最好,各色小吃都有,还有些耍弄戏法的,不过都是戏法,常有外地人被骗,拿钱供奉那些神佛,被抓住两边都要吃挂落的。”

  大约是拉车工絮叨得太多,姑娘的警惕反而少了,她踌躇半晌后忍不住问:“大哥,我这样的打扮,是不是要惹人笑?”

  移风易俗,她也想学着本地的姑娘一样穿短衣长裤,可爹娘都不许,她家数日前才投奔亲戚搬到青州,亲戚也劝她爹娘遵循青州的风俗来,可爹娘都认为青州的姑娘不自重,青州的儿郎都轻佻,好姑娘还是该做旧时的打扮。

  甚至她娘还掏出在本家时重要场合才穿的大袖衣裳来穿。

  这次要不是爹娘都有事,两个哥哥又在上工,她依旧不能单独上街。

  可她穿着这一身出门,心里十分忐忑,总觉着人人都在看自己,人人都在笑自己,好像只要穿着这一身,就是告诉别人她是外地来的乡巴佬。

  拉车工笑着说:“这算什么?咱们青州穿衣裳都是乱穿,有做旧时打扮的,也有穿新式衣裳的,就是唐时的衣裳,都有人穿着呢!您看看,街上留长发的和短发的也差不了多少,这些就凭您喜欢,哪个没事闲的笑话?”

  “您看我,这衣裳连扣子都没有,换以前多古怪啊。”

  姑娘听着,觉得这也是个道理,在老家时听说青州的姑娘都剃得光头,还以为自己来了青州也要当个世俗里的尼姑,来了以后发现还是有头发,长发的也不少。

  她松了口气,心里好受了许多:“大哥这身衣裳,看着干活爽利。”

  拉车工得意道:“我婆娘在纺织厂,这还是她在厂里低价给我买的瑕疵衣裳,其实也就后背染了杂色,这也算瑕疵?还是棉的,多好的衣裳,便宜我啦!要不是她进了纺织厂,我可舍不得买和穿,麻的不也挺好?”

  “嫂子真是有本事。”姑娘有些惊讶,想不到一个拉车的,竟然还有给官府干活的妻子,毕竟纺织厂是官府办的,私人办的都叫坊。

  如今也不像以前,纺织厂也变成要考的了,起码得识得上千个字,看得懂厂子里的公文。

  拉车工:“她比我会读书,我是傻子,学了许久,也就刚过扫盲线,出来了干干体力活。”

  “家里的两个娃娃如今也读小学啦。”拉车工炫耀道,“他们都随娘,比我聪明哩!将来进了厂子,吃喝不愁啦,就是不进厂子也来拉车,那也饿不死。”

  姑娘好奇道:“大哥你为何不换那种蹬脚的车子,看着省力许多,如你这般靠人力,多伤身子。”

  拉车工:“那个贵!还陡,拉车颠得慌,我们这行私下都试过,贵客都嫌难受,车链还容易掉,拉不了多会儿就要停下来装回去,赶时间的贵客还要生气呢。”

  “等以后新的出来了,咱们再换。”

  拉车工:“等广惠两州的树种好了,胶胎的价格下来了,说不准就好了,如今的木轮车,还是咱这种两轮靠拉的平稳。”

  姑娘这才明白:“原来如此。”

  她忽然觉得,青州也没有爹娘说的那么可怕。

  来此之前,她可想不到自己会和街边干体力活的男子这样自然的说话,更不会称呼对方大哥,毕竟在老家时赶车的都是家中的下人。

  但在这儿,即便她坐着对方拉的车,也不觉得对方是奴仆。

  这让她觉得奇异,却也更舒服。

  第287章 四年之后(四)

  阳坊原先是富裕人家的聚居处,合围的几条街,里头除了民居还有些铺子,关起门来便能自己过日子,不过如今这样的坊街被拆去了四方门,再不像以前那样半封闭。

  不过住在里头的,依旧是青州的小富之家,实在是位子极好,去哪儿都方便,房价也涨得厉害,好在官府有管控,总算没涨到一个离谱的价。

  只是住里头的人也更翘了——阳坊还有青州最大的一口甜水井,那水喝着甜滋滋的,比河水过滤后煮沸好喝得多,虽说不禁着别地的百姓打水,但日常饮用还是阳坊里的人更方便。

  拉车工健谈,言语也很尊重,姑娘也就慢慢愿意同他聊两句。

  “开封府来的?”拉车工有些惊讶,“难道如今,开封府的日子都不好过了?”

  姑娘在开封时不怎么出门,就是出门也是坐着马车跟着家人去寺庙,根本见不着外人,见着的都是和尚,她不甚了了,只说:“家父说去岁过年,路边冻死的比往年多许多。”

  “哎!”拉车工重重叹了口气,“以前咱们这儿,每年过冬,穷人也是十死五六,哪年只死三四,那都是好年头了。”

  染上风寒一命呜呼的也算冻死。

  “这么说,您开春才来的青州?”拉车工忍不住问。

  姑娘应道:“来投奔姑姑,她是嫁到青州,是有学问的好人,如今在给官府干活,当厂长。”

  说起这个,姑娘心中五味杂陈,姑姑出嫁得早,她对她的印象只是绣房内低头腼腆的美人——要说感情,那是真没什么,且还是远嫁到青州,本来一生都没有再见的机会。

  甚至于姑姑传信回来的时候,爹娘都以为是传错了信,毕竟姑姑出嫁后再没给家里来过信,没帮过娘家,也没找娘家伸过手。

  爹还曾抱怨,说姑姑是个薄情的人,难道出嫁了就真不认娘家亲戚了吗?哪怕只是送几封家书,好歹也是一母同胞的兄妹。

  信中的内容更是让爹娘几个月没睡好觉。

  她当时不知道爹娘在愁什么,如今却知道了,信中姑姑没有脉脉温情,只有与记忆中不相符的冷漠,细数了她出嫁前家中的财产,又问如今爹爹还保有多少,将来还能剩多少……

  来青州前,她不知道听了多少次爹娘抱怨姑姑薄情,可来了青州了,爹娘就再不抱怨了。

  或许是姑姑知道,倘若她只是动之以情,爹娘是不会来青州的。

  爹爹会感动于姐妹终于重新和家里走动,但绝不会为了兄妹之情抛弃在开封府的一切,娘的娘家也在开封,与娘家感情深厚,也不会走。

  只有痛陈利害,爹娘才舍得变卖家资,投奔到青州来。

  等到了青州,再见这个记忆中腼腆的,仿佛美人画像一样的姑姑,她甚至不敢开口叫她,姑姑晒得和农妇一样黑,穿着极不体面的短衣,甚至还露了胳膊!头发也短,别说梳发髻了,就是扎起来也难。

  说话的声音也变得沙哑粗粝,半点没有大家闺秀口吐莲花的影子。

  别说她不敢认这个姑姑,爹也不敢认这个姐妹,甚至一度以为这是个骗子——要不是认得姑姑的字迹,他们当时就走了。

  但他们都对青州没什么好印象,让一个大家闺秀成了农妇,这能是什么好地方?尤其曾经在闺阁中弹琴作诗的闺秀,如今张口闭口都是生意,满身铜臭味。

  所以爹娘都不肯叫她出门,怕她也变成农妇。

  倒是两个哥哥,因为出门做工,增长了一些见识,常会叫她偷偷跟着他们出门走走,见见世面,又说如农妇那般也没什么不美的。

  她对青州,一开始也是厌,而后是怕。

  厌恶青州贵贱不分,男女之间没有忌讳,怕自己不像青州人,看着就是外来的乡巴佬,从厌恶这里,怕自己不能融入这里。

  从闭口不谈姑姑,到主动与人说起自己姑姑。

  果然,拉车工立刻艳羡道:“那您姑姑定然聪明!既然是血亲,差不远,您也不会差到那儿去,将来肯定也有一番作为。”

  姑娘迫不及待地说:“我姑姑接手那厂子的时候,厂子的工人都要走光了,是她当了厂长,才叫厂子起死回生。”

  拉车工一惊:“呀,那您姑姑以前可是吏目?”

  姑娘也讶异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拉车工笑道:“照您说的,您姑姑接手厂子的时候工人都要走光了,可见她不是升上去的,是被派去的,官府的厂子,自然是派吏目去。”

  “正是这样。”姑娘有些骄傲,“我姑姑是青州归顺时第一批当吏目的,可是在乡下待了好几年,这才因为才干被上头看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