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四年时间,放以前什么都不会变,街坊商铺,那都是几年十几年才会有变动,可青州不同,简直恨不得一日变三变,这才四年,她竟然就有许多话听不懂了!
好在船员里不少人都是青州本地人,爹娘亲戚过来探望陪床,明枝就提溜着小胡床,跑去找船员爹娘攀谈。
“乖儿,看娘给你带的啥?亲手给你做的馅饼,放了足足多的油和肉。”妇人一脸心疼得看着躺在床上的儿子,看他瘦得都脱了相,还要忍着面带笑容,免得引旁人也哭。
好在船员的精神头还不错,强撑着坐起来:“那我得尝尝,出海这几年就想这一口。”
待这一家人互述了久别重逢之情,明枝才很有眼力的凑过去,不动声色地加入了他们的闲谈。
“你二妹妹读书不成,好在脑子精明,算账倒是不错,如今不读书了,跑去钱阳县做买卖去了,你四弟说是要种姜,这不是胡闹吗?姜都是南边买的,没听过咱们这儿也能种的。”
妇人絮絮叨叨:“好在老家的地没退,亲戚也多,你四弟回去了也有人搭把手。”
“你这回回来了,以后就别出去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这道理你现在晓得了吧?娘跟你说,踏踏实实在青州找一份工,相看个姑娘,成家立业不就都齐全了?”
船员不开口,明枝倒是很熟稔地搭话道:“大娘,听说火车要通了,往年坐牛车六七日的路,火车一日半就能到。”
妇人愣了愣,然而思路一被打断就续不起来了,她看着明枝的气色,立刻知道这姑娘与自家儿子一般,都是远渡重洋回来的人,笑容都变得亲切了许多:“说起这个——真是阮姐使了仙法!不用畜生,那车自个儿就能动!”
蒸汽机多数是在大型工厂里用,民间作坊和百姓日常是见不着的,对他们而言 ,蒸汽依旧属于仙力的一种。
明枝好歹见过蒸汽机,大船下面就有,穿越无风带的时候全靠那台蒸汽机和人力。
“哎哟!铺设那个轨道才挣钱!”妇人兴致勃勃,“可惜只要年轻人,还得读过书,看得懂图纸,这门槛可高,而且以后各地都要铺上,简直是财神爷坐家里了!”
妇人十分惋惜:“要不是只要年轻人,我早跟娃他爹一起去了,干个一年,家里能起两间屋,还能买半头牛。”
船员突然说:“这么说,二妹妹以后回家也容易些,从钱阳到青州估计要不了一天半吧?”
“那要不了。”妇人想了想,“就三个多时辰,一闭眼的功夫就过去了。”
妇人:“就是不知道多少钱一个人,坐火车是要买票的。”
“应该比牛车贵得多。”妇人摇头道,“要是这样我可舍不得,慢点就慢点,也没什么急事,过年的时候团聚一番就罢了,跑来跑去的我也心疼。”
明枝此时已经坐定,她好不容易逮住一个能长聊的人,又问:“那这几年北边没闹事?”
“能闹什么事?”妇人不当回事,她一脸轻松,“有阮姐在,哪个敢来打咱们?再说了,他们如今还得靠咱呢?咱们守着关不让过,他们的粮食哪里来?”
“不过从南面逃来的人更多了。”妇人说起这个,不由叹气道,“没法子,种出来的粮食交完税和地租,自家不够吃,还得卖一些去买盐和针线,干一年活,倒欠地主一大笔,借了印子钱就是利滚利,一年多过一年,不逃能咋办?”
“不逃就得自卖自身去给地主老爷当田奴,干活就图口饭。”妇人。
明枝一愣,她好歹上课的时间比别人长,此时立马询问道:“南人北逃,地怎么办?哪里有那么多人手种地?今年秋收咋办?越冬的粮食……”
“什么时候开始的?”
妇人听得莫名,只听懂了最后一个问题,便只回道:“去年就开始了吧?咱们青州来的最多,现在外城都快比内城大了。”
“糟了……”明枝站起来。
南边水土肥美,一直是产粮最多的地方,别说辽国,就是他们,也基本是靠南边的粮食供应,可粮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不是在土里撒一把种子就能收获。
要给辽国送粮,要被他们买粮,南方朝廷能做什么?只能不断压榨农户,提高农税,甚至强行征粮,百姓活不下去了,只能出逃,粮食收上来的更少,又只能进一步压榨农户。
这样下去……
明枝怕南边没有崩溃,他们这边就先断粮了!
可是他们带回来的番薯苞谷真的有用吗?能适应这里的水土吗?真的高产吗?他们还有多少时间?一年?两年?
明枝的指甲陷进掌心的肉里,她不算告诉自己,没事,不会有事的,阮姐早就算到了,否则不会派他们出海。
但是哪怕一点,一点点可能回到过往生活中的可能,都让明枝恐惧得全身颤抖。
“姑娘,你抖什么?”妇人被明枝突然的举动吓了一跳,忙扶住她的胳膊安抚道,“受惊了?还是饿了?我去给你叫人。”
明枝忙摇头:“不不不、大娘,我没事。”
“我就是在想,南面来了那么多人,粮食还够不够吃。”
妇人:“够的吧?这都多久了,也没见粮铺涨价,反正粮铺不涨价,咱们就不用愁。”
明枝叹了口气,粮铺涨不涨价,不是粮铺说了算的。
要不……她去申请试种番薯苞谷?她也是农家女出身,耕地堆肥不在话下,更何况她还亲眼看见过这几样东西生长的环境,又读过书,论懂的道理也不比农先生少。
找件事做,总比干着急来得强。
而此时,被清洗干净,没有腐坏的番薯苞谷,正摆在阮响的案头。
阮响看着好不容易被下属们挑选出来的土豆——
也已经发芽变绿了。
可想而知,在第一批土豆收货之前,除了她以外,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土豆是什么味。
第296章 大船归来(四)
严格来说,这次航海归来带来的作物并不少,除了阮响刻意提到的番薯土豆玉米外,还有些小麦种子,以及其它阮响并不认识的农作物。
不过阮响在仔细查验过后发现,这些农作物显然不是野生的,而是经过选育的——北美的野生土豆只有人手指头大小,豆如其名,就是长在土里的豆子。
而摆在阮响面前的土豆,虽然没有基地里种的那么大,但平均也有少年人拳头大小。
船上的人都言之凿凿的保证他们在化外之地没有看到活人,但也都没有否认在化外之地找到过有人生活的痕迹,包括耕种之后抛荒的迹象。
还有一些小路,一看就知道不是野兽踩出来的。
甚至有些简陋的水利工程,但因为太简陋了,所以他们一开始都没认出来。
番薯倒是不小,不过也都发芽了。
这番薯倒是有一番奇遇,本不是他们在化外之地发现的,而是回程途中,经一座小岛时与同样途经此岛的洋番商人换来的。
“说是他们那的主食,就像咱们的米面,顿顿都离不开。”记录员站在桌案边,“实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能靠比划,也不晓得对不对。”
记录员:“有些岛上的岛民,衣不蔽体,竟无论男女都是天体,还在刀耕火种,甚至有些竟不知耕种,只靠狩猎和采集为生,偶尔种一些东西,但并不施肥,也不仔细伺弄,能有什么收成全靠天意。”
“倒也有些小国。”记录员表情略微扭曲,“实在太小,邻国众多,常常开战。”
“还想送上礼物,请我们为其助威。”
阮响听着觉得有趣,这艘船应该不会途经大国,遇到的估计就是小国或者部落,所以除了海上的风暴,其实遇不到什么有关人祸的危险,那样一艘大船,仅仅是停到在远处,都足以震慑心怀不轨的人了。
一个超出所有人认知的庞然大物,它的存在本身就是震慑。
那意味着无数的金钱、人力的支出,这样的支出不是一个普通小国可以负担得起的。
窥一斑而知全豹,没人会想和拥有这样一艘船的势力作对。
记录员说完以后表情更加纠结了:“竟还有想向您称臣的,只求留下一门小炮,自然了,这事答应不了。”
“不过语言不通,大抵是这个意思。”
阮响并不惊奇,小国有小国的生存法则,就像废土上的基地,小基地向大基地低头讨好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相反,有一个实力强大的大基地罩着,反而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一般没有被大基地吞并或者完全掠夺的小基地,一定是有什么过人之处。
就算大基地不会真的对它有什么帮助,只要能偶尔给点好处,让它能扯出大基地的幌子保护自己,那就已经足够了。
“种植的人选应该已经选好了。”阮响拿起土豆把玩了一阵,“先种着吧。”
“航海图画的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