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姐……阮姐对村里人都一样。”
狗儿的脸上露出虔诚的表情来:“从未有什么里外之分,也不看先来后到,你们待得久了就懂了,上了课也能懂。”
“吃吧,不够再叫我,我就在门口。”狗儿也不久留,知道自己待在这儿他们也不敢吃。
狗儿退出了屋子。
狗儿一走,母子俩便再没有多的话,牛大将馒头撕开,喧软的白面冒着热气,馒头的外皮薄而韧,内里呈蜂窝状,牛大看着老娘将馒头拿稳,这才无法克制的咬了一大口。
他这一口几乎吃了大半个馒头。
牛大慌乱的讲嘴里的馒头咽下去,他咸菜和肉都没吃,一口气吃了四个大馒头,这才看向老娘:“娘!甜的!一进嘴就化成水了!”
白面馒头!他这辈子没吃过这样好的东西!
老娘也吃得抬不起头,牛大也不再说话,母子俩闷头狂吃,吃完了馒头才惊觉竟然还有咸菜和肉——这也是好东西。
于是下馒头的菜,最后被他们空口吃完,为此还灌完了一罐水。
牛大没有吃饱,他从没吃饱过,从他有记忆开始,自己就总是饿的。
饱足两个字距离他格外遥远,最多混个水饱。
老娘也觉得自己还能吃,可他们哪怕不懂礼仪,也知道自己初来乍到,实在不好如饿死鬼一样使唤别人给自己送饭,要是人家嫌他们吃得多,将他们赶出去呢?
母子俩不敢走动,坐在椅子上等外头的人安排他们。
好在他们也没有等太久。
先头领他们来的女人又走了进来:“跟我来吧。”
女人等在门口,看着牛大将老娘重新背起来,脸上还露出了笑容。
“你们运气好。”女人走在前头,时不时转头冲他们说两句话,“先头的屋子都住满了,新修的一周前才完工,刚好能住人。”
牛大不太能听懂,一周是什么意思?
女人仿佛知道牛大在想什么,她说:“一周七天,咱们现在活多,一周只放一天,阮姐说了,等以后人多了,估摸着能一周放两天。”
牛大更不懂了,但他不问,只是默默跟着女人走。
村子毕竟不算大,他们很快就走到了目的地,在牛大眼前的是一栋两层小屋,砖瓦房!他仰头看着,不由自主地抖了两抖。
他们村的地主,都住不起这样好的房子!
“这一间是你们的。”大妞打开一楼的一间房门。
牛大长舒了一口气。
“床和桌椅都有。”大妞,“棉絮被套你们没钱就得先借,你们有钱吗?”
牛大摇头,他那点破烂也不值钱。
大妞:“那就借吧,从你每个月收入里扣,放心,也不值太多,干两个月就还够了。”
牛大小声问:“不是种地吗?”
大妞笑道:“咱们这儿的种地和外头不一样,给你分两块地,收拾的好,每个月都有钱拿,等收获了,村子里收两成走,你自个儿留八成。”
“不过也就这几年。”大妞提醒道,“可不敢起占便宜的心,这是阮姐照顾你们过得苦。”
她叹了口气:“怕你们前头没钱,心不安定。”
牛大张大了嘴:“……阮姐,是菩萨吗?”
哪怕是真菩萨,也从未下凡来救苦救难过啊!
大妞:“不过种地总不算挣钱,你还得养老娘,不如去厂里干活。”
“就在那边山头,翻两座山就到了,每周放一天。”
“也能去挖矿,挖矿收入更多,每个月还能分到两罐糖和一罐盐,自家吃或是拿去卖都不错。”
牛大数次张嘴,还是老娘先一步问:“姑娘,那厂里是干啥的?啥是厂?”
大妞:“就是一群人在一起干活,厂子是炼铁的,炼好了铁再拿去炼钢,你们安心,活虽然重,但吃得管够,顿顿都有油水。”
“那边女工也多,不过女工都是做些组装零部件的活,不和男工在一处。”大妞提醒道,“可不要看女人多便干些腌臜事,弄出人命来,两边都要被赶出去!被抓住强迫女工,那是要被锁着挖一辈子矿,不许出去的。”
大妞看着牛大:“我看你骨头粗,也是干活的好手,不如种几个月地,手上有点钱再申请去厂里,你安心,你娘在这儿也能干点活,村子里没有闲人。”
牛大:“……我娘这个岁数了……”
大妞打量牛大的老娘:“纺纺棉线也行,不是啥重活。”
老娘连忙说:“这活我能做!只要是坐着能干的活,我都能干!”
她掐了儿子一把:“不干活哪有饭吃?!咱们老农民,最不怕干活。”
牛大被掐的面目扭曲,老娘干了一辈子农活,手上力气也不小。
“行,那你就先种两个月地,以后早上去教室上课。”大妞,“你先跟我去借被褥,陶罐陶碗这些也领些过来,领完东西,我再带你去看地。”
“肥料和种子也要先借。”大妞,“吃饭都在食堂,你家要是有了钱,也能在院子里砌个灶台,自个儿做饭吃,在食堂吃饭不用钱,只用饭票,我给你拿够一个月的,下个月你就自己拿钱买饭票。”
牛大终于憋不住了又问之前没得到回答的问题:“姑娘,阮姐是菩萨吗?”
大妞笑道:“阮姐在咱们心里是菩萨,她自己是不承认的。”
“走吧。”
第29章 吸纳人口(四)
在村子里住了两周,牛大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他自己都觉得惊奇,他竟然这么快就习惯了。
每天一早,村子里的铜锣就会被敲响,人们陆续起来。
住在村子里的都是种地的,人看着便不多,但是等放假的时候,在厂子里的工人们就会回来,他们比村子里的人看着更强壮,一个个都只穿单衣,还背着厚麻布做得包,吆喝着和家人一起回去。
牛大不知道这个村子哪里来的钱,好像什么东西都很“贱”。
棉衣便宜,肥料便宜,什么都很便宜。
他每早先去食堂吃早饭,馒头能拿到两个,这是限量的,但豆渣饼不限量,还能拿到一块腐乳,以及一碗肉汤,肉汤里常常有带肉的骨头,他就把骨头啃干净,敲碎了连能吃的骨头渣和骨髓都吃干净。
然后他就和跟他同一批来到村子里的同伴们去上课了。
牛大学得慢,他老娘竟然学得快一点。
拼音他们还没学完,老师说学完拼音他们要先学五百个字。
五百个字!牛大数数都数不到五百,五百对他来说几乎等于无限多。
其他人也很惶恐,但来都来了,也没法子不上课,考不过就继续考,老师说他们要是毕不了业,以后人多了,想去厂子里上班都不行,只能去挖矿。
这两周牛大上课上得头昏脑涨,觉得这世上读书最苦。
当然,只要有得选,他还是不想去挖矿的,挖矿辛苦哩!挖塌了,人还会死!
愿意去挖矿的,几乎都是家里人多,老人和崽子多,靠种地和厂子里干活养不起,只能拼一把去矿山。
只有下午最快活,中午和娘去吃午饭,依旧是一人两个馒头,豆渣饼不限量,但却是有硬菜的,一人能有一个煮鸡蛋,还能分到一块烤豆腐,一周能吃一次鸡腿。
偶尔也有猪肉,牛大运气不错,这周分到的猪肉比较肥,吃起来香得很。
吃完午饭,他能回家休息一会儿,然后去地里干活。
这里的肥可真是好!明明不算好地,用了肥竟然也成了以前村里一等一的好地。
和他一起种地的人还说,等发了苗,还能去买农药,喷洒在地里,能防虫咬。
“你也能自己兑。”那人跟他说,“买的话总要贵一点,自己兑倒是简单,这都是公开的。”
“将蒜头切碎,加上姜黄粉和茱萸粉跟草木灰,用水兑好了就能使。”
“自家人多有时间,还是自家买回原料,自家做得好。”
牛大就去问了农药的价钱,一罐才两块。
对,这里的钱也不是铜钱,更不是银子,而是一种奇怪的纸,水浸不烂,颜色还不少,一块是绿色,蓝色是五块,紫色是十块,红色是一百。
牛大听说村里有人伪造这种钱,因为伪的太假,立刻被抓住,然后被扭送去矿山挖矿了。
听说要挖满三年才会被放回来。
邻居还笑着说:“那人真是蠢,这钱若是那么容易造,阮姐怎么会用这种钱?阮姐可什么都知道。”
牛大时不时能听到阮姐这两个字,可他还没见过阮姐。
只听邻居说,阮姐如今在外头办大事,但邻居也不知道是什么大事。
但牛大还是靠着憨厚老实的外表,从邻居嘴里套出了一点话,阮姐还不到十岁!
“倒也不知道阮姐究竟多大。”邻居说,“听最早来的人说,那时候阮姐看着还不足七岁。”
牛大两股战战:“阮、阮姐是神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