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头笑:“你都八岁了,再不能数到十,那就要带你去医院看啦!”
“可不能提医院!”田季忙阻止大孙女,“哪家好人想去医院的?快打嘴!”
大丫头只得轻拍了一下自己的嘴角。
妇人领着她们很快到了集市,集市此时已经挤满了人——果不其然,那群壮汉就在集市的大门口等着她们。
还不等田季进去找个摊位,壮汉们就七手八脚的帮她把背篓放了下来,大丫头虽然还未成年,但毕竟是年轻姑娘,壮汉们不敢帮忙,只用眼神催促她把背篓放下。
其中甚至有人不等着称重就说:“我按五十斤的买!一斤两块,一百块!你全给我!背篓我也买了,一百零六!”
田季:“……”
买家自带价,还是高价,真是什么新鲜事都能碰上。
“你个黑心贼!什么一斤两块?今早都两块五了!!我给你一百三十一,三十二也行!”
大丫头都忍不住惊呼了一声,一斤米都才一块五!虽说不是什么好米,但土豆竟然能比大米都贵!
田季已然丧失了理智——家里的土豆可卖的土豆可不止千斤,要是都能卖出这个价,她不止要起大屋,她还能再买一头牛!不、不、两头!
她发财了!
第348章 要变天了(五)
土豆的丰收超出了农人们的预料,即便是对土豆不怎么上心的农人一亩地也能收获五百多斤,更别提好好经营田地的,甚至还有村子的土豆亩产千斤。
虽说这千斤可能有一定的水分,但高产也确实高产。
毕竟这些土豆都是农先生们经过一年的耕种,从中挑出的高产种类。
田季背着空背篓,深一脚浅一脚的带着孩子们回家。
阿大又收了一天的土豆,他坐在门槛上,一手擦着汗,一手拿着锅巴啃,如今农人富裕了一些,也就不肯在农忙时再克扣自己,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备一些干饼或锅巴,饿了便吃上一些。
农人平日里节省,只有农忙时最大方,即便是还归宋人朝廷管的时候,到了农忙时节也会想法子弄点油水,体力活,没有油水实在撑不下去。
“娘!”阿大把最后一口锅巴塞进嘴里,“咋回来的这么早?”
田季一脸恍惚,还有大丫头将背篓放下后冲阿大说:“爹,俺们把土豆子卖光啦!城里许多人收呢!一斤能卖两块五!”
阿大吓了一跳:“乖乖,一斤米才一块五!”
田季此时回过神来:“我去找人借牛车,别过些日子土豆子收的多了,卖不上这样的价,咱家卖了钱,正好起个新屋。”
“起新屋?”阿大从前没想过,如今一听,又看自己的三个儿女,也觉得该起了,“是该起了,大丫头大了,总该有间自个儿的屋子。”
这才多少年,农人的观念也变了,自然了,重男轻女是根深蒂固的,许多人家依旧认为只有儿子才能延续血脉,但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悄悄变化,尤其是最早被阮响收服的城镇。
农人们自己都不一定能意识到。
像阿大家,对大丫头的重视则是因为大丫头是长女,长女会更早挣钱,也更可能在短期内出人头地,以前他们愿意投资家中最强壮的儿子,如今也就愿意投资家中能容易带来好处的长女。
尤其女娃们外出做工的时间长了,见识多了,性格自然也变得泼辣了起来——在外头依旧要抱团,同一村的女工是天然的同盟,回到村子里,自然也就有了新气象。
偏偏她们不仅泼辣,还能挣钱,家中再古板的父母,也怕让女儿离了心,一次让步以后,慢慢就成了常态。
阿大不懂这些,他只知道大丫头年纪大了,要不了两年就会毕业,离她成婚还早,在这期间大丫头都会住在家里,那么作为家里的老大,她是需要一个单独的房间的。
毕竟将来大丫头成了农先生,还得备课,没有单独的屋子,哪里能给她放桌子呢?更何况一个农先生,还和弟弟妹妹挤在一起,说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家有多穷呢!
大丫头也兴奋,她不断询问:“大妈妈、爹,咱家真起新屋?我能有自己的屋子了?!床小点没事,除了桌子,我还要书柜——要大的!”
田季一挥手:“这有什么?叫你舅爷给你打,要不了什么钱。”
二小子也问:“那我有没有?我有没有?”
田季:“你还小呢,等你小妹大了再说。”
二小子叹了口气,他看了眼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妹,悲痛道:“她还小呢!”
一家人笑起来,阿大:“天还没黑,我再去收一些,明儿一早咱一起进城,能卖多少卖多少,入冬前把地基打好,砖块也便宜,提早买了安心。”
“那土豆粉也多做一些,冬日里去卖。”田季,“也不是啥难做的东西,就是抛费些水,如今村里也不缺水了。”
这些年村子下游建起了水坝,平日里不再缺水,如今许多孩子都不知道以前五通县缺水缺得两个村子打成世仇。
田季挽起袖子:“咱们今晚也尝尝这土豆子做的饭!”
土豆才收了不久,对土豆的吃法也不多,田季在城里时听说了土豆的新做法,便忍不住要做来吃。
主食自然还是土豆泥和面粉和着做出来的饼,但切成薄片的土豆片撒上些酱油盐醋,再滴两滴芝麻油,又淋一点花椒油,那土豆片别煮得太软,吃起来又脆又香,别有一番滋味。
“这土豆就是没啥味。”田季对打下手的大丫头说,“非得用这些调料不可。”
大丫头蹲在地上塞柴火:“大妈妈,我寻思这土豆子同芋头差不了多少,切块炖肉应当也好吃。”
“馋肉啦?”田季自觉发了财,很是大方,“明儿进城卖土豆子,回来的时候去买两斤肉,多了就做成腌肉,咱慢慢吃。”
“尝尝。”田季拌好了土豆片,用手拿了一片凑到大丫头嘴边。
大丫头张嘴吃进去,她眯着眼睛,颇有些夸张地说:“好吃!大妈妈手艺好,做的凉菜比酒楼的都好吃。”
“你这丫头。”田季笑得合不拢嘴,“你去过酒楼了?”
大丫头:“同学请我去过。”
田季奇道:“还真去过?”
大丫头:“她考了第一,爹娘给了她些钱,就请我们这些关系好的去酒楼吃饭,我吃着是不差,可凉菜都一般,不是淡了就是咸了,不如炒菜和炖菜。”
“还挑上了。”田季,“我以前哪里吃过炒菜炖菜,都是白水煮熟,盐都放不上几粒。”
“大妈妈,你说,如今外头都求着土豆子做种,拿它做菜的缺少,不如咱们做了这种土豆片,卖去城里?估摸着比直接卖土豆子挣得多一些?”
田季想了想,倒没有一口否定,虽说她也没做过生意,不过如今做生意不再是什么不敢想象的事,村里的妇人们一同进城支起小摊卖菜已然成了常态,说起来也不叫田季恐惧。
她只担心:“没人愿意买咋办?这香油花椒油也不是便宜东西。”
“咱家自己吃放得多些,出去卖就少放些。”大丫头,“没人买咱就回来,不做了呗,自家的东西,亏不了什么。”
“倒也是。”田季,“收了土豆闲了,进城挣些也好。”
“成,咱留点土豆子。”
第349章 要变天了(六)
深更半夜,寂静的乡间小道上传来草木被风吹动后的窸窣声。
男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前行,身体摇晃着,时不时打个酒嗝。
他抬头看了眼天,嘴里哼起小调,干瘦的脸上满是酒后红晕,身后的背篓破了个洞,里头装着的土豆早已滚落不见,但他却浑然不觉。
这时候的村子里看不到一个人影,农人们早早入睡,男人晕晕乎乎地走到自家门口,正要敲门,却听见里头传来人声——
“娘,走吧!他又去喝大酒了,再不走就没机会了!”
“是啊,娘,咱们去清丰,投奔大姨去。”
男人瞪大双眼,怒火腾起,他一脚踹开木门。
本就不够牢固的木门霎时间四分五裂,屋内的一对儿女吓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妇人手忙脚乱地站起来,她捋了捋散乱的头发,强颜欢笑地迎上去,艰难地问道:“当家的,你回来啦?要吃些东西吧?家里还有……”
“你这贱妇!”男人一脚踹到妇人的肚子上。
多年来食不饱腹的妇人被踹倒在地,一双儿女哆嗦着跪在地上,他们匍匐着去抱男人的腿。
“爹、爹!不关娘的事!”儿子抖若筛糠,“不关娘的事,是我,是我想去清丰!”
女儿哭喊着:“爹、别打、别打!是我想去清丰!”
男人怒目圆瞪:“你们两个吃里扒外的贱种!好啊!这些年好吃好喝把你们供着,连亲爹都不放在眼里了?!”
他一脚踹开女儿,只死死盯着儿子:“你老子我还没死,这个家轮不到你来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