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273)

  至于母亲,她的眼里只有自己的两个儿子,对女儿们几近刻薄。

  赵悠的大姐出嫁后,没有生出儿子,她娘还想姐妹共侍一夫,将她也送过去,这样既能不让姐夫的家产落到外头女人生的儿子身上,又能让家里少一张吃饭的嘴。

  若不是戴家出了大价钱,恐怕她如今真要和姐姐姐夫住在一个屋檐下,当那连名分都没有的“二房”。

  赵悠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父母,对兄弟姐妹也没什么手足之情,姐姐出嫁得早,底下的弟弟妹妹也和她不亲近,她似乎生来就是孤家寡人的命,凭一股心气活到了现在。

  “我放下了,生养之恩凭那一笔卖我的钱,也还尽了。”赵悠平淡地说。

  以前,无论谁在她面前说这样的话,她立刻就会发怒,即便不敢反驳,面上也要露出厌恶来。

  如今,她发现她的厌恶也来自于恐惧,她怕看到他们,怕与他们辩驳,怕他们用孝道和手足之情来压她,而她没有勇气面对那样的场景。

  她恨他们,细想下来,不过是以前的她再“忤逆”,心里也盼着被疼爱被认可,希望爹不再酗酒,希望娘也分出一缕心神来爱她,她想要但却得不到,便恨他们,又离不开他们。

  经过这种种以后,赵悠的戾气尽散,以为这世上折磨自己的,无外乎一个“多思”。

  思虑太甚,想得念得太多,自己画地为牢。

  天大地大,人渺小如蝼蚁,做一日人,尽一日人事,什么过去放不下?

  “哎……”干娘叹了口气,“出身家室都是天注定,既然如此,不去也罢了。”

  八姑在一旁听得十分茫然,不过也知道有求于人,只敢小心翼翼地试探:“再是如何,那也是生身父母……就是有什么误会,一家子骨血,哪有解释不清的呢?”

  换做以往,赵悠拼着得罪人也要强硬反驳,如今却只是摆手:“八姑,你未见过我那爹娘,便不会懂我,别劝了,不如想想咱们何时何地在何处相聚,又想想怎么把那山参送去给能管上事的守城官。”

  八姑憋了几句话,但也有眼力劲,便不再劝下去,她家境算是美满,便以为天下父母子女都是如此,便是起了什么争执,那也是因误会的缘故,她踌躇半晌:“这……一时还定不下来,我那小姑子还在戴府,如今戴府管得严,便是亲戚也不好进出了,想偷人出来,实在是难事。”

  赵悠:“我有一计,既然偷不出来,何不光明正大接出来呢?”

  “这……这怎么接?”八姑茫然道,“嫁去他家就是他家妇,戴家那样要脸面的人家,怎肯轻易放人?”

  “别愁。”赵悠胸有成竹,“听我说……”

  她知道,央求是没有好处的,从深宅大院里偷出一个女人绝不可能,但世上没有真正的难事。

  只要不把精力都集中在“偷”上,别的路子未必艰难。

  第381章 夏川生活(一)

  甫一天亮,夏川城内行人便已然摩肩擦踵,自从土豆丰收后,夏川百姓总算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虽然土豆要和别的粮食搭配着吃,可怎么也能吃饱肚子,外加近两年修好了通往四方的土路,劳动力总算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杨妮起了个大早,她换上了一身薄衫,露着两条小臂,脚下踩着一双薄底的布鞋,刚洗漱完连早饭都没吃,就忙着处理乡镇来人。

  其实土豆也不像她们原本预想的那样丰产,一亩地也就八百斤上下,只是这边土地贫瘠又少水,这八百斤已经可谓是神粮了,无论小麦还是玉米,都不像土豆这样对水和土地的要求低。

  能每年都有固定产出,已经是求都求不得的好事了。

  “倒都是勤快人,只是村里的地不够了,得开荒。”几个村长坐在专门收拾出来的会议室里,他们手里都捧着热水,姿态是自然的,可见是常往府衙里跑。

  杨妮微微点头:“迁来咱们这儿的都是老庄稼把式,就是一时种不好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肯学,种好地就不难,开荒也不难,这样,我待会儿就去签文件,新入籍的村民户籍你们都带了吧?”

  “带了带了,地方都划好了。”村长们争相说,“原还想着村里原本地多,多少年都不用开荒,没料到这么快呢!”

  “有轮种和肥料,土力消耗得就少许多,还能养回来,这就不用花大力气开荒了。”

  杨妮叹了口气,其实阮地分给农人的人头田就算一家加在一起都没有宋人朝廷分的丁口田多,土地是尽有的,如今各地的人口都不多,分多少地,其实可以完全自主,但之所以给少不给多,就是怕浪费人力。

  宋地为什么分那样多?究其根本,还是产出太少,几亩地养不活几口人。

  可地是越多越好吗?不,并非如此。

  人力是有限的,即便是小亩,一家几口人也耕不完六十多小亩的地,所以贫瘠的土地一定会被废弃,甚至连开荒都不会,人们只会精心耕种最肥沃的十几二十亩。

  但这十几二十亩地力流失以后呢?那就只能开荒那些贫瘠的废地。

  土地越种越贫,人力消耗得越来越严重,产出却越来越少。

  这对人力和地力都是非常严重的浪费,即便宋地也有轮种,可轮种无法根除这个问题,没有足够的肥料,地力消耗是无法解决的大问题。

  杨妮前几年在夏川做出的最大政绩不是修路,而是建了好几个大型的养牛厂和肥料厂。

  烧粪肥、腐土、一切能够用最低成本做出来的肥料,她都在尝试,无论失败多少次,一直尝试到如今,总算能勉强供应夏川周围乡镇的肥料需求。

  可她也知道,这种依靠自然的堆肥办法,解决不了全部问题,可要像阮响说的那样弄出化肥恐怕也不是近几年能想的好事——用煤炭炼制氮肥,杨妮看都看不懂,完全搞不明白。

  杨妮还记得阮响说过,肥料是粮食的粮食,只有足够的肥料供应,才能保证足够的粮食产出。

  如今各地都在修建水库,可即便水的问题解决了,夏川就真能粮食自给吗?

  就算有了土豆,如今夏川还有一小半的粮食缺口,要从南边买过来。

  杨妮愁得不到二十五就生出来白发,早年受了苦,后来当了吏目也总是上山下乡,再后来受到了重用,成了一府主官,这个岁数的主官即便在阮地也是少见的。

  她时常感到自己承担不了这样的重任,可在其位谋其政,她身上系着的是夏川一府百姓的前途命运,因此万万不可松懈,必要将个人生死荣辱抛之脑后。

  “今年收成还好吧?”杨妮强打精神笑问。

  村长连忙接话:“好!怎么不好,那土豆真是个好东西,不挑地,肥料用得也不多,就算一家子老弱也能靠种地吃饱饭,多的做成粉,卖出去也是进项,买些粗粮回去,搭配着土豆吃,吃多了也不烧心。”

  “多亏了您这个老父母,事事念着咱们。”

  杨妮:“今年小麦呢?”

  “也还成。”村长说起这个也不复之前的兴奋,“年年都那个收成,自个儿也就吃一点,卖出去还好些,地不好,能这样算运道好了,遇着了明主,在咱们这儿,不饿肚子就是命好。”

  “说起这个,大豆今年倒是丰收了。”突然有人说,“我听说如今清丰五通那边,都有村子牵头的作坊,另开些荒地,招村民当工人,工钱实发,分红按人头来,这个法子咱能不能用?倘若能用,办个榨油作坊,每年也是一笔进项,也省得农闲时候村民进城拉活了。”

  “这事你都知道了?”杨妮有些奇怪的看着这个她来以后才成村长的女人,好奇对方怎么知道的这个消息,“是在清丰有亲戚?”

  村长:“那倒不是,是进城来听商人说的,都说清丰那边的村子富,整个村子就靠本村的作坊和种地就能过好日子,我就想着,清丰那边成,难道咱们这儿就不成吗?咱们的村民也没有懒的,只要能叫日子好过,什么苦吃不得?”

  “好好好。”杨妮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她喜不自胜,“阮姐常说开拓视野,不要固步自封,你所言正应了这句话,是,咱们夏川是穷,是没什么好东西,可总不缺人力,不缺人才,咱们地不好,种不得棉花,可大豆总能种得,土豆总能种得,甜菜——有些地也能种,如今百姓缺什么,咱们能种的就种,把人合在一起,总能开一条新路。”

  “如今还是缺油,真要有了油厂,哪怕不卖出去,就自己吃,又有什么不好的?百姓缺油水,多些油,粮食不就又吃少了一些吗?”

  杨妮说到此处,话锋又是一转:“如今南边许多地方日子也不好过,又送来了一批人,你们各村这回总得带七八户走,夏川也有留一些,倘若没有难处,今日便一并领走吧。”

  第381章 夏川生活(二)

  “吃两口吧。”八姑哄着女儿,“等落了脚,娘给你买咸鱼吃,成不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