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319)

  但阮响很清楚,之所以能这么简单轻松,是因为这些地方并不是宋辽的核心腹地,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本质都很清楚,自己是不被重视,被放弃的人。

  他们知道自己的朝廷不会来援,于是下不了决心困城死守,能够做到死守镇城,甚至最后杀人充当军粮的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

  尤其阮响的名声还很好,她不屠城,不杀降兵降官,最多也就是哪个投降的官员实在太不干人事,手里有人命,才会把这个官员扭送去矿场,可她确实没有杀他们。

  她尽全力让每一个在她治下的百姓都感到安心。

  可这是假象,只要她还没有彻底整合四分五裂的国土,那么战争依旧近在咫尺,她的地盘会越来越大,直到她触及到宋辽的核心腹地,宋人中间未必没有才干子弟愿意为了赵家的万世一系抛头颅洒热血,也未必没有另一个死守钓鱼台的守将,辽国也一样,那是契丹人好不容易建立的国家,多少代人的鲜血才让他们从野蛮人变成了有自己文字的文明人。

  不是阮响轻飘飘一句“不论出身都是中国人”能解决的。

  至于西夏回鹘,在阮响眼里都不足为惧,这些所谓国家的底蕴是不够的,他们的行政命令比宋地延误的还厉害,尤其是她派去的商队女吏,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牢牢把控住了商路和商路附近的村镇。

  虽说在她看来,宋辽各有各的烂,但如果把这些国家捏在一起,那宋辽都算是佼佼者了,起码这两个国家的行政结构是稳固的,也知道怎么治理国家,至于有不有效那是另一回事。

  这是个的比烂的时代,大家都烂的千奇百怪。

  阮响派去的人时不时会传信回来,她这才发现西夏回鹘的统治结构非常松散,说是草台班子都不为过,与其说是国家,不如说是各种部落的联合,国王没有办法直接任命官员,他没有提拔人才的通道,只能接受各个部落的举荐。

  甚至因为人才不足,开始任用起国内的汉人,可能连心腹都是汉人。

  为了平衡各个部落,国王还真可以为国当鸭,这个部落送来一个美人,不能不收,那是一片忠心,不收的话这个部落的人会不会担心国王并不重视他们?另一个部落看这个部落送了,国王收了,自己也要送,国王能说不要吗?厚此薄彼可不是一个王该做的。

  美人们都入宫了,她们有的是族长之女,有的是勇士之女,她们都知道自己是来做什么的,生孩子,必须生孩子,必须让自己的孩子当下一个国王。

  其实国王最好一个都不睡,好好养着她们,再找个没有部落背景的女人生孩子。

  但国王们大多也只是普通人——爱美爱色,睡一次应该不会有孩子吧?不会这么倒霉吧?

  还好还好,睡一次没怀上,那睡两次也没关系吧?说不定也不会怀!

  宋地的皇帝再没用,起码不用为了平衡大臣去当鸭呀,毕竟大臣们不是能拥兵自重的诸侯,他们或许可以压制皇权,但一旦没了皇帝,他们也就完蛋了,更何况,大臣们也是要脸的,就算是自家女儿生的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事,记在史书上都够遗臭万年的了。

  大臣们比皇帝更在意秩序。

  而部落是有私兵的,国王要仰仗各部落出的兵源。

  尤其是西夏国王,他的孩子多到可以组成两个足球队了。

  大臣们知道克制,部落族长们可不知道。

  阮响知道西夏国王竟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孩子的时候,也是叹为观止。

  这位国王的前半生几乎都在“播种”,一个部落送来的美人怀了孩子,别的部落就来问他“是我的女儿不够美,不够温柔,不够贴心吗?所以她才不被王上所爱,那我再送一个来吧!这个肯定更好!”。

  国王在绞尽脑汁之后,开始哼哧哼哧的播种了。

  不过这几年西夏王庭没有新的孩子降生了,阮响怀疑西夏国王阳痿了——那样高强度的播种,神也扛不住。

  所以西夏国王变态了,他不管孩子,反正孩子那么多,肯定能找到一个当下任国王。

  女人?他也不碰女人了。

  他开始修仙了。

  西夏一直都尊崇佛教,虽说国民也信道教和萨满教,但王室一直都是坚定不移的佛教徒。

  唯独这一任国王不走寻常路,他虽然还没有公然改信,但已经请了不少道士,请他们炼丹,好脱离凡胎,去天上当神仙。

  而他的妃妾们在发现他的心意无法转圜后,也开始了属于她们的表演,捞钱、捞钱、拼命捞钱。

  她们开始频繁和外臣接触,收礼物收的不亦乐乎,尤其是孩子排序靠前的妃子,她们开始培养属于自己和自己孩子的政治力量。

  西夏王庭这些年一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阮响决定快速拿下西夏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女吏们行事不谨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她担心再这样下去,西夏要内乱,如果西夏国王足够聪明,还能勉强维持平衡,那她可以慢一点再动手。

  西夏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条打通不久的商路,现在商路还很难走,她需要修路,需要提拔人才。

  一旦西夏乱起来,商路就断了,到时候反而会拖延她的步伐。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尽快解决这些麻烦,为了不让辽国插手,她还得在和辽国的边关屯兵,做好双线开战的准备,宋国倒不必担心,宋国已经没有可以支撑他们离开本土打仗的粮食了。

  说起来,她还真有点好奇西夏国王天天吃丹药,现在还活得好不好。

  第446章 犁庭扫穴(八)

  从决定派兵到阮响亲自率兵出征,足足花了五个月时间,虽然只是五万人的军队,但仍旧要准备无数粮食和枪炮,炸药也被分开装箱,到需要用的时候再混合使用——为了预防在行军路上因为颠簸而爆炸,虽说现在炸药的安全性提升了不少,不过毕竟量大,还是得小心再小心。

  民间对马上要打仗的事接受良好——

  “又不在咱们这儿打,在西夏呢,再怎么样,也波及不到咱们。”

  “听说阮姐亲自去,那怎么会输?除非西夏真有那个本事,请佛祖下凡。”

  “就是下了凡,说不准还是阮姐的晚辈,那有什么用?”

  “嘘嘘嘘——可不能说这个,小心抓你再上一回扫盲班。”

  “我家阿大才当兵两年,这就轮到他去了,我不盼他立功,就盼着他平安回来。”

  “这会怎么没带吏目,我家姑娘还等着去西夏当女吏呢!她一向成绩好!”

  也有自以为识兵的人问:“听说咱们就出五万人……五万怎么够?”

  “那不是还得防着辽人吗?五万怎么不够,咱们当年被围城的时候,阮姐才带了两千人来,就两千人,你吓得将家里的仆人全放良了,一张卖身契都不敢留。”

  “……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

  “听说这回带出去的不是小炮,是大炮!那大炮还有架子,两匹马就能拉动。”

  “等西夏归咱们了,那岂不是也能修铁路?到时候还能去西夏看看。”

  “嚯!你可真是有钱,还想去西夏游玩?”

  “听说西夏人都吃不饱肚子,要我说,早该投奔咱们了,有阮姐在,难道还没有他们一口吃的?”

  “正是!那西夏的汉人也都是不开眼的,党项人不晓得轻重,难道他们也不晓得?”

  年幼的孩子咬着糖葫芦,牵着娘的手,她奶声奶气地问:“娘,西夏在哪儿呀?”

  当娘的也不甚清楚,但勉强解释道:“从咱们这儿向西走,便是西夏了。”

  孩子“哦”了一声,听了也等于没听。

  糖葫芦裹着一层不厚的糖壳,孩子的米牙却咬不动,她咬得糖葫芦上全是口水,啃得格外专心,只有一只手被母亲紧握着,而母亲的目光则落在路边的小摊上。

  “啪——”

  糖葫芦落在了地上,女孩愣愣的看着自己的手,在将哭未哭的时候,一只手从地上捡起了那根糖葫芦。

  女孩把即将流下来的眼泪憋回去了,她喃喃道:“脏了,不能吃了。”

  “是啊。”一道温和的女声从她的头上传来,女孩抬起头,看向被她撞上的女人。

  当娘的这才发现她们撞上了人,匆忙道:“实在对不住,可弄脏了衣裳?我这就赔,这就赔。”

  “一点糖渣,不必了。”那女子轻声拒绝。

  妇人这才发现,眼前的这个姑娘,竟然比自己高得多!年纪嘛,应当比自己小一些。

  她从钱袋里掏出五毛钱,强行塞给对方:“到底是我为娘的过错,你拿这钱去将衣裳洗了,也叫我图个安心。”

  “也好。”女子收下了那五毛钱。

  但她却没有立刻离去,而是站在街边问妇人:“听说要打仗了,阿姐,你心里不慌么?”

  妇人也不急着走,只拉着女儿不叫她乱跑,她脸上确实不见忧愁,还有些奇怪:“这有什么可担心的?阮姐亲自去,难道还能输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