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364)

  “还多了许多党项人,我看他们大多是不肯种地的,要留在城里干活,房价只有更贵的。”

  钱二妹有些好奇,她还从未考虑过在清丰县城买房子:“阮姐来以前,城里的房子贵吗?”

  同行人笑起来:“凡是城里的房子,就没有不贵的!以前嘛,哪怕有钱都买不到,城里还有许多人家几代人挤一间呢,为了一套房子,还得贿赂小吏,就是贿赂了,都不一定能得房子。”

  “倒也是。”钱二妹,“以前也不兴扩城。”

  清丰县的城墙早就拆了,如今的清丰县已经扩了两回,倘若人口再多下去,估计就要勘测土地,另起新城了,钱二妹觉得这是迟早的事,不仅外来人口多,本地夫妻虽说多生的少了,但立住的却多了,孩子吃得饱,生活环境又干净,只要不是娘胎里就带病,或是得了什么急症,大多都能安稳的活下来,曾经清丰县是阮地学校最多的县城,如今学校都要不够用了。

  幼儿园也多了许多,托儿所也一样。

  等这一批孩子长大,清丰县如今的大小,那是真的不够看。

  考吏目出去的毕竟是少数,或许也有一部分会出去找活,但留在本地还是占多数,到时候清丰县的人可就真是满坑满谷。

  更别说不少村里人都在削尖了脑袋往城里钻。

  如今他们还没钱在城里买房,但再存个十多年就说不准了。

  钱二妹有些忧心,村里人往城里跑,地谁来种呢?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一晃而过,这样的大事自然有大人们操心,同她这个小民没什么关系。

  “要我说,村里也没什么不好的。”

  “就是买东西麻烦了一些,但也能赶集嘛!平日里吃喝在村里就能解决,衣裳一年也买不了几件,虽说挣不到多少钱,但也花不了多少。”

  “也是这个道理,村里也简单,一个村的人都熟,只要路都修好了,在村里和在城里也没什么差别,咱们还有自个儿的地,好歹房子不贵的。”

  “我们村地方好,都是平地,也没什么巨石,今年驻村的女吏牵线,预备着村里出钱建个养牛厂,专卖耕牛,这要是建起来,村里的日子就好过了,凭着牛,也得修大路!种地的肥料也不愁了,只是前头投入大,要朝官府借钱。”

  “不过是农业贷,还是村子的名号,利息低许多,我看是很做得,要是真能建起来,我也就不必进城干活了,待在村里就有活干,还能看住几个孩子,不叫他们学坏。”

  钱二妹倒没有这样的念头,自然了,村里的叔叔婶婶们对她和寡母不算坏,但要说有多好也不至于,村长即便是她舅爷,也不可能假公济私照顾她们母女俩。

  对她来说,还是城里更好,村里各户人家离得都不算近,要是有歹人摸进了村,摸进了她家,就她和寡母两个人,能打得过吗?恐怕护住自己都是难事。

  尤其种地,她们能种的地很有限,哪怕家里有牛,随着寡母年纪渐大,重活都不太能干了,钱二妹也舍不得,总不能叫寡母七老八十还要打稻谷吧?

  城里虽然人情淡薄了些,但邻里间倘若能处好,与亲戚也差不了多少,亲戚之间还有反目成仇的。

  就算遇到了危险,吼一嗓子,总能叫许多人听见。

  城里吏目多,役吏也多,治安就好,小偷小摸都不算事了。

  从清丰县颠簸到村里,花了近八个小时,钱二妹的屁股都快被颠成八瓣了,下车的时候都要扶着门框小心翼翼地挪下去,好在她东西不算很多,勉强支撑地住,牛二哥就苦了,不仅小心翼翼,还得弯腰驼背。

  这时候天也快黑了,只有些晚霞的余光,两人便不再多说,打了招呼便各自往家走。

  村里的年味其实不算重,说起来,反倒是城里年味重一些,毕竟家家户户挨得很近,挂起灯笼来就是火红的一片,不像村里,即便也家家挂灯笼贴对联,门口也显得冷清,只有初一开始走亲戚,小孩子跑来跑去拜年才显得热闹。

  不过村里有一点好,就是可以放鞭炮,钱二妹家是不放的,但可以去别家凑热闹。

  城里不能放,因为易燃的东西很多,之前有人偷偷放,燃了一个小摊子,虽说是小摊,但还是让那家出了一笔钱。

  “娘!”钱二妹站在自家院子门口,她冲里头大喊,“娘!我回来了!”

  寡母听到动静便快步走出来,她拉开院门,一看钱二妹大包小包,脸上就止不住的乐:“你也是,家里都有,你买什么?还买了对联?去年的不是还能用吗!”

  她从钱二妹手里接过一袋,两人进了院子,又仔细关上了门。

  第517章 清丰老家(十一)

  瑞雪兆丰年,窗外银装素裹,枯枝不知被人摇动,堆积在枝丫上的雪簌簌而下。

  钱二娘穿好衣裳,推开窗子,呼出一口白雾热气,短暂的忘记了自己失去的积蓄,她搓搓手,一见寡母从门外进来,立刻迎上去:“娘!这么早去哪儿了?”

  寡母今日在手腕上戴了红绳,耳朵上戴了红色的琉璃耳坠,她催促钱二妹也去打扮打扮:“一年到头没个休息的时候,好不容易过年,穿这么素净干什么?我也给你买了红色的发箍,快去戴上!”

  “去了一趟你舅公家。”寡母找出发箍,顶着女儿万分不满却不敢开口的眼神给钱二妹戴上,“你舅公说叫咱们少带两个菜。”

  她们年夜饭一惯是在亲戚家吃,毕竟两个人冷冷清清,整治得再好也没有年味。

  不过以前嘛……她们母女俩去亲戚家就是讨人嫌的,但那也是她们一年难得能沾点荤腥的时候,便总是厚着脸皮去吃,也不太敢夹肉,倘若多夹两筷子,舅公就要咳嗽。

  如今倒是好了,她们也能带去两盘肉菜,同亲戚之间的关系也变得亲香了。

  当年的事,说到底还是她们占了便宜,便是钱二妹舅公家一年到头,也就指着过年的时候吃点荤油,自家人肚子里都没油水,看她们母女两个自然不顺眼。

  为着这个,母女俩也从不抱怨——人家对她们态度再不好,对她们也是有恩在的。

  “今晚带什么过去?”钱二妹,“红烧鱼块,再来盘腊肉?”

  寡母正在给钱二妹画眉:“腊肉你舅公家有,红烧鱼块行,我再做个糖醋排骨。”

  钱二妹:“这个好!我就爱吃糖醋口的。”

  “好了。”寡母收回眉笔,捏着钱二妹的下巴左右看看,仔细观赏自己的“作品”,而后得意一笑,“看看,画了眉,一下就有精神了!”

  钱二妹只是笑——她是不爱打扮的,不过人嘛,真要是打扮了也不会抱怨什么。

  要说爱美,城里人才爱美,如今清丰县的人又改了审美,以前是短发好看,如今姑娘们都喜欢编辫子,最好能有两根又壮又粗的辫子,甩起来跟鞭子一般能把人打痛。

  儿郎们对头发不怎么在乎,倒在乎穿着,衣服的制式都是仿照的军装,还兴起了垫肩,更爱乱穿衣了,有现代派,发型衣裳都仿照军营,也有仿古派,穿起了唐制的曳撒,不过这不能常穿,毕竟还是不太方便,只因为是戎装,看着更威风,才掀起了这样的风潮。

  不过由此可见,大家都不是很爱只穿裤子,以前是没条件,如今条件好了,虽然懒得天天穿罩裙,但“比美”的时候穿一穿裙子或曳撒还是可以的。

  官府也不禁止,只要求上工的时候不能这么穿,平日里随意,但不能影响别人干活。

  于是年轻人们就更疯魔了,年轻的姑娘们只要手里有些钱,就总折腾自己的头发,许多折腾到最后,发质不好了,就只能又剪成短发,年轻小子们更折腾衣裳,许多看着光鲜亮丽,其实手里只有毛票。

  不过如今的爱美也比以前便宜得多,以前莫说姑娘家,就是男人要看着体面,也得花笔不少的钱,头油的钱不能省,否则束冠就不美,修眉也是要的,只不过不必修得太精细,毕竟也没那么小而锋利的刀片,最重要的就是胡子,文人须要美,就得日日打理维护,拿把小剪刀仔细的修整才行。

  发冠发簪的钱也不能省,光一个脑袋就得花出去不少,更别提衣服了。

  所以如今的年轻小子更爱对穿着花钱——对脑袋花钱不仅多,还费时间,更何况如今也没人欣赏胡子。

  宽腰带也流行了起来,小子们发现,只要系上腰带,把腰肢一勒,看着细一些,肩就显得宽了许多,整个人看着更挺拔健壮,于是腰带也换了名称,唤作风流带。

  寡母摸了把自己洗漱的头发:“过完年有空了,我就去一趟镇上,把头发卷了。”

  铁钳在炭盆里烤一会儿,夹着头发一卷,便能卷出一头蓬松的卷发来,虽说不是很好看,但显得发量多,人看着也年轻几分,很受中老年人的欢迎,本钱还低,对手艺要求也不高,只要不把客人的头发烫坏了就成,从业人员还不少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