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484)

  “且学会的,究竟是经世济民,还是逢迎拍马,和光同尘?”

  “更何况……”那人这回自己也晓得接下来的话有些难听,声音更小了,“以前选官,总归是世家子弟,这些子弟虽说不事生产,不一定懂民生,但好歹自幼不缺钱花,不缺饭吃,当了官,也不会为了一点银两,将百姓家的地皮都刮三寸。”

  “但咱们如今科举……多少寒门子弟,穷得都要当裤子了,寒窗苦读,一朝得势,哪怕是做个县官,都要将自己这些年读书花的钱刮回来。”

  “荒唐!”有人忍不住怒喝,“这么说,科举是错的?察举才是对的?!那为何它们亡了?!”

  那人:“这倒不是,那学生说,阮地那边的先生说,科举制比察举制进步,因为没了分封制,读书人就没了出头的路,如果不科举,那么就会像秦朝一般,哪怕打下了六国,六国人仍不心服!因不是六国百姓不心服,是六国的士人不心服啊。”

  “所以汉朝明明继承了许多秦制,却又恢复了分封,朝廷官位有限,只能大开方便之门,叫士人们还有官位可图。”

  “只是如今没了士人,却有儒生,说一千道一万,儒生也是要吃喝拉撒的,不当官,怎么挣钱?读了十几年几十年的书,白耗费钱和心力?”

  “但……科举制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已经无法革新了。”那人小心翼翼地说出了学生的总结,“他说,阮地培养官吏,用的是另一套东西,学生们识得了字,知道了道理,这才只是第一步,他们之后要看要考的,是民生经济的学问,当官也都是从吏做起,再没有一朝金榜题名,坐几年冷板凳,便能成为一洲主政大臣的事了。”

  几人先骂:“真是荒唐!可知多少贤臣能将都是科举出身?便是有几个眼皮子浅的,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小人物!”

  “只说这些奚落咱们罢了!”

  可一转头,有人叹了句:“倒也不是没有道理,贤臣能将能出几个?反倒是小人真正管着民生,贤臣良将啊,都在临安,外放出去的那些……哎!不提也罢!”

  有些人,没有眼色,又没有本事,却也没有错处,在朝廷上碍圣人和大人们的眼,就外放出去,说是历练,实则一辈子也别想回临安了。

  可——他出去之后,刮不刮地皮,收不收孝敬,又有几个人管?

  只要没闹出民变,他这个官能安生做到老。

  如今朝廷里,做实事的又有几个?站队才重要,一个儒生考出来,不想拜个门,给自己找个“爹”,怎么在官场上混?只要设几道坎,他便晓得轻重了,没人相帮,在临安寸步难行!

  几人冷静下来,都低头喝茶。

  “这话,不能跟圣人说……”

  “只要还没到国破家亡的时候,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心里都要有个数。”

  有人苦笑一声:“就算知道了阮地的做法,难道我们还能学吗?让女子任官,行!我们也能做,挑些家世清白,家学渊源的女子为官,这不是难事,但——真学了阮地那一套,圣人在哪儿呢?”

  “圣人没了威严,咱们……咱们又算什么?”

  他们分享着皇权,钳制着皇权,他们不能没有皇权!

  他们的一切权力来自于皇帝,真学了阮地那一套,皇帝还有什么用?那些识得字的贩夫走卒,那些有能力组织生产的人,还肯听命于一个要民脂民膏供养的皇帝,还能眼睁睁看着皇家支国库里的钱修自家的园子吗?

  所以……只要阮军还没打过来,只要朝廷的架子还没塌,他们就还得演一出海晏河清的好戏!

  第677章 风云变幻(十五)

  宋国也粉饰太平,辽国却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新任的女官在宫道上小跑,被人拦下来说:“着急忙慌的做什么?你如今也是有身份的人了,不可将自己还当小女儿看待!”

  女官忙行礼:“侍中,关口传来的消息,咱们送过去的东西全被阮人拦下来了!人也扣了!”

  几人脸色大变:“你去见谁?陛下?走!一路去!”

  不知从何时起,辽国再没人用酒娘子这样轻佻的称呼去称呼阮响,再恨她的,也是叫一声女土匪,对她稍尊重一点的,则是阮女。

  再后来,皇帝下了令,命官宦人家都要将自家女眷荐上朝来——辽国皇帝从这件事上品出了好处。

  历来皇帝用人,无非两种,一种文官,一种宦官外戚。

  文官嘛——名正言顺,都是栋梁,但都是想钳制皇帝的栋梁,他们巴不得皇帝什么都不管。

  另一种宦官外戚,名声不好,但用起来顺手!坏事,皇帝想让他们做的事都做了,最后皇帝卸磨杀驴,好处得了,名声也得了。

  但这两种人,都是双刃剑,文官会钳制皇权,宦官外戚——里头未必有几个可用的人才。

  这样一来,女人则不同了,这天下一半是男人,一半是女人,宦官外戚加起来能有几千人算不得了,但女人就是几十万数百万,其中总能挑出人才,而皇帝一旦给了她权力,她不靠皇帝,还能靠谁呢?她比男人们更清楚自己的君父是谁!

  这才是好臣子,天下是皇帝的天下,皇帝都希望臣子忠于的是自己,而不是什么家国。

  皇帝任命了一些女官之后,立刻觉得天空海阔,啊!总算有人能只听自己的了!那些只吃饭不干活的蠹虫,以前没人能顶他们的缺,如今,哼哼,谁犯到他手上,立刻革职,女人那么多,没了你我也有可用的人!

  且这些文臣都看女官不顺眼,两边斗起来,皇帝再主持公道,声威立刻大了起来。

  只有需要皇帝主持公道的时候,皇帝手中的权力才能更稳。

  女官们在宫廷里都很老实,并不和老臣们起意气之争,还有意退让,因她们都是官宦人家出身,和她们同朝为官的,不是姐夫姨夫就是叔叔伯伯,看起来仍旧是孝女的模样。

  但私下里,女官们合在一处,也悄悄跟老臣们角力——任什么亲戚关系,一旦和权力有了沾染,和政治搭上了线,亲戚也就不是亲戚了。

  一行人在殿外等着通报,刚进去,就瞧见皇帝正在看公文。

  他们大气也不敢出,只低头站着,等皇帝把公文看完。

  皇帝也不管他们,心底却很快活,以前这些人哪有这么乖顺?自从有了女官,他们待自己倒是恭顺了许多,知道敬畏了。

  “行了,有你们看着,朕也看不进去,说说吧,这是为了什么事?”

  女官行礼,把事情前后说清。

  “阮女……这些年胆子越发大了。”皇帝叹气,“你们说说,可有什么法子?”

  老臣忙说:“陛下,不能再纵容她了!这些年咱们国库充盈,儿郎们日夜操练,从没有懈怠的时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时候出兵了!”

  另一人则高声道:“陛下,臣倒以为如今不是出兵的时候,阮军打大理,到底出动了多少兵,如今还没个确切的消息传回来,但驻扎在宋国的兵却是一个没动!就怕他们早有准备……阮地的商人倒是什么都肯卖!却不肯卖火器,便是炮仗都不肯卖过来!难道让咱们的儿郎拿血肉之躯去挡大炮子弹么?”

  皇帝想了想:“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没有火器,拿什么去和阮军打?以前阮军弱小时没有动手,如今不同以往,再要打便不便宜了。”

  皇帝也头疼,可朝堂上的大臣们,无论主战主和,心里头都清楚,打不赢!

  若是在自己的地盘打,仗着更了解地势,军资运送得快,还能拼一拼,但出兵去阮地?人家摆好阵,大炮往那一放,是你射的箭远还是人家射的炮远?这是想都不必想的。

  这几年,皇帝的心慢慢向主和派靠了过去。

  不是他不想重铸祖宗荣光,实在是一旦输了,家底就输干净了。

  现在日子还过得,那就这么过吧!

  “萧郎君,你可有什么想说的?”皇帝问那女官。

  郎君是官职,而非指男子。

  萧郎君低着头,这时候原没有她说话的份,但皇帝开了口,要用她去钳制这些老臣,她便一咬牙,老实说:“臣想着,打是打不过的……”

  “胡说!我大辽男儿,哪个不是自幼精通骑射,不堕祖宗之志……”

  “侍中。”皇帝看了他一眼,“朕叫你开口了吗?”

  侍中一愣:“臣昏悖……”

  皇帝:“看在你是老臣的份上,罚你两个月月俸。”

  侍中只能抬手:“谢陛下。”

  萧郎君这才接着说:“可臣想着,那阮女向大理动手,一定是图东!从大理进思播,从思播进川蜀,再靠地利之便,攻打宋国。”

  皇帝欣慰地笑了:“果然是萧家的女儿,这才入朝为官多久,就有了这样的见识。”

  有臣子立刻附和:“都是陛下好眼光,否则谁知道闺阁女子也有丈夫之志呢?”

  “你接着说。”皇帝看着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