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床边的男人抿唇缝补自己的布鞋,他低着头,不肯去瞧一瞧妻子的脸色。
“砰!”地一声,女人将水盆重重地放到桌上:“你又这样!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之前女吏过来问你之前做什么的,你说一声自己是吏目,能要了你的命?新官府如今缺人,怎的?你长本事了,现成活看不上了?!”
“你可知道上课的时候老师怎么说的?你听进去了吗?!将来咱们这儿可是什么、什么大中心,人只会越来越多,你当了男吏,将来家里就有好日子过!”
“你只想躲懒,我怎么就找了你这么个男人!”
男人终于满脸通红地高喊:“你要出息,要本事,怎的自己不去?!是,我没本事,我真没本事,这些年在外头奔波忙碌,是少了你一口饭还是一件衣?!”
女人梗着脖子也喊:“你有良心?我是在家享福了?穿金戴银了还是顿顿有肉了?你老娘不是我伺候,孩子不是我在带?你身上的衣裳不是我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你少跟我吼!我告诉你,我不欠你啥!”
“行!好!”男人,“我欠了你的,行了吧?!你眼红吏目好,你自己考去!”
“离婚!你不想过了,那就离婚!”
离婚两字一出,两人都沉默了。
在长久的沉默后,男人才轻声说:“你知道,我没贪过钱,收过好处,没包庇过谁,可——没人恨我吗?我敢说我当过吏目?阮人,阮人是不错,可你就知道他们分辨得出我是好是坏?分辨出了也还肯叫我当男吏?”
“他们分辨出了,我未必能当男吏,分辨不出,你可知我是什么下场,这个家是什么下场?”
女人坐了下来,她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只看着桌上的那盆水发呆。
其实他们家的日子不算好,丈夫虽然做吏目,但他不肯收受小摊小贩的贿赂,也不肯仗势欺人,每到发月钱的时候,她都得精打细算,家里三个孩子,都到了能吃的时候,她有时候甚至要出城去摘野菜,盐都不敢多放。
可……这样的日子不好过,却也安稳。
只是苦一点,但绝非活不下去。
吏目总归不是平头百姓,有时候她去买菜买肉,人都愿意多给她一点,就这一点小小的便宜,便能让家里人都多吃两口。
何况吏目的口粮是朝廷发的,钱虽然少,但吃喝住都不用发愁。
阮人来了,东西似乎都便宜了一些,街道上也再见不着那些地痞流氓,可却叫人提着心,上了扫盲班,识了阮地的字,就能找到活吗?就是找到了活,养得起家吗?这一切都是未知的,叫人心生恐惧,终日惴惴不安。
“那怎么办……”女人茫然的看着丈夫。
她从未挣过钱,她干过很多事,却从未自己挣过一文钱,在她心里,只有男人、丈夫能够养家。
而丈夫不再能做吏目,能靠什么养活这个家?
她有些绝望。
男人:“我当男吏的事,你不用再说了,等上完了扫盲班,我想着总归有力气活给我做,我还干得动,不会叫家里几口饿死。”
女人没有再说话,她重新站起来,端起水盆走进了屋子。
这样的日子又一连过了好些天,直到女吏再次上门。
“上回我来的时候,你说你以前是做劳力的是不是?”女吏是个看着很严厉的人,她脸上没有笑意,嘴角也有些耷拉,可能是这些年东奔西跑,看着比同龄人更老态,也更吓人,“但最近核实人口信息,你的邻居们都能作证,你曾经是吏目,专管这几条街,你可承认?”
男人一时语塞,女人却从房中冲出来,她像护犊子的老虎,将丈夫一把拉到自己身后,瞪大了眼睛,色厉内荏地朝女吏喊道:“我男人在外头做事,从没有欺负过好人,一向只有自己被欺负的!总有人忌恨他,这不是他的错!你们该去找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怎么能来欺负好人?!”
她眼眶通红,眼泪都要落下来了。
男人却抓着她的胳膊把她拉开,站在女吏面前似乎矮了一头,低声下气地说:“家里有老人孩子,大人若要责罚,且去外头吧。”
女吏倒是并不为此生气,她额头上全是汗,可见今日跑了多少户人家,她依旧是那副严厉到不近人情的表情,张嘴后声音也不温和:“我都查清了,这些年你做吏目,实没有为非作歹,欺负百姓过,报告我也打上去了,如今人手短缺,你又是熟手,暂且先来给我们办事,月钱是四百,逢年过节也有补助,不过若干得好,要等明年才能转正,到时候月钱涨到六百。”
夫妻俩都愣住了。
女吏:“吏目犯罪非同小可,自然都要仔细核查,凡人证口证都要仔细核对细节,物证更要小心对待,我今日来只是告诉你,干不干且要你们自己决定,若以为可行,明日扫盲班上完便来街道办。”
说完,女吏也不再停留,而是颔首示意,不等夫妻俩说什么便自行关门离去。
反而是女人在女吏走后立刻拉开门,脖子伸得老长去看那女吏的背影。
“你说……她不会是骗咱们的吧?”女人转头看向丈夫。
她没在外头做过事,寻常除了摘野菜也很少离开这几条街,所谓与人交际,无非是街头巷尾聊聊闲话家常,对这些“在外行走”的事全然不知。
男人也有些踌躇。
恰在此时,女娃娃从屋里走出来,揉了揉自己惺忪地眼睛,迷瞪着走过来,抱住了娘的腿,奶声奶气地说:“娘,我饿了。”
女人:“还不到吃饭的时候,再去睡会儿吧,睡着了就不饿了。”
孩子是懂事的,她点点头,又一摇一摆地回去屋子。
家里不是总吃得上肉,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买点羊肉,后来阮商常来,罐头便宜,便用罐头肉代替了羊肉,那也是好吃的,罐头舍得下料,比自己做的味道好,肉汤还能留下来煮菜或是泡饭。
可那也是少数时候,孩子们沾不到什么荤腥,都长得又瘦又矮。
寻常时候也不敢放他们出去玩,就怕在外头跑久了回家喊肚子饿,哪里有那么多粮食够他们吃?
“我去吧。”男人咬着嘴上的死皮,“总归是一份进项,四百,不少了。”
女人还算不过来纸币:“四百,有多少?买粮食够吃不?”
“不知道……”男人也不清楚,“不过应当也饿不死?吏目再小,那也是个官,总不能一家人都养不起。”
“倒也是。”女人有些发愁,又有些欣喜,“说不准咱家就转运了,老大也快八岁了,等我上完扫盲班也去找个活干,我活到这么大,还没拿过工钱呢!”
丈夫有了活,家里有了进账,她的心就安了。
她也有胆量自己去干活挣钱——挣不到大不了就回家,还过以前的日子。
男人:“你倒想得开,不知是谁前几日翻来覆去睡不着,总是唉声叹气。”
“我又没挣过钱。”女人,“我怕不是应该的吗?”
“她们应该不会骗人。”女人又说,“咱们这样的人有什么好骗的?既然如此,将来咱们家的日子就不必愁了,四百……我记得一斤粮是多少?
女人掰着手指算,算来算去,又愁起来了:“混着粗粮倒还能攒下来一些。”
“等明年才能拿六百……”
她叹气:“也不知我这样没在外头干过活的,上完课能去哪里挣钱,靠你的月钱,也就勉强支撑!家里还有三个孩子!”
她忧心忡忡,又要睡不着了。
第685章 辽国现状(三)
天将亮未亮时,特末便已经抹黑怕了起来。
家里屋子小,老娘带着两个小的住一间,他和妻子跟九岁的长子住一间,家里自然也是没有床的,只在地上铺了草垫和席子,他小心翼翼地从儿子身上跨过去,双手摸索了一阵才摸到门框,等出了门,把帘子放下,这才去打开大门,就这一点微弱的日光穿鞋。
早饭自然是不会吃的,省粮食。
以前阮人还没来的时候,家里也只有他一个人吃早饭。
如今阮人来了,反倒全家都不吃早饭,好在他这些日子不用东奔西跑,在街上来回的转悠,因此这肚子还能忍。
他也不知道街道办什么时候开门,总之他如今人在屋檐下,去早好过去晚。
特末就着这一点光走到了街道办,街道办原本是一处铺面,官府花钱买了下来,也没怎么收拾,只去掉了里头的一些桌椅,又弄了玻璃窗,这便完活了。
平日里街道办中冷冷清清,百姓们都不敢靠近,除非必要,甚至宁肯绕道走。
但只要经过,就能透过玻璃窗看见里头在干活的吏目们,她们早上奔忙,午后便开始收拾整理文件,城里的食堂还没有建起来,她们也都是花钱托附近的婶子为她们做一日三餐。
出手不算特别大方,但婶子倒很满足,毕竟每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少的进项,比自家男人以前在外头扛活挣得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