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558)

  于是他们看起来又脏,衣服又不体面,可真算起来他们都是小富翁。

  等在新都城干完,这些钱足够他们去太原买一间屋子,再找个生计,不管是和别人合伙开个作坊,还是自家买个铺面租出去,都够。

  土地不能买卖,但铺面可以啊!虽说有年限,可他们也就再活几十年。

  等他们死了,孩子能继承就继承,不能继承的话,如今这年岁,总不能饿死吧?!反正他们自己双腿一蹬,苦吃过了,福享过了,孩子嘛……还是那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

  所以他们离家的时候,父母妻子都是流着泪,欢天喜地把他们送出门的。

  “好好干!别偷懒,多干几年,能干多久干多久!”

  妻子还要叮嘱:“你在外面干什么我不管,钱必须送回来!不然我就和你离婚!我让你娃娃叫别人爹!”

  父母则是说:“你都三十啦,在外面不能大手大脚,你问问监工,能不能直接把你的工钱送回来呢?反正那边包吃住,你哪里有花钱的地方?你还有家要养呢,你不送钱回来,你妻干活的时候看上别个男人了,你怎么办?”

  “好不容易结的婚,你可不能昏头啊!”

  现如今能成婚的仍旧是少数人,女人仍旧是少,并且女人更愿意往城里跑,村里几乎看不到适龄的女人了,只有女娃娃,他们要是和这一个离了婚,去哪儿找下一个?那些刚过结婚年龄的女孩能愿意吗?女孩的父母们能愿意吗?

  他们满可以一点也不着急的多逛一逛,看一看,看哪家的儿郎乖巧懂事,哪家的汉子威武能干。

  啊呀,这个脸好,将来生个孩子也漂亮。

  啊呀,这个身段好,将来生个孩子也高壮。

  啊呀!这个有钱,将来生个孩子……孩子也有钱!

  于是力工们只能眼含热泪的坐上车,怀念自己小时候还是家里“耀祖”的日子。

  也有单身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拿了钱就开始挥霍——附近的百姓也会到这里做生意,连澡堂都开起来了,饭馆也有,只要有钱,虽说附近荒凉了一些,但认真说起来,享受也不比在老家少。

  他们下了工就能去泡个澡,都是单人单木桶,这样就不怕泡别人泡过的脏水,衣服也叫澡堂的人拿去洗,下次他就能直接在澡堂换上,还有搓背和修脚的。

  等泡完了澡,换上了干净衣服,还能躺在躺椅上喝口热茶,吃几个果子,昏昏欲睡的时候盖个薄被,睡一小会儿再起来回宿舍。

  澡堂里甚至还有说书的,讲一讲话本里的故事,力工们都很爱听。

  这样的单身汉也很快成为附近生意人眼中的散财童子。

  从他们手里挖钱太容易了!

  散财童子们也很自得,认为工友们实在太可怜了,幸好自己没结婚。

  结了婚的工友们则觉得这群散财童子太可怜了,辛辛苦苦干上几年,一毛钱没攒下来,回去老家,估计要被父母把屁股打烂。

  水泥工们也因此起了念头,水泥工几乎都是女工,她们不仅抠门,并且除了干活的一份钱,还要从力工手里再抠一份出来,水泥工们就在下工之后到力工里兜售她们自己做的腌菜咸菜,还帮忙缝补衣服打补丁,便宜!便宜的像是不要钱。

  那些抠门的力工就动心了——大头要寄回家去,但是、但是、小钱自己还是能花用的吧?总不能真的出来给家里当长工,一点点钱,一点点而已嘛。

  可积少成多,这笔钱也不少了。

  于是所有人都很满意,都很自得,干活都更有劲了。

  还有附近的村民,虽然扫盲班还没上完,但干点力气活而已,他们干得动!

  一条条街道,一间间屋子,就这么建起来了。

  其中最恢弘,最耗费人力,最令人目瞪口呆的中央政事大楼,也就这么在蚂蚁一般的工人手里,一点点搭建了出来。

  第709章 改朝换代(一)

  都城自然要有都城的样子,阮姐说,不能像临安。

  临安自然是座好城,热闹、繁华,精致的像瓷器,华美非常,就连皇宫都那样美,小而美。

  大宋很富,也养得出天下巨富的盐商和权贵,但是大宋的富不在于宽阔的街道,高耸的屋子,大宋的富在于临安的物价,临安的房价,在文人们手中的笔,在工匠们手中的凿子。

  临安是一座活着的文物,很美,太美了。

  就连地上的一块石砖,仔细看的,似乎都有工匠们细心雕琢的花纹。

  这难道还不算皇城气象吗?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外邦人,那些党项人、契丹人、和他们一样的土狗,见到了临安,难道不会目瞪口呆吗?那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美。

  美到他们都想得到,当个收藏,当个摆设。

  而新都城,它不一样,它不是冲着美去的,也有美,但不多。

  它更恢弘,更大,它的道路上可以跑马,不止是一匹马,而它的最中间,是一栋三层楼的建筑,用了钢筋水泥,那是最好的钢筋,最好的水泥,它有瓦,但瓦只是装饰,它不靠瓦片来挡雨,它有窗,那窗户也与别出不同,似乎是用了什么新制法,更坚固,也更平整。

  当建造它的工人们站在楼下抬头望去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这竟然是自己一砖一瓦建起来的!

  庄重森严,让人不敢逼视。

  它不再像个装饰品了,它不再让人觉得美。

  而是怕。

  倘若有外邦的使臣入城,他们见到这样的建筑,想到的一定不是这里面的人会给他们多少好处,这里面的官员是不是能能和他们媾和,而是拥有这样的都城,拥有这样的官府,那他们能集结出多少军队,拥有多好的装备,他们的士兵是不是也同这都城一样,如钢筋水泥一般?

  它太新了,与所有城池都不同。

  它的下水道几乎可以容纳两个成人在里面行走,这些水会汇集到城外的净水池,如果下暴雨也没关系,只要关闭几个闸口,这些雨水就会汇入江河,都城不怕被淹。

  街道两边也会有路灯,当天暗下来,整座城都会被点亮。

  不过才修出了一条主街,不过才修出了一栋三层大楼,工人们已经沉醉在了自己的“作品”里了,他们甚至问吏目们有没有黑匣子,能让他们人手留一张照片。

  女吏:“哪儿来的黑匣子,那么贵!”

  给工人们发工钱就已经让她们很心疼了好吗!

  可知一个工人一月的工钱就不少,这么多人,加起来几乎要让马二把眼睛哭瞎。

  好在阮地如今是不缺钱了,换做从前,别说建一座城,就是修一栋楼,阮姐也要长吁短叹,说不定还要说:“算啦,平房不也挺好吗?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这几年,官府收税收得手软,商人们挣得盆满钵满。

  尤其是海关,自从设了海关,商税就足够填补缺失的农税。

  农人们如今种地,也能攒到一些钱了,不多,但足够花用,还能在农闲时进城做活,如此一来,一年也能攒个七八百块,甚至一千多。

  毕竟他们吃住几乎是不用花钱的,菜和米面都能自给自足,想吃新鲜菜了,就去和邻居换,一个月吃一回肉,或是做成腊肉腌肉来吃,要花钱的地方,无非是起新屋或是送娃娃进城读书。

  于是这些钱看着不多,实则也尽够了。

  更别提有些村子,吏目带头建厂,家家户户除了种地还能干活,到了年关还能拿分红。

  这样的村子里走出来的人,去哪儿都有人羡慕。

  每个月都会来新人,官府招的,民间建筑队应招的,无数工人赶赴这一片热土,将自己的汗水留在这儿。

  附近的村民们也终于意识到,在新官府的治理下,日子很过得!

  “再攒攒,就能起一间屋子啦!”精明的妇人盘腿坐在床上,一遍又一遍的数着钱,她自从识了数以后,算学一路立刻精通了起来,尤其是在数钱的时候。

  别说加减了,只要有关钱,乘数都会。

  她眼睛一眯,看向旁边坐着喘气的丈夫,立刻趾高气昂起来:“俺说的吧?那些做工的就是有钱!不过卖些粗布,半月也比以前两年攒得多了,再这样攒下去,明年俺们家就能起一间大屋!”

  村子的位子不好,这是没办法的,当年朝廷给划的,不过运气好的事,这里不是边关。

  于是虽然苛捐杂税躲不掉,但日子还能艰难地过下去,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税官不来了,吏目也不来了,村子不必再交税,不必再给粮。

  这自然很奇怪,第一年的时候,他们惴惴不安,以为是税官忘了他们,明年就要连本带利的把粮食拖走。

  第二年的时候,他们想,税官不会真把俺们忘了吧?

  第三年,谢天谢地,谢谢祖宗菩萨,希望税官再也想不起俺们!

  他们照旧每日耕种,但是能攒下钱来了,有相熟的私盐贩子会卖盐来,赶集的时候能去附近的镇子买布料和针线,他们就安心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