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560)

  “那我怎么知道?我又没见过。”

  “你去问问学历史的?”

  研究员们聊得火热,老百姓也聊得很火热,他们都是附近的居民,专请了假过来,拿着家中积蓄,来看这难得一见的盛典,连家里走不动路的老人都抬来了。

  “这路可真宽!比青州新城的路还宽了!”

  “瞧瞧这墙,刷了漆的!可知这是什么漆?刷在墙外多久能不褪色呀?要是能买的话,我也想买一桶来,给我家的屋子也刷一刷。”

  “这里的铺面也大!不知谁买得起,哎!我就是掏空家底,恐怕也是买不起的。”

  “那政务楼虽不高,却大得惊人,看那立柱,吓煞人也!三人合抱才能抱住,不知我能不能去抱一抱。”

  “杨三哥,你可带了你家的黑匣子来?到时候多拍些照片,也好给我们分一分。”

  杨三哥不语,半晌才一味推辞:“一张照片且要耗费一个时辰!大典能要几个时辰?”

  “哎!原不知道黑匣子是个这样的好东西,早知道,我也该买一台来!”

  “你倒手松,日子不过啦?一台黑匣子就要八千,抵过两头牛,在乡下能起栋宅子,就是买得起我也不舍得,杨三哥能挣,自然能花,你花得起么?”

  人们在酒楼里,在街上,在政务楼前,都大声嚷嚷着自己的见闻和心得,全没在意人群中混着衣衫长相全然不同的面孔。

  这些从吐蕃黑汗女真各部来的使臣们都承担着和这个新生的大国建立联系的重任,自然也带上了许多贺礼,这是国礼,并非送给阮响,于是官吏这回全都收下了,等他们离开的时候也会得到这个新国的回礼。

  只是吐蕃黑汗都穷,他们送来的贺礼都是些皮革肉干,还有活蹦乱跳的牲畜。

  吐蕃还是更有钱一些,除此以外还送了两百多匹好马。

  他们比百姓好一些,吃喝不用自己花钱,有官吏招待他们,也不必住酒楼,官府特地为使臣们准备了迎宾馆,专用来接待使臣。

  除了酒楼有电灯下水沙发以外,甚至还有浴缸。

  当多吉朗杰被领进迎宾馆的时候,他张着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在他的身后,一同出使的贵族子弟们也么比他强多少,甚至还有人快步去摸窗帘:“这样的好布就这么用吗?若是裁成衣裳,足够做出两身了!”

  多吉朗杰忙呵斥道:“索朗!”

  索朗这才收回手,但一脸不服地走到后面去。

  他们都是部落里的王子和贵族,但吐蕃太大了,吐蕃有无数的王子和贵族,却都不值钱。

  就连部落的族长也没什么钱,照样得想方设法去买阮地所出的便宜糖盐,把自家的牛羊卖去阮地,换来布匹和香料茶叶以及酒。

  曾经的吐蕃也是大一统的王国,但到了如今,吐蕃就是一盘散沙,再也没能恢复曾经的强大与繁荣。

  多吉朗杰也看到了其他部族的使者,但哪怕他们是同族,彼此之间也并不往来。

  毕竟在吐蕃,为了活下去,哪怕是有亲戚关系的部族,也会互相劫掠。

  几人进了房间。

  “这是什么?!”索朗一屁股坐到沙发上,他按压下沙发,兴奋道:“汉人真是聪明,什么都造得出来!若是能买几个汉人奴隶回去——”

  多吉朗杰教训他:“索朗!”

  索朗看向他:“难道你想要空手回去?”

  “这里没有奴隶。”多吉朗杰十分无奈,“译语者说的话,你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索朗想了想,想不起来,他自从来了这里,看什么都觉得有趣,译语者说什么他都当耳旁风,好在有多吉朗杰盯着,不曾干出什么要被下大狱的事情来。

  “刚刚在楼下,竟然还能看见那么穷的人,如野人一般,也不知是从哪座山里走出来的。”索朗撇撇嘴。

  有人说:“看样子像是女真人。”

  “怪不得。”索朗,“都是剃过头的。”

  多吉朗杰抿嘴道:“不知咱们能不能见到阮女。”

  他们虽然是使臣,但这个使臣毫无份量,他们没有国,没有什么士兵。

  而阮响会不会打吐蕃,这是个未知数,或许她不想,毕竟她如今地盘这么大了,没有必要再起刀兵,可……若是她想呢?

  那么吐蕃各部,谁先献上忠诚,谁就先获得好处。

  谁就能躲开即将到来的战争。

  第712章 改朝换代(四)

  “真是一座伟城,比之当年那艘巨船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藤原得悟踏上了新都城的大街,他不由抬头远眺,当看到那栋与众不同,大到令人瞠目结舌的政务楼时,他几乎要忍不住躬下腰去。

  幸好他出使了——幸好出使的是他。

  否则见不到这样的景物,岂不是抱憾终身?

  “你可曾见过这样的楼?”藤原得悟回头问身后的人。

  身后的人似乎愣了愣,随后老实的摇头:“未曾,即便是太原我也没见过。”

  藤原得悟有些得意:“若不是跟着我,恐怕你也难得一见。”

  静子点了点头,她如今看起来已经完全是个汉女了,在都城建造的时候,她拜别了如师如母的周景玉,跟着使团回到了倭国。

  但她不是从译语者变成了仆役,而是从译语人变成了“顾问”。

  并且是有阮地官府背书的,管主任亲自给她作保。

  她回到倭国去,是要协助藤原氏“变法”。

  自然不会一上来就将天皇杀了,告诉百姓——没天皇啦,大家自由啦!

  那藤原氏就是真的疯了,天皇的命不要,自己的命也不要了。

  而是先帮着藤原氏建起面向平民的学堂,虽然只是在京都,但在这个学堂上学是不必交钱的,甚至学堂还包饭,只是名额有限,没有点人脉绝抢不到。

  静子就是其中唯一的倭人老师,别的老师都是高价请来的汉人。

  倭国从来没有自己的文字,对他们来说,老师们教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不重要。

  虽说他们也一直以“汉家学生”自居,也和儒生一般推崇高深的书籍和文字,但这次教的是平民,那么教他们简化字反而更好,他们仍旧能以自己写正体字自傲。

  藤原氏自然不会收女学生,这叫汉人老师们很不满,既然要变法,那自然要全然的学习阮地,否则何谈变法?

  藤原氏也有话说:“固然贵国珠玉在前,但我倭国自有国情在此!若叫女人入了学院,可知我藤原氏会有什么样的名声?遭受多少攻奸?倭国不是我藤原氏一家之国!只得徐徐图之。”

  静子已经不再是曾经只能躲在周景玉身后的小女孩了,她真正变成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于是她也清楚了自己的使命,明白了阮地为何会支持她。

  藤原氏很尊敬她,甚至在藤原氏内部商议的时候,她是有一席之地的!她也能坐着和他们一起吃喝议事,而不是站在一边,如婢女一般。

  藤原氏对她的尊敬自然不是因为她是藤原得悟带回来的。

  藤原得悟还没有那个本事。

  而是阮地对她的认可,有她在,管主任就会派人来协助,许多原本不卖给倭国的东西也能松松手。

  一开始静子想不明白为什么,对阮地而言,她不过是个卑弱的倭国人,她没什么力气,也没什么学识,或许比平民强一点,但比不上周景玉,更比不上管主任。

  后来她才明白,阮地只是需要一个由头,一个缝隙,透过她去左右藤原氏,继而掌握倭国。

  静子虽然没有太强的国家意识,但仍旧觉得有些不太对,如果这么做了,或许会有不好的结果。

  但当她看到在路边乞食的孩子,被父母卖进花街的女孩,被贵族虐打的奴仆,她在挣扎中下定了决心。

  周景玉曾经告诉她,自己祖先出身关陇,曾是中原人嘴里的羌人,那时的羌人在中国人嘴里也不过蛮夷而已,如今呢?羌人的血脉仍旧在流传,但羌人也已经是中国人了。

  她下定了决心,她不在乎天皇是谁,不在乎是藤原氏还是什么氏掌握朝政,那些宏大的,了不起的人和物与她有什么关系?

  她是个平凡的人,她如果能帮到一个人,让一个倭国小女孩不会饿死,不会被打死,不会卖进花街,那就够了!

  藤原得悟很相信她,静子清楚这一点,不是因为她有多会表忠心,而是因为她是个女人,如果她是个男人,藤原得悟不会这么相信她。

  想想吧!他宽仁大度的允许一个平民女人来插手倭国的内政,让她能共享藤原氏的荣光,她本就该感激涕零,把命都给他!

  而静子甚至不需要演戏,她只需要在藤原得悟说话的时候把头低下去,偶尔眨眨眼睛,再扭捏的缩一下脚,藤原得悟就对她更信任了。

  甚至会说出:“等变法成了定局,我自然禀告父母,娶你为妻。”这样的话。

  倭国的贵族男子会在大国的贵族男女面前自卑,但绝不会在本国女人面前如此,女人们天然就应该敬畏他们,爱他们,付出一切只为博得他们一顾。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