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_竹野【完结】(576)

  白四又说:“这回许多外邦人来,那些欧洲人,跟咱们长得可全然不同,若说有一样的祖宗……实在是不敢信。”

  同事就乐:“这才哪到哪儿?你可知道非洲,那里的人都是宽眼塌鼻阔嘴,肤黑似碳,只手心脚底是白的,在夜里都找不着,有趣得紧。”

  “这不是传言吗?”白四不是很信,“便是欧洲人,也只是惨白了些,怎会有人黑呢?”

  同事:“麻逸那边的人不就黑吗?”

  白四:“可那是晒的,你看海边的人,便是咱们这边的也黑,那边紫外线强。”

  “说不定非洲紫外线也强,这就晒黑了。”同事乐道,“什么时候有非洲人过来,咱们也好好看看究竟有多黑。”

  “听说唐时是有的,虽说昆仑奴大多是东南亚人,不过也有被阿拉伯商人贩卖来的黑人,可能是埃及那边的,埃及在哪儿来着?”

  寻常日子里工人们是很难有什么乐子的。

  运动——除非厂里组织运动会,否则球场里总是只有那么些固定的人在打球。

  多数人都是白天上工,晚上回来找个地方与街坊邻居们侃大山,或是到茶馆里点上一杯菊花茶,就五毛钱,然后蹭着听说书,如今的话本多,已经算是工人们的固定消遣了。

  自然也有上进的,白天上工,晚上看些专业书籍,等着考技术工。

  于是外邦来贺,对工人们来说就是难得的消遣,他们乐于聊聊那些长相古怪的人。

  虽说已经与海外通商了好几年,但对海外究竟是什么样,工人们都不知道,报纸上说的那些东西,他们也没个真情实感。

  实在是许多工人今年也就二十多岁,他们自幼就没见过什么贵族,更没有体验过饿肚子的日子。

  再穷的人家,起码粮食是能吃饱的,也就肉少一些,可只要等他们长大,读过了小学,那么出来干活后,肉是不会缺的。

  “哎!你们是年纪小不知道,当年咱们也没比那些蛮子好多少,听我阿大说,他小时候家里连盐都不够吃,野菜都是水煮了就吃,什么时候林子里的野果,野果碾碎了和野菜一起煮,好歹还有点酸味。”

  年轻人不耐烦听老工人讲古。

  他们只说:“海外的人那样穷,如今已经有不少蛮子在厂里干活了,要是来的蛮子多,岂不是将来咱们的孩子不好找活了?”

  “你们不知道,我们厂里的蛮子,那个个都肯干,害!若不是因为汉话说的不好,说不准比咱们都先被提拔呢!”

  “我们厂子里有一个蛮子,把家里人都接过来了!”

  工人们立刻围过去,个个都好奇:“为何?不是说蛮子拿不到身份凭证吗?!没凭证凭什么接人?”

  “那个蛮子聪明呢!”工人撇撇嘴,羡慕嫉妒,“他弄出来的部件精细度高,能直接去覆模具,报上去以后,便给了他身份凭证,有了身份凭证,他的家人就能依附他的户口了!”

  工人们啧啧称奇:“看来即便是蛮子,也不是个个都是狗脑子。”

  “我倒觉得还成,回鹘人不也和他们长得差不多嘛?”

  “回鹘人——人家祖祖辈辈都在这儿,那不一样!”

  工人们聊得欢,而他们嘴里的主角,此时正乐呵呵地把打包来的晚饭放到桌子上——约翰这几天脸上的笑容就没有下去过,他在来之前就是个铁匠,悄悄上了船,九死一生到了华国。

  他是个外邦人,一开始也不敢冒头,虽说没学过什么人情世故,但也知道到了人家的地盘要老实低调,不要和本地人争高低。

  可很快他发现,根本没人在乎这个,工人们都很忙碌,上工开始就不能聊天说话。

  吃完饭就在工位上睡午觉,下午干完活就回家。

  千篇一律,日复一日,但很安心。

  没人殴打辱骂他们,每到周末还有休息日。

  约翰仍旧没有学习的天赋,汉字到现在都只会几个,可他却又非常有天赋,也很会用巧劲,数学非常一般,可打造部件的时候又能没什么偏差,哪怕不用尺子,误差也不会超过一毫米。

  组长就开始在意他,渐渐给他分配了更难的工作。

  约翰也从来不抱怨,工作难了,但工资涨了。

  等他忙了三年,就被厂长叫了过去,厂长问他:“你可想留在这儿,做个华国人?”

  约翰一开始没明白其中的意思,他懵懂地问:“不是说……我们这样的人,做不了华国人吗?”

  他其实不是很懂什么国籍,毕竟在欧洲平民其实不算有国籍,毕竟有个国籍也没有好处,他们更在乎自己在哪个公国,公爵是不是慷慨。

  外逃是艰难的,也没几个人会外逃。

  但他知道在华国身份凭证的重要,有了这个凭证,他就能离开青州了,还能买房,把家人接过来,养老金厂子也要给他买,将来老了也不担心自己饿死。

  除此以外,他的孩子也和华国孩子一样,读书不用花什么钱。

  最重要的还是,能把家人接过来。

  厂长细细跟他说过之后,约翰立刻就说:“我愿意!我愿意的!我再也不想回去了!”

  他在这里有钱,有尊重,还有成就感,他能穿细布衣服,不会被呵斥,也不担心被欺负,他还年轻,说不定将来他也能成为研究员,也不仅仅是个技术员。

  到了那个时候,他还会得到更多尊重,不比老家的贵族差多少。

  即便是个平民,他也仍旧能往上爬。

  而且以他的工资,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他能接来老迈的父母,嫁给了酒鬼的姐妹,还有至今在当铁匠的兄弟。

  他可以……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第735章 万邦来贺(八)

  这一日几乎青州几乎没人能睡好觉,还不等天亮,便已经有人爬起来了。

  国庆是个大日子,不仅放假,还有阅兵,阅兵可是难得一见的大场面,前些日子当兵的就已经开始排练了,这些年当兵越发的难。

  于是被选中参加阅兵的士兵父母,这些日子都很受到了些恭维。

  其骄傲之情也溢于言表。

  “自幼就不曾缺了她的吃喝,她七八岁的时候吃面条就要吃两碗!”

  “就是吃得多,又跑动得多,比旁的孩子都壮,待她十六岁去报名时,当日就过了!”

  “只可惜如今没有战事,不知何时才能立功呢!”

  “可知道去年咱们青州征兵,四万人报名,被取中的只有两千人,那可真是精中择精!”

  “谁说不是,我家邻居就是军岗转业,如今的日子过得可是真好。”百姓们格外羡慕,“可惜当年俺们生得瘦小,没能当上兵,否则何必这个年纪还苦哈哈的干活。”

  “也不能这么说,怎么能算苦?你不是都开始领养老金了?”

  当年养老金刚出来的时候,许多人都不知道将来究竟能不能领上,还是存着自个儿攒钱养老的念头,结果当第一批人开始领养老金,他们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好在官府也不是不念着他们,即便已经老了,仍旧可以把钱补上,补上之后便能按月拿钱。

  有人算了一笔账,只要领十年就算回本,十年之后都是净赚。

  再加上官营的厂子要强制给工人买养老金,民间的厂子也不得不看齐——毕竟现在能和官营厂子抗衡的民间厂子实在太少,想和官营厂子抢人,起码这些东西是要备上的。

  可知如今最缺的就是人了。

  “去年才统计了,如今天下一亿两千多万人!”

  “我看历史书上说,从古至今,人口最多的时候是天宝年间,那时候记载的是五千多万人,就算把隐户也加上,也就七八千万。”

  “那咱们现在人口挺多了呀!”

  “人是多了,可用人的地方也多呀!不说工人,就说老师,如今都缺呢!”

  “当老师是苦一些,可好歹能一辈子不愁吃喝。”

  “不愁吃喝又如何?你要是运气不好,分到村子里,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被调到城中?”

  这几十年的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可即便如此,人口仍旧不够。

  随着一个个厂房拔地而起,各个厂子对人才的竞争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甚至有厂长在开会的时候为这个打起来了。

  流传出来,百姓都当笑话听,也为此骄傲——俺们如今不咋差钱啦,国力强盛,又是天朝上国啦!

  托特也是这时候才知道,原来这里竟然有那么多人!一亿多,他数都数不过来。

  好在他很快就把听到的话抛在了脑后,在工友的催促下朝阅兵典礼的地方涌去。

  为了阅兵,他专程请了假,坐火车来了青州,也是为了接弟弟。

  他在厂子里站稳了脚跟,正好厂子缺人,他就举贤不避亲,给弟弟做了担保,又请译语人给老家传信,他出钱给弟弟当船费,这样弟弟就不必赊账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