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116)

  工匠对上她郑重的目光不由微微一愣,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徐望之原本站在一旁,靠着朱予焕搬来的木架子,听到她的话,也怔在了原地。

  朱予焕身上仿佛有什么法术一般,不管她做什么,似乎都能说服对方,让人不由自主地相信她。

  现在想想,或许便是因为朱予焕从心底里将对方视作了和自己一样的人,绝不因为对方的出身、地位、金钱而改变态度。最重要的是她不会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从心底里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望之?”

  徐望之回过神,拍了拍旁边的木柱子,道:“这架子是干什么用的啊?我看你特意让人搬来,上面还系了红绸。”

  朱予焕笑眯眯地说道:“当然是有特别的用处了。”

  两根木柱之间挂了红绸,上面系着一个绣球,就这样赫然摆在院子门口,怎么看都有些怪异。

  先前工匠们干活的地方便是胡善围的院子,后来朱瞻基准许朱予焕稍微扩大规模,又修建了高炉,算是小有规模。如今这里成了正经衙门,以后也会有官员前来办公,便正经修缮了一遍,看着更有气势。

  正门挂着的牌匾此时也用红布盖着,看不清上面写着什么,却让人无端期待。

  “薛主事来了!”

  朱予焕看向不远处,果然见到被委派前来的官员薛瑄,对方身材不算高大,但因着肤色偏黑、胡须茂密,面相看着有几分像农家汉子,也算是浓眉大眼,只是乍一看不大像个读书人。

  朱予焕都有些怀疑内阁那三位杨大人是不是也觉得这位薛先生看着不太像个读书人,所以把他打发过来了。不过到底他也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和朱予焕熟悉的曾鹤龄、于谦等人是同一届,朱予焕还是很信任对方的实力的。

  薛瑄不知道朱予焕心中所想,只是照常向她见礼,道:“臣薛瑄见过顺德公主。”

  朱予焕微微颔首,道:“薛少卿不必客气,以后在咱们还要常见面。”

  别的不说,至少朱瞻基的这个安排还算不错,毕竟薛瑄原本的职级便不算高,也不是十分受重用,若是真的出了什么分歧,朱予焕这个公主兴许还能压一头。但凡换个年纪更大、做官更早的,朱予焕都不好多说什么。

  薛瑄看了看匾额上的红绸,又看了看横在门前的两根木柱和绣球红绸,有些疑惑地问道:“公主这是在?”

  他在得知自己被派遣到这个衙门前便对顺德公主有所耳闻,不过也大多是这位公主很受宠爱、聪明伶俐,可即便如此,也没有让一个公主在官衙之中插手事务的道理。只是之后确实免不了和这位公主打交道,他也问过同期进士的曾鹤龄等人,这才知道这位公主确实是“与众不同”。

  但是看着眼前的场景,薛瑄还是有些不解其意。

  朱予焕闻言嘿嘿一笑,道:“既然薛少卿来了,人就算是齐了,咱们便正式开始吧。”

  她话音刚落,怀恩已经端着木盘走来,只见里面放着一把金剪。

  朱予焕招呼着年纪最大的工匠上前,又让薛瑄也一同走来,这才拿起那把金剪递给早已是白发苍苍的工匠,她一手捧起红绸,对薛瑄道:“有劳薛少卿把绣球另一边的红绸托起。”

  薛瑄虽不明所以,但也并未拒绝。

  待到薛瑄拿起红绸,朱予焕这才对老工匠笑道:“剪吧,从中间剪。”

  老工匠脸上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动作也僵硬起来,但最终还是依照朱予焕所说,用金剪将红绸从中间剪断,这才眼巴巴地看向朱予焕,欲言又止。

  红绸刚轻飘飘地落在地上,背后便传来风声,三人一同回过身,只见牌匾上的红绸已经被徐望之和女官一同扯下,上面金笔御书“务农寺”三个大字。

  尽管周围一片寂静,但朱予焕还是立刻鼓掌喝彩。

  这可是她和这些工匠们千辛万苦争取到的,就这么平平淡淡的可不行。

  原本只是抬头望着那匾额的众人也回过神,不由自主地跟着朱予焕一同喝彩。

  即便他们不明白朱予焕的行为,但这份欢欣的心情是绝对不会认错的。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官衙,不仅如此,更是他们全新的开始。

  便是薛瑄也不由感慨道:“不愧是陛下御笔。”

  负责剪彩的老工匠不由眼含泪光,道:“老朽……老朽不认识这三个字啊。”

  朱予焕微微一愣,心中不免有些酸涩,这才开口道:“务农寺,这三个字从右往左读,念务农寺。从今以后,你们便是务农寺的工匠,每月领月俸的工匠。”

  老工匠喃喃自语道:“务农寺……务农寺……这是老朽除了名字第一次识得的字啊!”

  薛瑄偷偷看向朱予焕,只见这位年少的公主面露欣慰,安慰着周围的工匠们。

  这位公主确实出乎他的意料,也难怪曾鹤龄等人提起顺德公主都是赞不绝口,除却才智等,这位公主还有一部分大抵未曾被人察觉的能力。

  第40章 论为人

  朱予焕为了务农寺的事情特意请了假,如同官员一般按时点卯,指挥着工匠们不断制作农车等工具。

  当然,她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便是观察这位还算是年轻的薛少卿,看看对方的行事风格。

  出乎意料的,薛瑄虽然只做了几年微末小官,但对于如何管理一个官衙却意外地熟练,尽管是公事公办,但工匠们也没有不服气的,甚至还会私下和朱予焕夸赞这位公正不阿的薛少卿几句。

  管理这门功夫,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手底下的人多而复杂,想要管理得井井有条就更不容易了,但薛瑄在此道上却是得心应手。

  朱予焕倒是不指望对方能将工匠当做普通官员一般看待,能够这样相安无事的完成工作即可,毕竟她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组织大家交朋友。

  朱予焕在观察薛瑄,薛瑄自然也在观察朱予焕。

  他来务农寺之前,从曾鹤龄和杨溥口中都听说过朱予焕的形象,曾鹤龄的感慨是“可惜公主不是个皇子”,而杨溥对于朱予焕的评价则是“还好这顺德公主不是皇子”前者和朱予焕相处过很长的时间,虽然不是讲官,但也是侍读,勉强算是半个老师,和朱予焕的关系更加亲密,会多加夸赞也是常理。

  三杨对于薛瑄都有提携之恩,这次推荐他来务农寺也是为了走个过场,最重要的目的是做出一点成绩,得到陛下的青睐,日后也能被外派出去历练一番,将来说不定有可能进入内阁。

  薛瑄自然对杨溥的话更相信一些,也就更奇怪杨溥为何如此评价。明面上杨溥也是顺德公主的老师,但杨溥基本上没有为朱予焕上过课,更别说相处了,怎么会如此评价。

  不过这一两个月相处下来,薛瑄也渐渐明白过来,杨溥为何会如此评价。

  文章也好、聪慧也罢,这位顺德公主绝对不输人,但思考做事也更加跳跃,且时常随着自己的性子来,可有时又对某些事情格外坚持,让人捉摸不透。

  至少薛瑄是想不出宫中怎么会教养出这么一位公主的。

  聪明劲儿是一脉相传,可放在几代帝王身上,似乎也找不出朱予焕的一点儿影子。

  “听闻皇后娘娘性情恭谨,颇有贤名,可公主和皇后娘娘不大相像啊……”

  听到薛瑄的疑问,杨溥叹了一口气,道:“这公主可是一有空就跟在太宗爷的身边了,太宗爷在民间时间长,性情朴实,顺德公主跟着久了自然也是如此。”

  薛瑄拿不准朱予焕的脾性,便想着到杨溥府上询问一番,也算是了解顺德公主这位不是同僚的“同僚”。

  “原来如此……”薛瑄见四下无人,这才低声问道:“陛下为何要让公主插手这些事情?这可不合祖训啊。”

  杨溥咳嗽两声,也低低开口道:“不要胡说八道,陛下的话才是金科玉律,况且你以为这些农具都是谁想出来的?”

  薛瑄这才明白杨溥的言外之意,诧异道:“这些农具都是公主所想?”

  杨溥端起酒杯饮了一口,道:“公主爱读书,说是书里看出来的,这不是奇才是什么?”他放下酒杯,道:“至于公主的为人,身为皇家之人,救助孤贫弱小,心地善良,不是祸乱朝纲的个性,陛下不用岂不是浪费?”

  薛瑄想起朱予焕对待工匠们温和的模样,顿时了然,道:“既然如此,您为何……?”

  杨溥摇摇头,道:“你看过她的文章就知道了,这读文章如见人,一眼便能分明。大抵是跟着太宗时间长了,她确实胸怀大志,也不是个轻易甘心的人……只是国家受不住这样的折腾。”他看向薛瑄,意味深长地开口道:“咱们也承受不住。”

  薛瑄这才明白了杨溥的言外之意。

  太宗爷这么折腾,数次北征,国家、朝廷、大臣、百姓,没有一个能经得住这么折腾的。

  杨溥见他若有所思的样子,便知道薛瑄没有往自己所说的那个方向想,索性自斟自饮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