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予焕有些摸不着头脑,开口问道:“怎么忽然这么说?”
“母亲看着很温柔。”朱祁镇认真地说道:“我明明是太子,可奶奶总是不让我做这个、不让我做那个,我要是认字认得慢些,奶奶就训我,还要我读好多遍。娘也是……”
朱予焕摸摸他的头,道:“话不能这么说,爱之深责之切,你见奶奶这样管束过小钰吗?”
倒也不是张太后不疼爱朱祁钰,只是朱祁镇是太子,而朱祁钰未来充其量就是一个逍遥王爷,自然也就没必要严加管教。
朱祁镇哦了一声,接着道:“那我能和弟弟换换吗?贤妃娘娘也很好。”
朱予焕有些好笑,道:“外面有多少百姓做梦都想投胎到皇家呢,怎么还会像你这样想着换来换去的……等你将来长大了,姐姐带你去田地里瞧瞧,我看你还想不想换。”
朱祁镇委屈地摆弄着腰间的刀,“爹说今日要选先生……”
“爹也就是说说,无非是先为你挑选几个德高望重的官员,将东宫的班底充实起来,那些什么太子太傅啊,詹事府左春坊谕德,总该先提前选出来,为将来做准备。”朱予焕见他面露愁色,打趣道:“你现在才刚开蒙呢,字都没有认全,怕什么先生?”
朱祁镇倒是有空闲,可这些官员们各个职责在肩,哪有时间亲自教导朱祁镇?不过是拔擢一些等级稍低的官员来教导太子而已。
朱祁镇嘟囔道:“总是坐着读书,一点意思都没有……还不如姐姐陪我骑马。”
朱予焕只是委婉拒绝,“你啊,还是等再长大一点吧,要不然让爹爹带你去。”
她可不想再莫名其妙地背上“谋害太子”的锅。
朱祁镇被她糊弄过去,只是有些郁闷地说道:“二姐姐不仅可以不读书,还可以弹琵琶,我就不能不读吗?爹爹有那么多官员,等将来我做皇帝,就让他们做事。”
朱友桐要是知道朱祁镇拿她做例子,一定气得原地跳脚。
朱予焕忍不住在心底叹一口气,也不和他说朱友桐起码能够读书识字,至少在朱祁镇这个年纪,朱友桐还是跟着师父娘好好学习的。
她索性转移话题问道:“姐姐送给你的书你看了吗?”
朱祁镇一头雾水,“什么书?”
两人面面相觑许久,朱予焕这才若无其事地说道:“没什么。”
她本以为自己后面送去的那几本被孙贵妃拒之门外是正常的,没想到孙贵妃连前面几本都没有给朱祁镇看,说不定是拿去垫墙角了。
她越是不说,朱祁镇越是好奇,忍不住追问道:“到底是什么书?是姐姐自己写的书吗?三姐姐身边的王先生和我说过,姐姐很厉害,对我也很好。”
朱予焕微微挑眉,问道:“王先生?”
她怎么不知道,王振什么时候私下接触了朱祁镇,还帮她说了好话。
朱祁镇以为她不认识王振,介绍道:“三姐姐就是和王先生读书识字,我见过他。姐姐的是什么书,好玩吗?”
这王振当真是上进努力……
朱予焕见他这样追问,只好“松口”道:“那会儿你还没有出生呢,我和你二姐姐一起做了五六本开蒙册子,把《三字经》《千字文》的故事都画成了插图,编撰成册。本想着你将来用得上,不过后来有奶奶和孙娘娘教你,我们两个也就没有再做了。”
朱祁镇顿觉心痒痒,晃了晃朱予焕的手,问道:“姐姐那里有做好的吗?我想看。”
“有倒是有……”
朱祁镇眼巴巴地望着朱予焕,道:“我想看。”
朱予焕思索片刻,道:“看是可以看,不过你要答应姐姐,看过之后可得把里面的内容牢记于心,好吗?”
朱祁镇少见地郑重点头。
第14章 天子问
姐弟两个先去拜见了父亲朱瞻基,父子三人才一同前往文华殿。
这样来回折腾,天光早已大亮,今日倒是天朗气清,与前几日的闷热不同,天气少有的宜人。
因着要出宫城,父子三人同坐一辆马车,朱予焕见朱瞻基额头冒汗,心底有些意外,递出自己的帕子,开口问道:“我们是不是来得有些迟,叫爹爹等得太久了?”
朱瞻基虽然不是精瘦的类型,但也不至于像朱高炽一样虚胖,她和朱祁镇都还没冒汗呢,朱瞻基倒是先汗流不止。
朱瞻基只是叹了一口气,道:“不是你们的缘故,是这天气越来越热了。”
朱予焕闻言自然明白,朱瞻基大概是察觉到身体不如以前,刻意不想多提。
既然如此,朱予焕也不主动开口,倒是一旁的朱祁镇道:“冰鉴里的果子可好吃了,爹也尝尝!”
朱予焕一眼就看穿他的小花招,笑着揶揄道:“镇哥儿,你该不会是想到乾清宫偷吃冰果子吧?”
朱祁镇没想到朱予焕猜得这么快,本就藏不住事的脸上流露出心虚,他嘟囔道:“我才没有……”
朱瞻基见这姐弟两个的相处一如往昔,笑着揶揄道:“你姐姐可是很聪明的,难道还会看不出你的那点小心思?”
朱祁镇无法,只好乖巧道:“我肯定不偷。”
他还记得骑马那日父亲是如何斥责自己的,他虽然也怕张太后,但奶奶就是再怎么严厉,平日里也都会流露出几分对自己的宠爱。父亲就不一样了,奶奶总是叮嘱他,一定要多听父亲的话,不能随意忤逆父亲的意思。
“不过就是几个冰果子罢了,想吃便吃,别伤身就好。”朱瞻基说罢,这才呼出一口气,闭目养神。
他心中其实早就有了太子讲官的人选,况且朱祁镇才刚刚开蒙,哪里用得着内阁这些大臣们教导?今日选在文华殿无非是为了走个流程,重要的事还在后面。
朱瞻基的目光扫向女儿,只见她一手托腮,若有所思的样子。而旁边的太子则是东瞧瞧、西看看,心思还不知道在哪里漂着。
想到朱予焕小的时候虽然性格活泼,但也规行矩步,和太子完全是两模两样,朱瞻基便更觉得头痛,只能宽慰自己,太子年龄还小,等他再长大一些就好了,只要有他这个父亲在,太子总有成熟的那一日。
皇帝舆驾还未到达文华殿时,便已经有人入内通传,众位大臣早已经在殿内站立侍候,因此朱瞻基刚到,众人便行礼道:“臣叩见陛下,陛下万岁。”
朱瞻基坐在皇帝宝座上,太监们自觉搬来椅子,让顺德公主和皇太子挨着坐在皇帝右手边。
朱瞻基笑着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这才道:“重午日本该让你们好好歇息,只是事关太子学业,朕不得不找你们几位肱股之臣好好商量。”他见众人应声,却又因为朱予焕的存在而格外拘谨,笑着说道:“公主常听日讲,对这些侍读讲官最为熟悉,因此朕便带他们姐弟二人一起前来。”
朱予焕笑盈盈地说道:“几位先生不必在意,一切都以爹爹的意思为主。”
众人纷纷应是。
若只是需要顺德公主提意见,又何必带着她亲自前来,让顺德公主递个条子不就是了?朱瞻基虽然不说,但在座的哪个不是人精,早就对京中的传言有所耳闻,立刻领会了朱瞻基的意思。
陛下这是要他们亲眼看着天家亲情,到处宣扬一番,好冲破流言。更有人心中都已经打好了诗文草稿,等着之后便想办法流出去,以合陛下心意。
和朱瞻基、朱予焕的循规蹈矩不同,朱祁镇一进来便把众人纷纷打量了一遍,看到都是一群比自家奶奶的年纪还要大的老头,顿时少了几分兴趣。
这讲官人选早就都打好了草稿,因此随意讨论几句便有了结果,如胡濙负责詹事府诸项事务,起用曾在内阁中负责起草诰书的王直,此人文章过人,做侍读学士绰绰有余。
这些人选也都在朱瞻基心中的白名单上,自然是无有不允,只是朱瞻基又接着补充道:“太子学习,除了四书五经之外,骑射自然也不能落下,唯有文武兼全才是正道。”
皇帝都这么说了,大臣们也不好再说什么,杨士奇立刻推举道:“英国公曾经跟随永乐爷东征西讨,由他教授太子骑射最为合适。”
杨士奇此言一出,其余几人也纷纷附和。
最重要的是英国公张辅和他们这些大臣关系更亲近,且又没有那些武勋自恃功劳的做派,资历和眼界都十分合适,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年纪稍大了一些。
如之前指导顺德公主骑射的塞哈智,为人不错、履历甚好,只可惜已经卸任回乡,新上任的指挥使刘勉年纪稍轻,和他们这些大臣也并不熟络,因此自然无人提议。
朱祁镇不知道他们口中的英国公是谁,便看向朱予焕。
朱予焕拿帕子沾沾嘴角作为掩饰,小声道:“曾经征战交趾的英国公。”
朱祁镇对这些并不了解,只是压着声音问道:“很老吗?”
朱予焕差点被朱祁镇这一句话呛死,她有时还真不明白朱祁镇究竟是怎么一个思路,只好道:“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