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镇国公主_黎侯【完结】(295)

  蒋贵虽然深受朱祁镇的信赖,但他本人对朱祁镇却不甚了解,还是这次征讨麓川才得见天颜,皇帝比预想中的还要年少气盛,也多亏了王骥在皇帝面前请求“便宜行事”,蒋贵这才松了一口气。

  将领在外,最要紧的就是能够拥有直接指挥军队的能力,如果一举一动都要向上级举动,就算再来十万人也未必能打得赢麓川。

  只是朱祁镇又委派顺德长公主随军,让蒋贵一度担忧这位久在京城的长公主会自恃身份、随意指挥,但从朱予焕“自降身份”与两人交流开始,蒋贵就对这位长公主有了新的认知。

  至少长公主肯定要比陛下谦虚!

  朱予焕牵着缰绳,闻言微微一笑,道:“当初我随皇考巡边北境,皇考曾屡屡教导我,巡边不仅是巡视外敌,更是巡视内政,要看我军能否攻克外敌,也要看边境百姓生计如何。如今到云南虽然并非巡边,但岂有空手而归的道理?自然要将一路来民生、内政如何一一回禀陛下。”

  一旁的怀恩也十分贴心地应声道:“这已经是第三册 了,前面两册待到抵达昆明整备之后便会全部呈交陛下。”

  蒋贵微微一愣,这才明白怀恩手中那本册子的含金量和重要性。

  平日里顺德长公主与他们商讨军务等,他本以为这位不过二十出头的长公主满心满眼都在征讨麓川一事上,可怎么也没想到这位长公主竟然还有精力做这些事情,甚至还做的如此细致。

  朱予焕见他有些呆愣,笑着说道:“其实还有一册是用于记录当地气候和环境,不过都是粗略记载。征兵虽然是在南直隶和川贵一带,但气候还是有不同之处,若是士兵们的身体不能适应当地气候,军队的士气和实力都会大打折扣,只怕不利于征讨麓川。这次随军徐娘子不便前来,只给了我几个药方,我便想着多多比对当地气候,待到昆明,若是有医者,这方子想必也能派得上用场。”

  即便蒋贵知道这位长公主曾蒙三代帝王宠爱教导,更是辅政一年有余,对政事称得上游刃有余,一路上的相处更是证明顺德长公主的细致条理,但见她真的这般事无巨细、心细如发,蒋贵还是不免暗中倒吸了一口凉气。

  牵一发而头为之动,拨一毛而身为之变。战场上的情况本就瞬息万变,这样的细心冷静的人,真上了战场上只会更加敏锐。说句冒犯的话,长公主是个上战场的好苗子。

  蒋贵笑着道:“殿下行事当真缜密。”

  朱予焕半开玩笑道:“我手下有纺纱织布的生意,织布可是最细致的活儿,经纬精准,不可有一丝马虎,方才能得一匹绸缎,我做事便也习惯如此。”

  蒋贵笑呵呵地说道:“殿下此言极有道理。”

  王骥见他和顺德长公主已经极为亲近,不由暗自感慨起长公主的影响力,不知不觉便让人亲近起来。

  他是文举出身,虽然如今负责军务,但对于内政也有了解,便知道这位顺德长公主的能力有多强,也难怪自永乐起,几代帝王都对这位公主屡破祖制。

  这样可信得力的臣子,常人无法替代。

  一行人还未到城门口便看到了迎接的队伍,为首的正是如今的黔国公沐斌,率领着昆明官员迎接众人。

  尽管朱予焕提前让人知会当地官员,一切从简,不用过早迎接,浪费人力,但到底朱予焕是长公主,还是受皇帝委托前来的长公主,众人岂有不迎的道理。

  因此众人在城门十里处迎接队伍。

  一番拜见过后,朱予焕等人被迎入了官衙,原本应该先为众人接风洗尘,但朱予焕坚持公务为先,因此便由官员和黔国公沐斌汇报战况。

  “思氏贼寇举兵来犯,掳走人口、粮草不说,原本归顺大明的部分土司见异思迁,纷纷追随思氏一同作乱,滇南只有部分土司按兵不动,只是也难免起了些不该有的心思,已委派官员前往各地安抚。”

  朱予焕眉头微蹙,随后问道:“沐昂呢?还未从前线回来吗?”

  沐俨神色微窘,道:“前线战况反复无常,故而都督同知近来忙于与思氏作战,不得亲自拜见长公主。”

  自太祖朱元璋以来,沐家一直受命镇守云南,上一任黔国公沐晟就曾经与思任法交战,颇有些战果,只是沐晟到底年事已高,在征讨返回的途中暴病而死。

  黔国公的爵位就此由沐晟之子沐俨承袭,由于他本人未曾有征讨经验,所以实际上的征南将军一职由他的叔父沐昂代理。

  朱予焕沉吟片刻,问道:“当地土司难道不曾出力?”

  “这些土司本就见风使舵,若是思氏来了,便改旗易帜,转投麓川。”

  朱予焕和王骥对视一眼,对这些土司的想法心知肚明。

  三宣六慰名义上都是大明的领土,但掌控程度和其他地方相比差远了。云南当地实行土官制度,看起来像是官员管理,但这些官员都是本地的豪绅,本质上是当地自治,不过是披了官员制度的皮罢了。

  尤其是在滇南这样接近边境的地区,豪绅更是手眼通天,几乎独立于朝廷管理。

  因此这群本地的土官常常是两边倒,让人恨得牙痒痒。

  反正不管是谁来了,都是他们这群土官做主,可以随意奴役手底下的百姓。

  既然如此,大明和麓川没什么区别,不管谁赢了,对他们都没有什么影响。

  不论征讨麓川的事情,要想边境安定,解决土官也是朱予焕计划中的一环。

  第78章 前线事

  朱予焕等人被安顿在昆明的官衙内歇脚,随行的士兵则是暂时驻扎在昆明城,补充了原本的卫所。

  这部分士兵出自京军三大营、鞑官和浙江的军队,经过这段时间的行军,加上朱予焕出行带了不少草药来应对气候变化,队伍中的大部分人对云南的环境已经适应许多。

  这次举兵讨伐合计十二万人,光是从各地征取兵力就需要一段时间,更不用说这些人还需要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才能成为一支靠谱的队伍,正式出征。

  在此期间,还有打探麓川的军情、勘测地形地势、做好后勤筹备、安抚土官和百姓等重要准备工作,即便王骥和蒋贵向朱祁镇承诺年底之前肯定能够征讨麓川,但时间也远远算不上宽裕。

  光看沐晟带兵还在滇南和边境一带奔波,就知道云南的情况有多复杂。

  朱予焕在昆明简单巡视了几圈,见过了当地的土官,开始同王骥、蒋贵一起分析当前情况。

  光是他们带来的士兵已经有两万有余,而如今最了解情况的沐昂还在前线作战,总不能让他继续被麓川等地拖延的不得动弹。

  这倒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将兵力分出去一部分支援沐昂,起码能够保证云南内部暂时的安定。

  朱予焕思索片刻,道:“除却鞑官,再带三大营部分官兵一同前去。”

  蒋贵怔愣片刻,很快便明白了朱予焕的意思,道:“殿下是要让三大营以火器震慑土官?”

  朱予焕笑盈盈地说道:“再找几个精通当地语言的人,将陛下征讨麓川的旨意如实传达,也是为了警告这些人,这次可不是云南府增员镇压,是王师南下、荡平麓川。”

  朱棣过世后,京营的火器虽然没有了北伐的舞台,但朱瞻基巡边往往都带着三大营一起,火器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西南相较北方的鞑靼更加落后,采取的仍然是比较原始的作战方式,象兵威力虽大,但和冰冷精准的器械相比,仍旧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火器在战场上依然能够保持极大的优势。

  更不用说如今只是对付几个土官罢了,有部分三大营的士兵随行震慑已经足够。

  蒋贵与王骥对视一眼,都明白朱予焕所言确有道理,王骥开口道:“殿下所言极是,臣这便拟文,交由昆明官员办理。”

  其实他们两个听到朱予焕提起要让三大营跟着一起去的时候,心里便咯噔一下,生怕朱予焕来一句“我亲自去”。

  谁让这位长公主有事必躬亲的美谈,即便朱予焕很有自知之明,这两位还是担心她一个昏头就贸然出战。

  长公主要是出了点事,他们该怎么向皇帝交代?

  待到其他人要退下,朱予焕这才单独留下脱脱孛罗,道:“你和我出去走走。”

  “是。”

  两人一同从厅内出来,周围的人仍旧不免暗戳戳地将目光投向两人。

  尽管这些时候已经习惯了这位长公主的大胆行事,但顺德长公主仿佛天生有种气质,走到哪里都引人注目。

  朱予焕对那些目光倒是不以为意,只是同脱脱孛罗一起出了官衙,两人沿着街道漫步。

  朱予焕这才开口道:“沐昂要想回来,需要先将一些事务移交到你的手上,一时半会儿是回不来的,你跟着他了解事务的时候记得探探底,看看他到底是怎么处理当地土官的,竟然这么长的时间还没有个成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女强文